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正

历史官职

坊正怎么写好看

坊正怎么写好看

管理街坊的小吏。《旧唐书》说:“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部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督察。”见《旧唐书·职官二·户部尚书》。


职役名。自秦汉以来,乡、里组织是县以下城乡共同的基层组织,汉制在城中的乡称为都乡,其下则为里。坊的名称在东汉后期开始出现,《太平御览》引汉宫阁名说:“洛阳故北宫,有九子坊。”至北魏已不限于宫室,都城洛阳有三百二十坊,坊始成为城中居民聚居区域之名。隋代每坊置坊主一人,佐二人,与乡里的行政组织不相混杂。至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京都的坊均改为里,由尚书省任命里司官以管理之。至唐代,于两京及州县之廓内分为坊,在里正之外另设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可免除其本身课役,地位在里长之下。隋唐时坊的四周有围墙,墙上有大门,一里人均居住在坊内,与外面相隔绝,商业交易限制在市区域之内。唐制长安共有一百零八坊,东西两市。至宋代,由于城市的发展,打破了前代以坊为居民区,市为商业区的格局,街巷均可开设店铺,于是在坊之上设厢,作为一级行政单位,以加强对坊廓户的控制,厢坊制遂取代了前代的坊市制。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开封新旧城内分为十厢,一百二十一坊。金代亦于城中设坊,置坊正,以有物力人户充任,两年一代,为差役之一。元代在城市中分设隅、坊两级,由录事司管辖。隅设隅正,坊设坊正,在当役人户中轮流差充。参见“隅正”。

词语分解

  • 坊正的解释 管理街坊的小吏。 前蜀 牛希济 妖妄传·张和:“或言坊正 张和 ,大侠也,幽房闺稚,无不知之。”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时,太白昼见,民有仰观者,为坊正所拘,立断其腰领。”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一壁厢説与厢长,一壁厢报与坊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冯勰:“岂意其行如鬼蜮,毒甚蜂躉,买嘱坊正,执送官司。”
  • 坊的字典解释 坊 fāng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 正的字典解释 正 zhèng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

历史官职推荐: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

明朝翰林院与詹事府左春坊官员考驳诸司奏本、启本行文时的加衔。洪武十四年1381令翰林院编修、检讨、典籍同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赞读考驳诸司奏、启,平允则署其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坊正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官职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