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历史地名
常德市怎么写好看
简称常。在湖南省北部、沅江下游及澧水中下游。面积1.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749平方千米)。人口600万(市辖区136.8万)。辖武陵、鼎城2区和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6县,代管津市市(省辖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武陵区。战国楚置高蔡邑于今市区,为黔中郡地(一说楚黔中郡治所在今常德市区)。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置临沅县(今市区,一说秦移郡治于今常德市区)。西汉取“止戈为武,高平曰陵”之义,置武陵郡,郡治索县(今鼎城区断港头),一说治义陵(今溆浦县)。东汉移郡治于临沅。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其故郡,改临沅县置武陵县。大业初复称武陵郡,治武陵县(今常德市武陵区)。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置常德军。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置荆湖北路安抚使于此,乾道元年(1165年)升为常德府,治武陵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常德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仍改为府。清置常德府,初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武陵县为常德县,1914年为武陵道治。1916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置常澧专区。1950年以常德县城区设立常德市(县级),常澧专区改称常德专区。1968年常德专区改名常德地区。1988年撤销常德地区,置地级常德市;原县级常德市改置武陵区,原常德县改置鼎城区。地处湘西山地东北部和洞庭湖平原西部。澧水、沅江流经境内,二水尾闾港汊众多,湖沼密布,构成东部平原水乡景观。属北亚6*热带湿润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省境农产品高产地区,主要产稻、棉花、油菜籽、豆类、茶叶、柑橘等。临澧杉板大蒜为市内名产。林产以松、杉、楠竹为主,油茶、油桐林广布山地和丘陵。汉寿县是中国著名的杨树基地,石门县为全国油桐重点产区。森林面积7460平方千米,树木品种达670余种,属国家保护树种有蓖子三尖杉、珙桐、香果树、巴东木莲、钟萼木、连香树、杜仲、领春木等。珍贵野生动物有虎、豹、熊、麝、斑羊、毛冠鹿、大鲵、穿山甲等。名贵药材中有天麻、黄连、田金七等,澧县天供山药用蜈蚣闻名全国。水产养殖业发达,具有经济性开发利用价值的鱼类达20余种,并产中华鲟、白鲟、鳗等珍品。饲养业中以石门羊、桃源三阳鸡、湘西黄牛著名。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体。以纺织机械、棉纺、卷烟、纺织印染、工程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制盐为著。近年来乡镇企业激增。矿产主要有雄黄、盐、金刚石、磷等。雄黄储量居全国首位,盐储量居省内第一。桃源石质地优良。焦柳铁路、长石铁路穿越澧县、临澧、石门等县;有长常高速公路和319、207国道、岳常、常永等连接至川、黔、鄂等省的公路;市内则有以武陵区为中心向各市、县辐射的公路网。水运可循沅江上溯沅陵、洪江;循澧水上溯张家界;东下洞庭湖而入湘江和长江。名胜古迹有铁经幢、壶瓶山及明荣王墓、索县故城遗址等。
词语分解
- 常德的解释 谓始终不变的品德。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復归於婴儿。”案: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常德”作“恒德”。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宋 叶适 宋邹乡墓志铭:“盖性有乐地,身有常德,质合道,器合仁,不教而自至也。”
- 市的字典解释 市 shì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
历史地名推荐:白马堡
明置,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白马堡在“卫东北二百九十里。又东十里即晒经关也。堡为分宰猡诸番市历处”。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常德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