虀臼

历史典故

源见“绝妙好辞”。为捣碎蒜、姜等辛辣食物的器具。因其受辛,“受辛”合为“辤”字,是“辞”的异体,故“虀臼”借为美好文辞的隐语。宋 辛弃疾《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再用韵》词:“更高阳入谒,都称虀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词语分解

  • 虀臼的解释 1.捣姜椒等辛辣食品用的器具。东观汉记·逢萌传:“ 萌 素明阴阳,知 莽 将败,乃首戴虀臼,哭於市曰:‘辛乎!辛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有洼当后壁之半,外耸石片,中刓如虀臼,以手摸之,内圆而底平,乃天成贮泉之器也。”2.“辞”字之隐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碑 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
  • 虀的字典解释 虀 jī 古同“齑”
  • 臼的字典解释 臼 jiù 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历史典故推荐:首唱义举

唱:通“倡”。首唱:首先发动。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沶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亦作“首倡义举”。东周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虀臼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