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王弘诲的《岁莫太学宴集分韵得天字》
全文:
玄冥送残腊,青陆启祥烟。
报祀礼既彻,绎燕开宾筵。
百蜡尚一泽,斯义古来然。
况当献岁初,阳和普尧天。
芳辰逗嘉会,庆赏非流连。
太学徵故事,赓和有遗编。
以吾一日长,言念聚星缘。
清晨肃虚馆,寮友罗英贤。
馂馀饫神惠,骀荡分春妍。
忘形露悃愊,涤虑谢纷缠。
盘有椒花献,杯有竹叶传。
佐食增家酝,经费俭缗钱。
酢酬既有秩,度矱胥无愆。
酒半出素帙,探韵续新篇。
载手祈康爵,既醉歌万年。
缅怀皇祖时,人文此地偏。
大烹隆鼎养,衿佩集蝉联。
列圣久熙洽,儒风不昭宣。
旷典幸兹在,风韵同后先。
吾道有深羡,温饱非所怜。
君看解嘲人,默然守太玄。
亦有广文者,坐客寒无毡。
其人虽往矣,其名犹著焉。
浅薄诚滥叨,酹酒诸公前。
愿言各努力,策足步英躔。
帝德何能报,沧海输涓涓。
稽首陈三雍,弦歌畅八埏。
参考注释
献岁
进入新的一年;岁首正月。《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 王逸 注:“献,进;征,行也。言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岁。” 宋 司马光 《和宋子才致仕后岁旦见赠》:“闲官逢献岁,拜揖亦纷然。” 清 刘献廷 《郴州元旦》诗之三:“新知指可屈,献岁亦劳劳。”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尧天
《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谓 尧 能法天而行教化。后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唐 杜审言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小臣持献寿,长此戴 尧 天。”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主公统绍千春,名高三 郢 ,山河鼎盛,寰宇恩敷,正宜招寻胜地,共乐 尧 天。” 清 方文 《送缪湘芷水部北上》诗:“ 尧 天有宿归郎署,虞部无钱付酒家。” 郭沫若 《归国杂吟》:“托身期 泰岱 ,翘首望 尧 天。”
王弘诲名句,岁莫太学宴集分韵得天字名句
名句推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