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韩愈的《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湜时为陆浑尉)》
全文:
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泽乾源。
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千钟万鼓咽耳喧。
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
炎官热属朱冠裈,髹其肉皮通髀臀。
颓胸垤腹车掀辕,缇颜靺股豹两鞬。
霞车虹靷日毂轓,丹蕤縓盖绯繙ǐ。
红帷赤幕罗脤膰,ì池波风肉陵屯。
谽呀钜壑颇黎盆,豆登五山瀛四尊。
熙熙釂酬笑语言,雷公擘山海水翻。
齿牙嚼啮舌腭反,电光?磹赪目?,顼冥收威避玄根,斥弃舆马背厥孙。
缩身潜喘拳肩跟,君臣相怜加爱恩。
命黑螭侦焚其元,天阙悠悠不可援。
梦通上帝血面论,侧身欲进叱于阍。
帝赐九河湔涕痕,又诏巫阳反其魂。
徐命之前问何冤,火行于冬古所存。
我如禁之绝其飧,女丁妇壬传世婚。
一朝结雠奈后昆,时行当反慎藏蹲。
视桃著花可小骞,月及申酉利复怨。
助汝五龙从九鲲,溺厥邑囚之昆仑。
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
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
参考注释
五龙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五龙 比翼, 人皇 九头。”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序》:“ 皇伯 、 皇仲 、 皇叔 、 皇季 、 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祝融氏 为 火帝 ,君南岳; 五龙氏 乘云登仙。”
(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 陶宏景 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李善 注引《遁甲开山图》 荣氏 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 角龙 ,木仙也。次曰 徵龙 ,火仙也。次曰 商龙 ,金仙也。次曰 羽龙 ,水仙也。次曰 宫龙 ,土仙也。”亦谓五龙的法术。 唐 李邕 《叶有道碑》:“专精五龙,遍游群岳。”
(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1)指 汉 公沙穆 五子。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 公沙绍 字 子起 , 绍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让 , 恪 弟 逵 字 义则 , 逵 弟 樊 字 义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为 公沙 五龙。”(2)指 晋 索靖 、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五人。《晋书·索靖传》:“ 靖 少有逸羣之量,与乡人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 敦煌 五龙。”(3)指 南朝 齐 张岱 兄弟五人。《南齐书·张岱传》:“ 岱 少与兄太子中书舍人 寅 、 新安 太守 镜 、征北将军 永 、弟 广州 刺史 辨 ,俱知名,谓之 张氏 五龙。”(4)指十六国 前凉 辛攀 兄弟五人。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若夫 于公 之宅,駟马高驱, 辛氏 之门,五龙齐驾。” 宋 王应麟 《小学紺珠·氏族·五龙》:“ 凉 辛攀 ,兄 鉴 、 旷 ,弟 寳 、 迅 。”(5)指 宋 窦仪 兄弟五人。《宋史·窦仪传》:“ 仪 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 儼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当时号为 竇氏 五龙。”
邑囚
地方上的犯人。《宋史·张浚传》:“至 醴陵 ,释邑囚数百,皆 杨么 谍者。”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韩愈名句,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湜时为陆浑尉)名句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
刘燕哥〔未知〕故人送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娥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