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作者:不详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
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
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
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
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
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
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
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
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
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
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
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
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
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
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
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
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
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
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
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
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
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
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
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
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
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
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
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
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
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
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
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
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
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
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
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
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
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
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
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
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