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历史典故

    鹬(yù),一种水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战,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坐享其成,因而得利。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对赵王说,我这次从燕国来,路过易水时,见到一个河蚌开壳,在河滩上晒太阳。刚好一个鹬鸟飞下来,伸出嘴就啄食蚌肉。河蚌合起壳来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死鹬了。它们互不相让,但谁也战胜不了谁。正在这时,渔人走过,把它们一起抓住了。现在赵国将要伐燕,燕、赵两国长期相持不下,我恐怕秦国要坐享渔人之利了,希望大王您慎重地加以考虑。赵王觉得苏代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

【出典】: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例句】:

    《元曲选》失名《气英布》:“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词语分解

  • 鹬蚌的解释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得入 关 ,据 蒲津 而屯 永丰 ,阻 崤 函 而临 伊 洛 ,东看羣贼鷸蚌之势,吾然后为 秦 人之渔父矣。” 清 金安清 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使我驾驭得宜,操纵有法,则彼且为我用,使为鷸蚌可也,使为冰炭可也。”参见“ 鷸蚌相持,渔人得利 ”。

历史典故推荐:王孙春草

文选卷三三汉.刘安骚.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李善于题下所作的序注说:“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彰其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