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毛滂的《送教长老入山》
全文:
秋容正摇落,山意恰凄清。
冰彻万缘冷,云随两屐轻。
冥鸿那复下,膏火莫重明。
天地邮亭尔,百年真倦生。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冥鸿
(1).高飞的鸿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2).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市门,学道此山侧。”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唐 李贺 《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诗:“斥鷃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复下
指鞋子重底。
出处:《周礼·天官·屦人》“舄” 汉 郑玄 注:“复下曰舄,襌下曰屦。” 贾公彦 疏:“下,谓底。复,重底。重底者名曰舄;襌底者名曰屦也。”膏火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逊 《为衡山侯与妇书》:“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宋 苏轼 《上元夜》诗:“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復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相逢顷刻时,离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谁知。”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油》:“坐不惜膏火,愁随更漏长。”
(2).特指夜间读书用的灯火。因亦借指勤学苦读。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不是无膏火,劝郎勤六经。” 宋 苏轼 《送蜀僧去尘》诗:“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图竟落孙山。”
(3).指供学习用的津贴。《明史·杨爵传》:“兄为吏,忤知县繫狱。 爵 投牒直之,并繫。会代者至, 爵 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在局里,却还是当一个学生的名目,一个月才四吊钱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够用啊!” 梁启超 《辛亥革命的意义》:“前 清 末年办学堂,学费膳费书籍费,学堂一揽干包,还倒贴学生膏火。”
重明
(1).两重光明。谓光明相继不已。《离》为火、为日;重卦《离》为下离上离。故称。《易·离》:“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高亨 注:“大人观此卦象,从而以相继不已之光明,照於四方。”后因以喻储君,太子。《梁书·昭明太子等传论》:“处重明之位,居正体之尊。”
(2).指日月。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
(3).犹明明,显扬贤明之人。《荀子·致士》:“衡听、显幽、重明、退姦、进良之术。” 王先谦 集解:“重明,犹《书·尧典》之明明。此言用人之术。”
(4).指重瞳。《淮南子·修务训》:“ 舜 二瞳子,是谓重明。”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有 秖支 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
毛滂名句,送教长老入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