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梁式木构架
历史知识
建筑结构形式。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自下而上,逐层缩短,逐层加高,至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这些檩上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其特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较大空间。这种建筑结构形式至迟春秋时已有,最早的图像资料见于东汉画像砖。唐代发展成熟,宋代演化为殿堂和厅堂两种形式,清则分为小式、大式两种。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
词语分解
- 构架的解释 结构材木。指建筑
历史知识推荐:王之望
1103—1170 南宋襄阳谷城今属湖北人,寓居台州,字瞻叔,号汉滨。绍兴进士。累迁太府少卿、总领四川财赋。孝宗时,除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擢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依附汤思退,力主和议,专以割地啖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抬梁式木构架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