炳烛之明

历史典故

炳烛之明怎么写好看

炳烛之明怎么写好看

汉.向《说苑.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炳烛,谓点燃蜡烛,用以照明。烛光虽然微弱,但总比完全摸黑走路要好;人到暮年,虽然精力已衰,但坚持学一点总比根本不学要有收获。

后因以“炳烛”用为夜以继日、好学不倦的典故;以“炳烛之明”比喻老而勤学。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十九:“九流触手绪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清。若使鲁戈真在手,斜阳只乞照书城。”


偏正 指老而好学。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褒义。多用于好学方面。

词语分解

  • 炳烛的解释 1.点烛。法苑珠林卷九二:“举家走出,炳烛照之,亦了无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还斋炳烛,见琴横案上。”2.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晋平公 问於 师旷 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 曰:‘何不炳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因以“炳烛”比喻老而好学。 清 钱谦益 病榻消闲杂咏之八:“白颠炳
  • 明的解释 明 míng 亮,与“暗”相对:明亮

历史典故推荐:桃李河阳县

同“桃李满县”。宋 姚勉水调歌头.寿赵宰词:“桃李河阳县,春又到花枝。”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炳烛之明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