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镇
历史地名
梅城镇怎么写好看
(1)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兰江与桐江汇合处。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梅城,人口2.7万。以驻地古城堞状似梅花得名。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后历为建德县治。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后又历睦州、严州、建德府、建德路、严州府、建德专区治所。1949年为城关镇,1958年建德县人民政府迁至白沙镇(今新安江),改称梅城镇公社,1980年改置镇。地处丘陵、滨江为平原。产稻、油菜籽、茶叶、柑橘、淡水鱼。有化工、电子仪表、建材、工艺、机械等厂。名产“严东关五加皮酒”。严州师范学校设此。公路通市区。有“思范”、“建德侯”牌楼和北峰塔、南峰塔、七里扬帆风景区。(2)在安徽省潜山县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梅城,人口 1.8 万。传因古时多梅树得名。为汉、魏以来的古城,曾为汉皖县、东晋怀宁县、隋熙州、唐舒州、南宋安庆府治所。元置潜山县以来历为县治。1949年置梅城镇,1958年改为舒州公社,1965年复置梅城镇。1992年梅城、罗汉、潘铺三乡和野寨乡的东风、双塘、太平三村并入。地处皖西山地南缘,皖水、潜水两河中间的河谷地带。主产稻、蔬菜。特产雪湖藕。有机械、电器、化工、毛巾、建材等厂。竹席为潜山传统名产。镇区沿皖水西岸分布。高界高速,105、318国道,安岳公路和合九铁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宋王安石读书台遗址、晋代始建太平塔、三国乔玄墓、胭脂井等。(3)在福建省闽清县东部、梅溪东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梅城,人口2.8万。唐贞元元年(785年)置闽清县,历为县治。民国《闽清县志》:县城有梅溪,“溪长四里许,两旁石壁嶙峋,前代多种梅花,故亦有梅溪坪之称”。镇以此得名。1956年设梅城镇,1958年改公社。1982年置镇。有纸箱、刺绣、鞋帽、农机、雨伞、酿酒等厂。安嵩公路经此,外福铁路经此并设站。有烈士陵园。古迹有宋建文庙、石塔。(4)在湖南省安化县南部。面积186.3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梅城,人口1.6万。古为梅山峒地。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初治启安坪,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迁此。镇名缘此。1950年置镇。1951年县治迁东坪镇。1958年改梅城公社,1980年复镇。1986年洢泉乡并入,1995年东华乡、田心乡并入。主产稻,并产花生、莲藕、茶叶、木材。有氮肥、水泥、印刷、塑料、电器、制鞋等厂。镇区三面环水,西倚紫云山,历为县东南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207国道经此。镇西侧有清道光年间建的孔庙。
词语分解
- 镇的字典解释 镇 (鎮) zhèn 压: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
历史地名推荐:梅列区
在福建省三明市东北部、沙溪下游两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52平方千米。人口13.4万。辖3街道办事处和1镇、2乡。区人民政府驻列东。原为沙县尾历联保地,以地多梅花,故称今名。1958年起境内开始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梅城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