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历史典故
不食周粟怎么写好看
粟(sù速):小米。泛指粮食。此典指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不吃周朝粮食。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有气节。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东)。国君有几个儿子,大子叫伯夷,小子叫叔齐。孤竹君去世,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不肯,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兄弟两人互相推让。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先后都逃走了。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周文王姬昌)。当伯夷、叔齐赶到那里,姬昌已去世,他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即位,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拦马劝谏,可是姬发讨纣主意已定,坚持发兵东征,周武王平定商纣祸乱,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他们坚持气节,不吃周朝之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南)。此典又作:“周粟不顾”。
【出典】:
《史记》卷61《伯夷列传》2123页:“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以周朝王室为宗主),而伯夷,叔齐耻之,义(坚持气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例句】:
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述宾 粟,谷类。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朝的粮食。比喻不事二主,从一而终。《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多用于人的操节方面。
词语分解
- 不食的解释 1.不吃。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2.指不食之地。 唐 柳宗元 连州司马凌君权厝志:“是州之南,有大冈不食,吾甚乐焉,子其以是葬吾。”详“ 不食之地 ”。
- 周粟的解释 周 代的禄食。史记·伯夷列传:“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 唐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诗:“ 周 粟犹不顾, 齐 珪安肯分?” 五代 詹敦仁 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 周 粟纵荣寧忍食, 葛 庐频顾谩劳思。” 康有为 强学会序:“哭 秦 庭而无路,餐 周 粟而匪甘。”
历史典故推荐:靖言庸违
花言巧语而行为乖违。汉书.王尊传:“今御史大夫奏尊‘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四状:“此乃欺罔天听,靖言庸违,当伏共、兜之诛,以清唐、虞之治。”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不食周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