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匡蝉緌

历史典故

《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通缞,音cuī,古代的丧服)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吐丝)而蟹有匡(背壳),范(蜂)则冠而蝉有緌(rúi,蝉的针吻);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澔集说引朱氏曰:“丝之绩者,必由乎匡之所盛,然蟹之有匡,非为蚕之绩也,为背而已。首之冠者,必资乎緌之所饰,然蝉之有緌,非为范之冠也,为喙而已。兄死者必为之服衰,然成人之服衰,非为兄之死也,为子皋而已。”

这是用昆虫的构造为比喻,说明“名是而实非”的道理。蟹生背壳并非为了盛蚕吐的丝,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背;蝉生针吻并非为了点缀蜂冠,而是为了自己的嘴巴便于吸食;同样的道理,成地方那个死了兄长不制丧服的人,他穿丧服并非愿为兄长服丧,而是害怕子皋处罚不按丧礼办事的人。

后因以“蟹匡蝉绥”比喻名是而实非。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延庆所生母亡,不为服久矣。闻李定不服所生母,为台所弹,乃乞追服,乃知蟹匡蝉緌,不独成人之弟也。”


并列 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义上是这样,实质上并不是这样,事情两不相关。语本《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东坡志林》卷2:“蔡延庆所生母亡,不为服久矣,闻李定不服所生母,为台所弹,乃乞追服。乃知蟹匡蝉緌,不独成人之弟也。”△多用于描写名是实非。也作“蝉緌蟹匡”。

词语分解

  • 蟹匡的解释 亦作“ 蟹筐 ”。亦作“蠏匡”。蟹的背壳。亦泛指螃蟹。语本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 孔颖达 疏:“蟹有匡者,蟹背壳似匡,因谓蟹背作匡。”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五一:“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宋 傅肱 蟹谱上篇:“小者谓之蟚蚎,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鋭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又得 隋 六马镜,径六寸六分,鼻钮,周作细乳,中有神像二坐,蠏匡上八足森然
  • 蝉緌的解释 蝉冠冠缨的下垂部分。古代言官的冠饰。 唐 李绅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诗:“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

历史典故推荐:郤枝

同“郤诜丹桂”。唐 罗隐东归别所知诗:“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蟹匡蝉緌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