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六 史部二十二
作者:纪昀等
○载记类
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
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
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僣撰,久已无存。存於今者,大抵后人追记而已。
曰“霸”曰“伪”,皆非其实也。案《后汉书·班固传》,称撰平林、新市、公
孙述事为《载记》。《史通》亦称平林、下江诸人,《东观》列为《载记》。又
《晋书》附叙十六国,亦云《载记》。是实立乎中朝,以叙述列国之名。今采录
《吴越春秋》以下,述偏方僣乱遗迹者,准《东观汉记》、《晋书》之例,总题
曰《载记》,於义为允。惟《越史略》一书为其国所自作,僣号纪年,真为伪史。
然外方私记,不过附存已声罪示诛,足昭名分,固无庸为此数卷别区门目焉。
△《吴越春秋》·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汉赵煜撰。煜,山阴人,见《后汉书·儒林传》。是书前有旧《序》,称
《隋唐经籍志》皆云十二卷,今存者十卷,殆非全书。又云杨方撰《吴越春秋削
繁》五卷,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此二书,今人罕见,独煜书行於世。
《史记注》有徐广所引《吴越春秋》语,而《索隐》以为今无此语。他如《文选
注》引季札见遗金事,《吴地记》载阖闾时夷亭事,及《水经注》尝载越事数条,
类皆援据《吴越春秋》。今煜本咸无其文云云。考证颇为详悉,然不著名姓。
《汉魏丛书》所载,合十卷为六卷,而削去此《序》并《注》,亦不题撰人,弥
失其初。此本为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后有题识云,前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
祐音注。然后知注中称“徐天祐曰”者,即注者之自名,非援引他书之语。惟其
后又列绍兴路儒学学录留坚,学正陈昺伯,教授梁相,正议大夫、绍兴路总管提
调学校官刘克昌四人,不知序出谁手耳。煜所述虽稍伤曼衍,而词颇丰蔚。其中
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时加於巳;范蠡占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有螣蛇青龙之语;
文种占阴画六阳画三,有玄武、天空、天关、天梁、天一、神光诸神名。皆非三
代卜筮之法,未免多所附会。至於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
尤近小说家言。然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徐天祐以为不类汉文,是以马、
班史法求之,非其伦也。天祐注於事迹异同颇有考证,其中如季孙使越、子期私
与吴为市之类,虽犹有未及详辨者,而原书失实之处,能纠正者为多。其旁核众
说,不徇本书,犹有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之遗意焉。
△《越绝书》·十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书中《吴地传》称勾践徙琅琊,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
十七年,则后汉初人也。书末《叙外传记》以廋词隐其姓名。其云以去为姓,得
衣乃成,是袁字也。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是康字也。禹来东征,死葬其疆,是
会稽人也。又云文词属定,自於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是吴字也。楚相屈
原,与之同名,是平字也。然则此书为会稽袁康所作,同郡吴平所定也。王充
《论衡·按书篇》曰:东番邹伯奇,临淮袁太伯、袁文衡,会稽吴君高、周长生
之辈,位虽不至公卿,诚能知之囊橐,文雅之英雄也。观伯奇之《元思》、太伯
之《易童句》(案童疑作章),文术之《箴铭》,君高之《越纽录》,长生之
《洞历》,刘子政、扬子云不能过也。所谓吴君高殆即平字,所谓《越纽录》殆
即此书欤?杨慎《丹铅录》、胡侍《珍珠船》、田艺衡《留青日札》皆有是说。
核其文义,一一吻合。《隋唐志》皆云子贡作,非其实矣。其文纵横曼衍,与
《吴越春秋》相类,而博丽奥衍则过之。中如《计倪内经》军气之类,多杂术数
家言。皆汉人专门之学,非后来所能依托也。此本与《吴越春秋》皆大德丙午绍
兴路所刊。卷末一跋,诸本所无。惟申明复仇之义,不著姓名。详其词意,或南
宋人所题耶?郑明选《秕言》引《文选·七命》注引《越绝书》:大翼一艘十丈,
中翼九丈六尺,小翼九丈。又称王鏊《震泽长语》引《越绝书》,风起震方云云。
谓今本皆无此语,疑更有全书,惜未之见。案《崇文总目》称《越绝书》旧有内
记八、外传十七。今文题阙舛,裁二十篇。是此书在北宋之初已佚五篇。选注所
引盖佚篇之文,王鏊所称亦他书所引佚篇之文。以为此本之外更有全书,则明选
误矣。别有《续越绝书》二卷,上卷曰《内传本事》、《吴内传》、《德序记》、
《子游内经外传》、《越绝后语》、《西施郑旦外传》;下卷曰《越外传》、
《杂事别传》、《变越上别传》、《变越下经》、《内雅琴考序传后记》。朱彝
尊《经义考》谓为钱<甹只>伪撰,诡云得之石匣中。<甹只>与彝尊友善,所言当
实。今未见传本,其伪妄亦不待辨。以其续此书而作,又即托於撰此书之人,恐
其幸而或传,久且乱真。又恐其或不能传,而好异者耳闻其说,且疑此书之真有
续编,故附订其伪於此,释来者之惑焉。
△《华阳国志》·十二卷、《附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晋常璩撰。璩字道将,江原人。李势时官至散骑常侍。《晋书》载劝势降桓
温者即璩,盖亦谯周之流也。《隋书·经籍志》霸史类中,载璩撰《汉之书》十
卷,《华阳国志》十二卷。《汉之书》,《唐志》尚著录,今已久佚。惟《华阳
国志》存,卷数与《隋志》、《旧唐志》相合。《新唐志》作十三卷,疑传写误
也。其书所述,始於开辟,终於永和三年。首为《巴志》,次《汉中志》,次
《蜀志》,次《南中志》,次《公孙刘二牧志》,次《刘先主志》,次《刘后主
志》,次《大同志》。大同者,纪汉、晋平蜀之后事也。次李特、雄、期、寿、
势《志》。次《先贤士女总赞论》,次《后贤志》,次《序志》,次《三州士女
目录》。宋元丰中,吕大防尝刻於成都,大防自为之序。又有嘉泰甲子李
序,称吕刻刓阙,观者莫晓,所谓尝博访善本以证其误,而莫之或得。因摭
《两汉史》、陈寿《蜀书》、《益部耆旧传》,互相参订,以决所疑。凡一事而
前后失序、本末舛迕者,则考正之;一意而词旨重复、句读错杂者,则刊而去之。
又第九卷末有附记,称“李势志传写脱漏”,续成以补其阙。则是书又於
残阙之馀,李为之补缀窜易,非尽璩之旧矣。刻本世亦不传,今所
传者惟影写本。又有何钅堂《汉魏丛书》,吴琯《古今逸史》及明何宇度所刊三
本。何、吴二家之本,多张佳允所补江原常氏《士女志》一卷,而佚去《蜀中士
女》以下至《犍为士女》共二卷。盖本第十卷分上中下,钅堂等仅刻其下
卷也。又惟《后贤志》中二十人有赞,其馀并阙。本则蜀郡、广汉、犍为、
汉中、梓潼女士一百九十四人各有赞。宇度本亦同。盖明人刻书,好以意为刊削。
新本既行,旧本渐泯,原书遂不可觌。宇度之本从本录出,此二卷偶存,
亦天幸也。惟本以序志置於末,而宇度本升於简端。考序,称首述
巴中南中之风土;次列公孙述、刘二牧、蜀二主之兴废,及晋太康之混一,以迄
於特、雄、寿、势之僣窃;以西汉以来先后贤人,梁、益、宁三州士女总赞,序
志终焉。则序志本在后,宇度不知古例,始误移之。又《总赞》相续成文,
序亦与序志并称,互别为一篇,而本亦割冠各传之首,殊不可解。殆如
毛公之移《诗序》、李鼎祚之分《序卦传》乎,今姑从本录之,而附著其
改窜之非如右。其张佳允所续常氏士女十九人,亦并从何钅堂、吴琯二本录入,
以补璩之遗焉。
△《邺中记》·一卷(永乐大典本)
谨案:《邺中记》旧有二本,其一本二卷,见《隋书·经籍志》,称晋国子
助教陆翙撰。其一本一卷,见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不知撰人名氏。又称《唐
志》有《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马温撰,今书多引之。是以为肃、代后人作
矣。今考是书所记,有北齐高欢、高洋二事,上距东晋之末已一百三四十年。又
寒食一条,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时代尤不相蒙。陈氏不以为翙书,似乎可
据。然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作於太宗贞观时,徐坚《初学记》作於玄宗开元时,
所引翙书皆一一与今本合。又《邺都故事》,《唐志》虽称肃、代时人,而《史
通·书志篇》曰:远则汉有《三辅典》,近则隋有《东都记》,南则有宋《南徐
州记》、《晋宫阙名》,北则有《洛阳伽蓝记》、《邺都故事》。则《邺都故事》
在刘知几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为证。以理推之,殆翙书二卷惟记石虎之
事,后人稍摭《邺都故事》以补之,并为一卷。犹之《神农本草》郡列秦名,汉
氏《黄图》里标唐号,辗转附益,渐失本真。而要其实则一书。观高欢、高洋二
条,与全书不类,而与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邺都故事》文体相同,则此二
条为后人摭入翙书明矣。不得以小小舛异,尽举而归之唐以后也。原书久佚。陶
宗仪《说郛》所载,寥寥数页,亦非完本。今以散见《永乐大典》者蒐罗薈稡,
以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二条。排比成编,仍为一卷。以石虎诸事为翙
本书,其续入诸条亦唐以前人所纪,弃之可惜,则殿居卷末,别以附录名焉。是
书虽篇帙无多,而叙述典核,颇资考证。如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
罢须裁五色诏”句,李颀郑《樱桃歌》,“官军女骑一千匹”及“百尺金梯倚银
汉”句,不得此书,皆无从而训诂也。六朝旧籍,世远逾稀,断璧残玑,弥足为
宝。佚而复存,是亦罕覯之秘笈矣。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魏崔鸿撰,实则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鸿作《十六国春秋》
一百二卷,见《魏书》本传。《隋志》、《唐志》皆著录,宋初李昉等作《太平
御览》犹引之。《崇文总目》始佚其名,晁、陈诸家书目亦皆不载,是亡於北宋
也。万历以后,此本忽出,莫知其所自来。证以《艺文类聚》诸书所引,一一相
同,遂行於世。论者或疑鸿身仕北朝,而仍用晋宋年号。今考刘知几《史通·探
赜篇》曰:“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吴项,必系汉年,陈
《志》之述孙刘,皆宗魏世。”乔孙等正巧附斯义以售其欺,所摘者未中其疾。
惟《魏书》载鸿子子元奏称刊著越、燕、秦、夏、梁、蜀遗载,为之赞序。而此
本无赞序。《史通·表历篇》称,晋氏播迁,南据扬、越;魏宗bo6*起,北雄、燕、
代。其间诸伪十有六家,不附正朔,自相君长,崔鸿著表,颇有甄明。而此本无
表,是则检阅偶疏,失於弥缝耳。然其文皆联缀古书,非由杜撰。考十六国之事
者,固宜以是编为总汇焉。
△《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旧本亦题魏崔鸿撰,载何钅堂《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乔孙本之前,而亦
莫详其所自。十六国各为一录,惟列僣伪之主五十八人。其诸臣皆不为立传,全
为载记之体,其非一百二卷之旧,已不待言。证以《晋书·载记》,大致互相出
入。而不以晋宋纪年,与《史通》所说迥异。岂好事者摭类书之语,以《晋书·
载记》排比之,成此伪本耶?然考《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
撰人名氏。司马光《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亦有《十六国春秋抄》之名。则或属
后人节录鸿书,亦未可定也。屠氏所刻百卷之本,既为依托,此本亦疑以传疑,
未能遽废,姑并存之,以备参考焉。
△《蛮书》·十卷(永乐大典本)
唐樊绰撰。《新唐书·艺文志》著於录,《宋史·艺文志》则有绰所撰《云
南志》十卷,而不称《蛮书》,《永乐大典》又题作《云南史记》,名目错异。
今考司马光《通鉴考异》、程大昌《禹贡图》、蔡沈《书集传》所引《蛮书》之
文,并与是编相同,则《新唐书志》为可信。惟《志》称绰为岭南西道节度使,
蔡袭从事,而《通鉴》载袭实官安南经略使,与绰所纪较合,则《新书》失考也。
绰成此书在懿宗咸通初,书中多自称臣。又称录六诏始末,纂成十卷,於安南郡
州江口附张守忠进献。盖当时尝以奏御者。交州境接南诏,绰为幕僚,亲见蛮事,
故於六诏种族、风俗、山川、道里及前后措置始末,撰次极详,实舆志中最古之
本。宋祁作《新史·南蛮传》、司马光《通鉴》载南诏事,多采用之。程大昌等
复引所述兰沧江以证华阳黑水之说,盖宋时甚重其书。而自明以来,流传遂绝。
虽博雅如杨慎,亦称绰所撰为有录无书,则其亡佚固已久矣。今此本因录入《永
乐大典》,仅存文字,已多断烂,不尽可读,又世无别本可校。考洪武中,程本
立作《云南西行记》,称丽江通守张翥出示樊绰《云南志》,字多谬误,则当时
已然。谨以诸书参考旁证,正其讹脱,而姑阙不可通者。各加案语於下方,厘为
十卷。仍依《新唐书志》题曰《蛮书》,从其朔也。
△《钓矶立谈》·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是书世有二本。此本为叶林宗从钱曾家宋刻抄出,后题“临安府太庙前尹家
书籍铺刊行”,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云:“叟,山东一无闻人也。清泰年中,
随先校书避地江表,始营钓矶於江渚。割江之后,先校书不禄,叟嗣守敝庐,不
复以进取为念。王师吊伐,时移事往,将就芜没。随意所向,迹之於纸,得二百
二十许条,题之曰《钓矶立谈》”云云。别一本为曹寅所刊,卷首佚其自序。又
卷首有“杨氏奄有江淮”、“赵王李德诚”二条,其馀亦多异同,而题曰史虚白
撰,盖据《宋史·艺文志》之文。考马令《南唐书》,虚白,山东人。中原多事,
同韩熙载渡淮,以诗酒自娱,不言其有所著述。观书中“山东有隐君子者”一条,
称与熙载同时渡淮,以书干烈祖,擢为校书郎,非其所愿,遂卒不仕。又“唐祚
中兴”一条云,有隐君子作《割江赋》以讽,又有《隐士诗》云:“风雨揭却屋,
浑家醉不知”云云,与《虚白传》悉合,则隐君子当即虚白。序中两称先校书,
则作书者当为虚白之子。《宋志》荒谬,不足为据。曹氏新本竟题虚白者,殊未
考也。又南宋费枢亦尝撰《钓矶立谈》,今尚载陶宗仪《说郛》中,其文与此迥
别,则又名同而实异者矣。其书杂录南唐事迹,附以论断。其中徐铉一条,称铉
方奉诏与汤悦书江南事,虑铉与潘佑不协,或诬以他词。则亦杂史中之不失是非
者也。
△《江南野史》·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龙衮撰。衮爵里未详。其书皆记南唐事,用纪传之体,而不立纪传之名,
如陈寿之志吴蜀。第一卷为先主昪,第二卷为嗣主璟,第三卷为后主煜,而附以
宜春王从谦及小周后,第四卷以下载宋齐邱以下仅三十人,陈陶、孟宾于诸人有
传,而查文徽、韩熙载诸人,乃悉不载。考郑樵《通志·略》,载此书原二十卷,
此本阙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载此书凡八十四传,而此本阙五十传。殆辗转传
写,佚脱其半。钱曾《读书敏求记》亦作十卷,则明以来已无完本,不自今始也。
曾称其行文赡雅,今观诸传,皆叙次冗杂,颇乖史体。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无
名氏江南馀载序,排诋此书颇甚,是当时已讥其疏。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摘
其叙江为世系与史不符,又摘其记伶人李家明《苑中咏牛》及《皖公山》两诗,
与杨亿《谈苑》所记王感化对嗣主李璟事,姓名时代互异。又摘其记“家明对嗣
主雨惧抽税事”,与南唐近事以为申渐高者,亦复牴牾。王楙《野客丛书》摘其
记陈陶仙去,而曹松、方干皆有哭陶诗。是传闻异词,亦所不免。然其中如孙晟、
林文肇诸传与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考证,马、陆二书亦多采之。流传既久,固
亦未可废焉。
△《江南别录》·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陈彭年撰。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太平兴国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参知政事,谥曰文。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所纪为南唐义祖、烈祖、元宗、
后主四代事实。时汤悦、徐铉等奉诏撰《江南录》,彭年是编,盖私相纂述,以
补所未备,故以《别录》为名。《宋史·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俱作四卷,
当以一代为一卷。此本一卷,疑后人所合并也。其书颇好语怪,如徐知诲妻吕氏
为祟、陈仁杲神助战、赵希操闻鬼语诸条,皆体近稗官。又玄宗初名景通,即位
后改名璟,既称臣於周,避周讳,又改名景。此书乃谓初名景,与史不合。又烈
祖迁吴让皇於润州,一年而殂,又一年始迁其族於泰州。而此书并叙於烈祖受禅
之初,端绪亦未分明。然其他可取者多,盖彭年年十三即著《皇纲论》万馀言,
为江左名辈所赏,李后主尝召入宫中,令与其子仲宣游处,故於李氏有国时事见
闻最详。又《册府元龟》亦彭年所预辑,其僣伪部中“李昪”一条,称昪自云永
王璘之裔,未免附会。此书但言唐之宗室,亦深得传疑之义。以《资治通鉴》相
参校,其为司马光所采用者甚夥,固异乎传闻影响之说也。
△《江表志》·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郑文宝撰。文宝字仲贤,宁化人。南唐镇海节度使彦华之子,初仕为校书
郎,入宋举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官至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东都事略》
载入《文艺传》中。始,徐铉、汤悦奉诏集李氏事,作《江南录》,多所遗落。
文宝因为此编,上卷纪烈祖事,中卷ji6*元宗事,下卷纪后主事,不编年月。於诸
王大臣并标其名,亦无事实,记载甚简。又独全录《韩熙载归国状》、《张佖
谏疏》各一首,去取亦颇不可解。然文宝为南唐旧臣,《砚北杂志》载其归宋后,
常披蓑荷笠,作渔者以见李煜,深加宽譬,煜甚忠之。《铁围山丛谈》又载其初
受业於徐铉,及为陕西转运使,时铉方谪居,仍叩谒,执弟子礼,铉亦坐受其拜。
盖惓惓笃故旧之谊者。故其纪后主亡国,亦只以果於自信,越人始谋为言。与徐
铉墓碑相类,其意尚有足取。其记李煜时贡献赋敛一条,王巩《随手杂录》全取
之。且注其下曰:“《江表志》,郑文宝撰。”则亦颇重其书。又如《江南江北
旧家乡》一诗,文宝以为吴让皇杨溥所作,而马令《南唐书》则直以为后主作。
然文宝亲事后主,所闻当得其真,是亦可以订马书之误也。晁氏《读书志》称文
宝有序,题庚戌,乃大中祥符三年,此本无之。今从《学海类编》补录成完帙焉。
△《江南馀载》·二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载之《霸史类》中,亦不云谁作。马端临
《文献通考》、戚光《南唐书音释》并作《江南馆载》,字之讹也。陈氏《书录
解题》载是书原序,略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
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得郑君所
述於楚州,其事迹有六家所遗或小异者,删落是正,取百九十五段,以类相从”
云云。振孙谓郑君者,莫知何人。考郑文宝有《南唐近事》二卷,作於太平兴国
二年丁丑。又《江表志》三卷,作於大中祥符三年庚戌。不在此序所列六家之内,
则所称得於楚州者,当即文宝之书。检此书所录杂事,亦与文宝《江表志》所载
互相出入,然则所谓删落是正者,实据《江表志》为稿本矣。今世所行《江表志》,
名为三卷,实止二十四页。盖残阙掇拾,已非完书。此书所谓一百九十五段者,
今虽不可全见,而《永乐大典》内所引尚夥,多有《江表志》所不载者。则《江
表志》虽存而实佚,此书虽佚尚有大半之存也。《宋志》载此书二卷,《书录解
题》及诸家书目并同。今采辑其文,仍为二卷,以补《江表志》之阙焉。
△《三楚新录》·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周羽翀撰。羽翀里贯未详。自署称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桂州修仁
令,盖宋初人也。其称三楚者,以长沙马殷、武陵周行逢、江陵高季兴皆据楚地
称王,故论次其兴废本末,以一国为一卷。其中与史牴牾不合者甚多,如马殷本
为武安节度使刘建锋先锋指挥使,佐之夺湖南,及建锋为陈瞻所杀,军中迎殷为
留后,亦未尝为邵州刺史。今羽翀乃称殷随渠帅何氏南侵,何命为邵州刺史,何
氏卒,众军迎殷为主。其说皆凿空无据。又谓马希范入觐,桑维翰旅游楚泗,求
货不得,拂衣而去。及希范立,维翰已为宰相,奏削去其半仗云云。今考希范嗣
立在唐明宗长兴三年,时晋未立国,安得有维翰为宰相之事?亦为诬罔。又如王
逵为潘叔嗣所袭,与战败没,而羽翀以为败於南越,仅以身免,竟死於路。与诸
书所纪,并有异同。盖羽翀未睹国史,仅据故老所传述纂录成书,故不能尽归精
审。然其所闻轶事,为史所不载者,亦多可采。稗官野记,古所不废,固不妨录
存其书,备读五代史者参考焉。
△《锦里耆旧传》·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一名《成都理乱记》,宋句延庆撰。延庆字昌裔,自称前荣州应灵县令,并
见於书中,惟不著其里贯。其书乃纪王氏、孟氏据蜀时事。《宋史·艺文志》作
八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请延
庆修之。起咸通九载,迄乾德乙丑。案今本止四卷,起僖宗中和五年,无懿宗咸
通间事。振孙又称,自平蜀后迄祥符己酉,朝廷命令,政事因革,以至李顺等作
乱之迹,皆略载之,张约为之序。延庆在开宝时,去祥符尚远,似不能续记至是,
而平蜀后事及张约序,此本亦无之。疑振孙所见即《宋志》八卷之本,出於后人
所增益。此本四卷,或犹延庆之旧也。书虽以《耆旧传》为名,而不以人系事,
其体实近编年。所录两蜀兴废之迹,亦颇简略。惟於诏敕、章表、书檄之文,载
之独详。中间如前蜀咸康元年,唐兵至成都,王宗弼劫迁王衍於西宫,《通鉴》
在十一月甲辰,而此书作乙巳。又宋太祖赐后蜀主孟昶诏一首,其文多与《宋史》
不同。如此之类,亦皆可以备参考也。陈振孙称为平阳句延庆,案书中於后蜀主
多所称美,疑出蜀人之词。孟昶时有校书郎华阳句中正者,后入宋为屯田郎中。
延庆疑即其族,则平阳或华阳之误欤?
△《五国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南汉”条下称刘晟本二名,上一字犯宣祖讳,去之,则北
宋人。又“南唐”条下称尝以其事质於江南一朝士,则犹在宋初,得见李氏旧臣
也。中於南汉称彭城氏,於留从效姓称娄。钱塘厉鹗跋,以为吴越国人入宋所作,
避武肃王讳。然闽王“延翰”条下,称其妻为博陵氏,则又何为而讳崔乎?年代
绵邈,盖不可考矣。其书纪吴杨氏、南唐李氏、蜀王氏、孟氏、南汉刘氏、闽王
氏之事,称曰五国。然以其地而论,当为四国。若以其人而论,当为六国。未审
其杨、李并为一,抑孟、王并为一也。郑樵《通志略》列之《霸史类》中,实则
小说之体,记录颇为繁碎。中如徐知诰斥进黄袍诸事,为史所不载。又李煜为李
璟第六子,而此云璟之次子,与史亦小有异同。然考古在於博徵,固未可以琐杂
废也。前有万历中太常寺少卿余寅题词,讥其四国俱加伪字,於蜀独否。今考书
中明书伪蜀王建,又书孟知祥以长兴五年遂僣大号,何尝不著其伪。卷首总纲既
以前蜀、后蜀为分,再加伪字,则或曰前伪蜀、后伪蜀,或曰伪前蜀、伪后蜀,
词句皆嫌於赘,是以省之。《公羊传》所谓避不成文是也。谓不伪蜀,殊失其旨。
至“南汉”条下称伪汉先主名岩,后名俊,又名,之字曰俨,本无此字,
欲自大,乃以龙天合成其字。以其不典,故不书之。寅援《唐史》书武后名曌以
驳之,则其说当矣。
△《蜀梼杌》·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一名《外史梼杌》。宋张唐英撰。唐英字次功,自号黄松子,蜀州新津人。
丞相商英之兄。熙宁中官至殿中侍御史,事迹附载《宋史·张商英传》。其书本
《前蜀开国记》、《后蜀实录》,仿荀悦《汉纪》体,编年排次。於王建、孟知
祥据蜀事迹,颇为详备。欧阳修《二蜀世家》删削太略,得此可补其所遗。今世
官署戒石所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四语,自宋代以黄
庭坚书颁行州县者,实摘录孟昶广政四年所制官箴中语。其文全载於此书,凡此
之类皆足以资考证。唐英尝撰《嘉祐名臣传》及此书,今《名臣传》已佚,惟此
书存。然考楼钥《攻媿集》引《外史梼杌》,王建四年书张琳始末,有大顺初
憘实为黔南节度使,辟为判官一条。今本无之,则亦非完帙矣。
△《南唐书》·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马令撰。令,宜兴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令自序,称“其祖太博元康,
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未及撰次。今缵先志而成之,实崇宁乙酉”云云,则
令乃北宋末人。此本不载令自序,盖偶佚也。元赵世延所作陆游《重修南唐书序》,
称马元康、胡恢等迭有所述,今复罕见,竟以为令祖元康所作。殆当时未睹其本,
故传闻致误欤?其书首为《先主书》一卷,《嗣主书》三卷,《后主书》一卷,
盖用《蜀志》称主之例。次《女宪传》一卷,列后妃、公主,而附录列女二人。
次《宗室传》一卷,列楚王景迁等十二人,而从度、从信二人有录无书。次《义
养传》一卷,列徐温及其子六人,附录二人。次为《列传》四卷,次《儒者传》
二卷,次《隐者传》一卷,次《义死传》二卷。次《廉隅传》,次《苛政传》,
共二卷。次《诛死传》一卷,次《党与传》二卷,次《归明传》二卷。次《方术
传》一卷、《谈谐传》一卷,皆优人也,而附以迂儒彭利用。次《浮屠传》,次
《妖贼传》,共一卷。次《叛臣传》一卷,次《灭国传》二卷,闽王氏、楚马氏
也。次《建国谱》,次《世系谱》,共一卷。《建国谱》者,即地理志。《世系
谱》者,叙李氏所自出也。每序赞之首,必以“呜呼”发端,盖欲规彷《五代史
·记》,颇类效颦。於诗话小说,不能割爱,亦不免芜杂琐碎,自秽其书。又如
《建国谱》之叙地理,仅有军州而无县,则省不当省。《世系谱》不过出自唐吴
王恪,於《先主书》首一句可毕,而复述於《唐书》以前,尤繁不当繁,亦乖史
体,均不及陆游重修之本。然椎轮之始,令亦有功。且书法亦谨严不苟,故今从
《新旧唐书》之例,并收录焉。
△《南唐书》·十八卷、《音释》·一卷(内府藏本)
宋陆游撰。游有《入蜀记》,已著录。宋初撰录南唐事者凡六家,大抵简略。
其后撰《南唐书》者三家,胡恢、马令及游也。恢书传本甚稀。王士祯《池北偶
谈》记明御史李应昇之叔有之,今未之见。惟马令书与游书盛传,而游书尤简核
有法。元天历初,金陵戚光为之音释,而博士程塾等校刊之,赵世延为序。钱曾
《读书敏求记》,称旧本遵《史》、《汉》体,首行书某纪某传卷第几,而注
《南唐书》於下。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又称其门人大名成文昭寄以宋椠本,
凡十五卷,与今刻十八卷编次小异。今其本均不可见。所行者惟毛晋汲古阁本,
刻附《渭南集》后者,已改其体例,析其卷数矣。南唐元宗於周显德五年即去帝
号,称江南国主。胡恢从《晋书》之例,题曰《载记》,不为无理。游乃於烈祖、
元宗、后主皆称《本纪》,且於《烈祖论》中引苏颂之言,以《史记·秦庄襄王》、
《项羽本纪》为例,深斥胡恢之非。考刘知几《史通·本纪篇》,尝谓姬自后稷
至於西伯,嬴自伯翳至於庄襄,爵乃诸侯,而名隶本纪。又称项羽僣盗而死,未
得成君。假使羽窃帝名,正可抑同群盗。况其名曰西楚,号止霸王,诸侯而称本
纪,循名责实,再三乖谬。则司马迁之失,前人已深排之,游乃引以藉口,谬矣。
得非以南渡偏安,事势相近,有所左袒於其间乎?他如《后妃诸王传》置之群臣
之后,《杂艺方士传》列於忠义之前,揆以体例,亦为未允。读其书者,取其叙
述之简洁可也。
△《吴越备史》·四卷、《补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旧本题宋武胜军节度使掌书记范坰、巡官林禹撰。载钱镠以下累世事迹,据
旧目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
州考》,今唯存《十三州考》一篇,其图表俱佚。后附《补遗》一卷,则不载作
者名氏。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钱俶之弟俨,著《吴越遗事》,有开宝五年
序。又谓《备史》亦俨所作,托名林范。今是书四卷之末有跋二首,一题嘉祐元
年四代孙中孚,一题绍兴二年七代孙休涣。如据书中所记而言,则当从钱镠起算,
不当从钱俶起算。所称四代、七代,显据作书者而言,则振孙以《备史》为俨撰,
似得其实。钱曾《敏求记》云,今本为镠十七世孙德洪(案《吴越世家》疑辨作
十九世孙,未详孰是)嘉靖间刊本。序称《补遗》为其门人马荩臣所续,序次紊
乱。如衣锦城建金箓醮及迎释迦等事,皆失载。今是书於此数事,咸备无阙,则
非德洪重刊之本。其以《补遗》为马荩臣所续,亦别无证据。荩臣曾撰《吴越世
家疑辨》,自序谓曾作《备史》图表,亦不云又续其书。考此《补遗》之首有序
一篇,不题名氏年月,序中有“家王故事”之语,当即中孚等所题。亦云不知作
自何人,则不出於荩臣审矣。《备史》所记讫太祖戊辰,《补遗》所记讫太宗丁
亥,与《中兴书目》所载“前十二卷尽开宝元年,后增三卷,尽雍熙四年”者正
合。特并十二卷为四,并三卷为一耳。陈振孙谓今书起石晋开运,前阙三卷,勘
验此本,所佚亦同。则是书自宋季以来,已非完帙。今无从校补,亦姑仍其旧焉。
△《安南志略》·十九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黎崱撰。崱字景高,号东山,安南国人。东晋交州刺史阮敷之后,世居爱
州。幼与黎琫为子,因从其姓。九岁试童科,仕其国至侍郎,迁佐静海军节度
使陈键幕。至元中,世祖伐安南,键率崱等出降。其国邀击之,键殁於军。崱入
朝,授奉议大夫,居於汉阳。以键志不伸而名泯,乃撰此志以致其意。元明善、
许有壬、欧阳元皆为之序。所纪安南事实,与《元史列传》多有异同,如李公蕴
所夺,是黎非丁。张怀侯为国叔,张宪侯为日烜兄子,俱非婿。遭兴道王之难者
乃明诚侯,而非义国侯,皆可证史氏之讹。又史於至元二十三年诏书内数安南罪,
有“戕害遗爱”语,而不著其事。今志载至元十九年,授柴椿元帅,以兵千人送
遗爱就国。至永平界,安南勿纳。遗爱惧,夜先逃归,世子废遗爱为庶人,更足
明史有脱漏。其他山川人物,叙述亦皆详赡,洵可为参稽互考之助。盖安南文字,
通於中国,其开科取士,制亦略同。故此书叙述,彬彬然具有条理,不在《高丽
史》下云。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国朝吴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
讨。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於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
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凡《吴》十四卷,
《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后蜀》十卷,《南汉》九卷,《楚》十卷,
《吴越》十三卷,《闽》十卷,《荆南》四卷,《北汉》五卷,《十国ji6*元世系
表》合一卷,《地理志》二卷,《藩镇表》一卷,《百官表》一卷。其诸传本文
之下,自为之注,载别史之可存者。盖用萧大圜《淮海乱离志》、杨衒之《洛阳
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邵《齐纪》之例。刘知几《史通·补注篇》
所谓躬为史臣,手自刊削,除繁则意有所恡,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
楛,列为子注者也。其间於旧说虚诬,多所辨证。如田頵擒孙儒,年月则从吴
录,而不从薛史。吕师周奔湖南,年月则从《通鉴》,而不从《九国志》。南唐
烈祖世家则从刘恕《十国纪年》及欧史,而不从《江南野史》、《吴越备史》。
皆确有所见,其他类是者甚多。五表考订尤精,可称淹贯。惟无传之人,仅记名
字,列诸卷末,虽用陈寿《蜀志》附载无传诸人之例,然寿因杨戏有《季汉辅臣
赞》,故系之戏传之末,非自列其名字於中,虚存标目也。是则貌同心异,不免
於自我作古矣。
○附录
△《越史略》·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佗以下诸王。曰
《历代守任》,为西汉至石晋交州牧守姓名。曰《吴纪》,乃五代末吴权及其子
昌岌、昌文等事迹。曰《十二使君》,乃昌文没后,牙将杜景硕等争立事迹。曰
《丁纪》,则丁部领以下诸王。曰《黎纪》,则黎桓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
《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纪述特详,惟以李为阮,与史不合。案
黎崱《安南志略》,称陈氏代立,凡李氏宗族及齐民姓李者,皆命更为阮,以绝
民望。则此书当为陈氏之臣所作,崱志又载陈普尝作《越志》,黎休尝修《越志》,
俱陈太王时人。太王者,陈日煚之谥,则此书或即出普、休二人手,未可知也。
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
大抵全袭史文,自丁部领以下,则出其国人之词,与史所载殊有异同。盖史臣但
承赴告之词,故如薨卒之类,往往较差一年。至名号官爵,或只自行国中,而不
以通於大朝,故亦有所错互。其牴牾之处,颇可与正史相参证。又史称陈日尊自
帝其国,尊公蕴为太祖神武皇帝,国号大越。此书原题《大越史略》,盖举国号
为名。而所列公蕴至昊、旵八王,皆僣帝号,不独陈日尊一代,则尤史所未
详。又《玉海》记交趾天贶、宝象、神武、彰圣、嘉庆诸年号,此书皆与相合。
特所列黎、阮诸王无不改元者,而史家并未悉载。则必当时深自讳之,故中国不
能尽知耳。书末又载陈日煚以下纪年一篇,但录所僣谥号改元,而不具事迹。其
中所称太上者,以史按之,当为陈叔明。其称今上者,当为陈炜。而史载日煚至
炜十二世,此书乃仅得十世,未详其故。又考《廉州府志》,纪康熙十三年海滨
得钟,题皇越昌符九年乙丑,说者疑为宋时李乾德以后僣号。今此书称今上昌符
元年丁巳,当明洪武十二年,其九年正值乙丑,则为陈炜僣号无疑,是亦足资考
证矣。安南自宋以后,世共职贡,乃敢乘前代失驭之际,辄窃号国中。至著之简
策,以妄自夸大,实悖谬不足采。然吴、楚僣王,《春秋》绝之,而作传者亦不
没其实。故特依伪史例录之,以著其罪。且以补宋、元二史《外国传》之所未备
焉。
△《朝鲜史略》·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一名《东国史略》,不著撰人名氏,乃明时朝鲜人所纪其国治乱兴废之事。
始於檀君,终於高丽恭让王王瑶。自新罗朴氏以前稍略,而高丽王建以后则皆编
年纪载,事迹颇具。其称李成桂、李芳远为太祖、太宗,乃其臣子之词。又间附
史臣论断及《历年图》等书,盖郑麟趾《高丽史》仿纪传之体,而此则仿编年之
体者,故其国中两行之。钱曾《读书敏求记》以其於王氏遗臣郑梦周等欲害李成
桂事,不没其实,称为良史。今观其序事,详略虽不尽合体要,而裒辑遗闻,颇
为赅具。读列史《外国传》者,亦可以资参考焉。书末有万历庚戌赵琦美跋,称
借录於冯仲缨家。盖当倭陷朝鲜,出师东援时所得之本也。
──右“载记类”二十一部,三百八十卷,《附录》二部,九卷,皆文渊阁著
录。
○载记类存目
△《晋史乘》·一卷、《楚史梼杌》·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大德十年吾邱衍序,称《晋史乘》於刘向校雠未之闻,
近年与《楚史梼杌》并得之。观其篇目次第,与《晏子春秋》相似,疑出於一时
云云。《乘》凡四十二篇,《梼杌》凡二十七篇,皆摭《左传》、《国语》、
《说苑》、《新序》及诸子书汇而次之,其伪不待辨。考王祎集有《吾子行传》,
记衍所著各书甚悉,中有《晋文春秋》、《楚史梼杌》二书之名。张习孔《云谷
卧馀续》亦云衍作,俱未尝言衍得此二书。然则衍特捃摭旧事,偶补二书之阙,
原非作伪。传其书者欲以新异炫俗,因改《晋文春秋》为《晋乘》,以合《孟子》
所述之名,并伪撰衍序冠之耳。序文浅陋,亦决不出衍手也。
△《十六国考镜》·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宋石延年撰。延年字曼卿,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此编举《晋书·
载记》中所列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等十六国,考其始终,传世几代,
历年若干,通篇不及二千言,自宋以来诸家俱不著录。惟曹溶《学海类编》收之,
其依托不待辨也。
△《西夏事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承议郎权知龙州军、兼管内劝农事、沿边都巡检使、借紫臣王称撰。
考验其文,即王偁《东都事略》中之《西夏传》,作伪者抄出,别题此名。曹溶
《学海类编》收之,失考甚矣。
△《明氏实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杨学可撰。学可,新都人。是书记明玉珍父子始末。玉珍当元末起兵,窃
据巴蜀,一传而灭,然无大yin6*虐,故明昇之降,论者以孟昶比之。是书所述,虽
不无溢美,而序次颇详,亦足与正史相参考。实录之名,古人通用,故凉刘昞
有《燉煌实录》,唐许嵩记六代之事称《建康实录》,而李翱集有《皇祖实录》,
乃其大父之行状。学可此作,盖沿古名,非尊明氏父子为正史也。然五代十国,
记载如林,不过曰志、曰记、曰传、曰录。宋以来相沿久矣,何必定用此目乎!
△《高丽史》·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正献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
司成臣郑麟趾奉敕撰”。考《明实录》,景泰二年高丽使臣郑麟趾尝表进是书於
朝,凡《世家》四十六卷,《志》三十九卷,《表》二卷,《列传》五十卷,
《目录》二卷。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题跋,称为体例可观,有条不紊。此
本仅《世系》一卷,《后妃列传》一卷,盖偶存之残帙,非完书矣。
△《唐馀纪传》·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霆撰。霆字声伯,德清人。hong6*治壬戌进士,官至山西提学佥事。是书凡
《图纪》三卷,《列传》十卷,《家人传》一卷,《忠节传》一卷,《义行传》
一卷,《隐逸传》一卷,《藩附传》一卷,《列女传》一卷,《方技传》一卷,
《伶人传》一卷,《别传》一卷,《志略》一卷,《附录》一卷。大旨以南唐承
唐之正统,盖与姚士粦《后梁春秋》均欲窃取《通鉴纲目》帝蜀之意,而不知其
似是而非者。考陆游《南唐书》,谓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仕为徐
州判司。志生荣,荣生昪。而欧阳修《五代史》则云家世微贱,与游说迥殊。则
其系出唐后与否,宋代已多异议。且自李璟已附於周,李煜又始终奉宋正朔,当
时已以藩臣自居,后世忽以正统归之,尤为乖剌。其体例多学步《新五代史》。
如唐庄宗亡於伶人,事关兴废,故欧阳修别传伶官。至申渐高等四人,其事微矣,
乃亦别立传,将修《唐书》者必为黄幡绰等立传乎?唐六臣,《新五代史》别传,
以其卖国也,乃亦摭徐铉、殷崇义、张洎、张佖、周惟简、查元方以足六臣之
数。不知其随主而降,与许善心一例也。如此之类,皆有效颦之失。况既以南唐
继唐,自应正其为帝。而昪曰先主,璟曰中主,煜曰后主,复仿陈寿《蜀志》之
例,尤进退无据。至於杂采稗官,漫无刊削,及其小失矣。胡恢之书虽佚,马令、
陆游二书具在,何必作此屋下屋也。
△《南诏事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顾应祥撰。应祥有《人代纪要》,已著录。是书乃应祥巡抚云南时所撰。
大约摭拾各史《蛮夷传》及滇中旧志,参订而成。其诸书与史互异者,皆别作按
语,详为考证。诠注叙次,颇为简洁。至所载郑氏世次及一切事实,皆《五代史》
及《五代会要》、《文献通考》诸书所未载,亦足裨史氏之阙也。惟六诏创置,
载於各史者,名号俱符,滇中志乘,悉引为依据。兹书以越析诏作治麽些,邆赕
诏作邓赕,并炎阁子盛罗皮之作晟罗皮,与史传悉异,而未著其所出。盖明人著
书之疏漏,往往如斯矣。
△《吴越纪馀》·五卷、附《杂吟》·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钱贵撰。贵字元抑,长洲人。是编采辑吴越故实,分题编录,亦多附以论
断。前有正德庚午自记,称摭其大纲为三首,杂拟其事之可信者又三十五首。所
谓三大纲者,一编年,一书法,一世家;所谓三十五事者,季札观乐之类是也。
其编年有吴而无越,馀亦越略而吴详。盖贵为吴人,故以吴为主,亦各私其乡之
锢习也。所载皆习见之事,无一新异,而又皆不著所出。且以吴越为名,而别出
伍尚一篇,申包胥一篇,陶朱公一篇。申包胥尚有关於入郢;陶朱公之子,事虽
在楚,而范蠡犹有关於霸越;至伍尚则人为楚人,事为楚事,与吴越如风马牛。
缀之《伍员传》首,以为缘起,已嫌其赘,乃别立一题,则伍奢亦员之父,楚平
王费无极等皆员之雠。又何不可类及乎?其亦昧於断限之例矣。末附《杂吟》一
卷,亦贵所作,以咏吴越旧迹者也。词旨浅近,亦无取焉。
△《滇载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书乃其谪戍云南时所作,统纪滇
域原始,及各部姓种类,旧本与《滇程记》合为一篇。今以一为行记,一为地志,
析之各著录焉。
△《陈张本末略》·一卷、附《方国珍本末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吴国伦撰。国伦字明卿,兴国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参政。
《明史·文苑传》附见《李攀龙传》中。是书於陈友谅得姓为吏诸事,张士诚与
李伯昇等起事之由,方国珍弟国瑛、国珉诸人俱未胪叙。所载明初攻战诸事,更
为疏漏。前有国伦自序曰:“每闻祖父言国初陈友谅、张士诚事甚悉,因志其始
末大略,而以方国珍附焉。后阅《洪武日录》及诸野史所记载,往往不符,尚冀
熟於掌故者为我正之。”则国伦先不自信矣。
△《越峤书》·二十卷(浙江范懋杜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文凤撰。文凤字廷仪,宜山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
是书皆记安南事迹,朱彝尊《曝书亭集》有《越峤书跋》,称为有伦有要,於彼
国山川、郡邑、风俗、制度、物产,以及书诏、制敕、移文、表奏之属,无不备
载。而建置兴废之故,亦皆编次详明。然大致以黎崱《安南志略》为蓝本,益以
洪武至嘉靖事耳。
△《孤忠小史》·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核其所载,即李文凤《粤峤书》也。文凤书本二十卷,首尾
完具,此本抄写残阙,佚其前二卷。起於第三卷之第三页,而空其前半页,以下
每卷皆空其标题,不知何人妄填以“孤忠小史”之名。又伪撰序文填於前半页之
空处,复赝刻焦竑一印,用於简端。名与书不合,书与序文又不合,序尤鄙俚,
足资笑具。殆坊肆书贾之所为,收藏家不辨而售之耳。
△《朝鲜国纪》·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黄洪宪撰。洪宪字懋中,秀水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
事。尝奉使朝鲜,获睹其国先世实纪,因次其传受次序,及兴废大要,为此书。
然所录甚略,不及史传之详备也。
△《吴越世家疑辨》·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马荩臣撰。荩臣始末未详。欧阳修《五代史》於《吴越世家》极言其汰侈
暴敛之事。说者或以为修有憾於钱惟演,故以此言毁之,并非实录。荩臣之师钱
德洪,为钱镠十九世孙,因令荩臣历考《通鉴纲目》及他书所载钱氏爱民政迹,
逐条胪列,以证《吴越世家》之妄。其书虽题荩臣名,实则德洪意也。其间援引
虽富,类多以空言争论,至如吴越改元之事,尚有石刻可据,昭然难掩。乃亦必
喋喋而为之辨,且谓其本中国ji6*元而史失之,尤可谓凿空妄说矣。
△《后梁春秋》·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姚士粦撰。士粦所辑《陆氏易解》,已著录。是书以后梁主萧詧为武帝冢
孙,宜嗣梁祚。武帝夺嫡而立简文,卒致覆灭。而詧附魏立国,凡历三主三十三
年乃亡,能保其祀。《北史》及周、隋二史载记颇略,故作此书,欲以詧续梁正
统。用编年之法,采取史传、傍摭文集、因时表事、因事附人、排比具详。其间
如詧通魏后即用北魏纪年,而不书太清之号,以绝元帝於梁。又於陈诸帝皆直书
其名,以示黜贬之意。然詧为昭明第三子,原非必应得国之人,其立也又非受国
於武帝。值是时弟兄构衅,同气相屠,借魏朝兵力,获奉宗祧,仅区区守江陵三
百里之地。身为附庸,北面事人,其事实无可称。士粦此书,与以南唐为正统者
同一偏僻。王士祯《居易录》称士粦有此书,惜未见之,殊不知其无可取也。士
粦又尝为《西魏春秋》若干卷,盖亦以补魏收书之阙。今佚不传。
△《韩氏事迹》·一卷、《方氏事迹》·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刘文进撰。文进爵里未详。所记乃韩林儿、方国珍二家事迹,分年编载,
略如纪事本末体例,而引吴朴、张时泰、邵相、周德恭诸人论断,系之各条之下。
凡诏檄奏疏之文,皆跳行另书,如坊间所行演义之式,盖明人陋习如此。又以明
太祖奉韩林儿年号,比之事殷之德,取喻亦病其不伦。
△《南诏野史》·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曰《昆明倪辂集》,成都杨慎标目,滇中阮元声删润。前无序目,后
有崇祯六年姜午生跋云:新都杨用修先生游其地,乃原其世系,著为载记。滇中
阮元声霞屿简及斯记,惜其佚脱,欲更雠之以付剞劂,而不言辂作。今考书中叙
事,下逮万历十三年,慎不及见。跋又称大略始於沙壹触沈木而生九龙,此书乃
始於南诏星野,其沉木一事,仅附见於《南诏源流》案语中,前后矛盾,不可究
诘。大抵阮元声之所为,倪辂、杨慎皆依讬也。前半册逐条标目,颇嫌丛琐。后
半册大蒙国以下则历纪蒙氏始据南诏,以迄於段明,颇似世家、列传之体,末则
总叙明代平定云南始末,而於历代窃据诸家皆称其伪号伪谥,尤为乖剌。元声,
马龙州人,崇祯戊辰进士,官金华府推官。
△《南唐拾遗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先舒撰。先舒有《声韵丛说》,已著录。是编前有自序,称略采宋江
南遗事诸不见正史者,附於马、陆二《书》、郑文宝《近事》、陈彭年《别录》、
陈霆《唐馀记传》之后。然实皆习见之事,无一异闻。又后主《却登高文》,全
篇载於陆书《从善传》中,而讹为《登高赋》。惟存二句,乌在其为拾遗也。紫
竹评李后主词一条,见龙辅《女红馀志》,不详所出。其人之真伪未可知,且是
紫竹之语,何与南唐遗事。以此条为例,则词话、诗话连篇不尽矣。“师子国王”
一条,鬼魅现形,乃小说荒唐之语,岂可以补正史!将《太平广记》载秦庄襄王
就僧乞食,亦可补《史记·秦本纪》耶?李煜杀谏臣,溺浮屠,荒於酒色,阙失
非一。先舒序中以为守文命辟,亦非笃论也。
△《十六国年表》·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张愉曾撰。愉曾,字庭硕,徽州人。是书以崔鸿所录十六国事,仿《史
记·十二诸侯年表》之例,年经国纬,条理分明,颇便於寻览。其从父张潮,收
之《昭代丛书》乙集中。后有潮跋,谓不识崔鸿何以不列年表,今得此书,可以
补其阙略。考刘知几《史通》,崔鸿原书实有表,屠乔孙等作伪本时,偶漏撰此
篇,潮未及考耳。前又有潮序一篇,文格纯效《尚书》。其意欲拟夏侯玄《昆弟
诰》,殊为诡僻,尤无取焉。
△《中山沿革志》·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楫撰。楫字舟次,休宁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是编乃
其册封琉球国王时所作。按楫别有《使琉球录》,备载册封典礼及山川景物。此
则专纪中山世系,附以考据。前有自序,称谕祭故王,入其祖庙,因密录其神主。
又得《琉球世赞图》,参以明代实录,约略诠次,盖琉球之沿革具是矣。
△《十六国年表》·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孔尚质撰。尚质字元长,武陵人。是编虽以年表为名,而实非司马迁旁
行斜上之体,特以伪本崔鸿《十六国春秋》列传,改为编年,犹之排纂班书,更
为荀纪。然体例多不允协,如每年但大书甲子,而以晋宋年号与僣号分注,则统
绪全乖。又首列所僣之庙号,而书中仍复书名,则纲目互异。又魏氏已定位中原,
列於正史。此乃分标代、魏,与仇池杨难敌、吐谷浑一例,转附录於十六国后,
尤为未协。惟末附《舆图考》一卷,古名今地,排比颇明,差为易於寻览云。
──右“载记类”二十一部、一百一十二卷,皆附《存目》。
五马南浮,中原云扰。偏方割据,各设史官。其事迹亦不容泯灭,故阮孝绪
作《七录》,“伪史”立焉。《隋志》改称“霸史”,《文献通考》则兼用二名。
然年祀绵邈,文籍散佚,当时僣撰,久已无存。存於今者,大抵后人追记而已。
曰“霸”曰“伪”,皆非其实也。案《后汉书·班固传》,称撰平林、新市、公
孙述事为《载记》。《史通》亦称平林、下江诸人,《东观》列为《载记》。又
《晋书》附叙十六国,亦云《载记》。是实立乎中朝,以叙述列国之名。今采录
《吴越春秋》以下,述偏方僣乱遗迹者,准《东观汉记》、《晋书》之例,总题
曰《载记》,於义为允。惟《越史略》一书为其国所自作,僣号纪年,真为伪史。
然外方私记,不过附存已声罪示诛,足昭名分,固无庸为此数卷别区门目焉。
△《吴越春秋》·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汉赵煜撰。煜,山阴人,见《后汉书·儒林传》。是书前有旧《序》,称
《隋唐经籍志》皆云十二卷,今存者十卷,殆非全书。又云杨方撰《吴越春秋削
繁》五卷,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此二书,今人罕见,独煜书行於世。
《史记注》有徐广所引《吴越春秋》语,而《索隐》以为今无此语。他如《文选
注》引季札见遗金事,《吴地记》载阖闾时夷亭事,及《水经注》尝载越事数条,
类皆援据《吴越春秋》。今煜本咸无其文云云。考证颇为详悉,然不著名姓。
《汉魏丛书》所载,合十卷为六卷,而削去此《序》并《注》,亦不题撰人,弥
失其初。此本为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后有题识云,前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
祐音注。然后知注中称“徐天祐曰”者,即注者之自名,非援引他书之语。惟其
后又列绍兴路儒学学录留坚,学正陈昺伯,教授梁相,正议大夫、绍兴路总管提
调学校官刘克昌四人,不知序出谁手耳。煜所述虽稍伤曼衍,而词颇丰蔚。其中
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时加於巳;范蠡占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有螣蛇青龙之语;
文种占阴画六阳画三,有玄武、天空、天关、天梁、天一、神光诸神名。皆非三
代卜筮之法,未免多所附会。至於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
尤近小说家言。然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徐天祐以为不类汉文,是以马、
班史法求之,非其伦也。天祐注於事迹异同颇有考证,其中如季孙使越、子期私
与吴为市之类,虽犹有未及详辨者,而原书失实之处,能纠正者为多。其旁核众
说,不徇本书,犹有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之遗意焉。
△《越绝书》·十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书中《吴地传》称勾践徙琅琊,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
十七年,则后汉初人也。书末《叙外传记》以廋词隐其姓名。其云以去为姓,得
衣乃成,是袁字也。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是康字也。禹来东征,死葬其疆,是
会稽人也。又云文词属定,自於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是吴字也。楚相屈
原,与之同名,是平字也。然则此书为会稽袁康所作,同郡吴平所定也。王充
《论衡·按书篇》曰:东番邹伯奇,临淮袁太伯、袁文衡,会稽吴君高、周长生
之辈,位虽不至公卿,诚能知之囊橐,文雅之英雄也。观伯奇之《元思》、太伯
之《易童句》(案童疑作章),文术之《箴铭》,君高之《越纽录》,长生之
《洞历》,刘子政、扬子云不能过也。所谓吴君高殆即平字,所谓《越纽录》殆
即此书欤?杨慎《丹铅录》、胡侍《珍珠船》、田艺衡《留青日札》皆有是说。
核其文义,一一吻合。《隋唐志》皆云子贡作,非其实矣。其文纵横曼衍,与
《吴越春秋》相类,而博丽奥衍则过之。中如《计倪内经》军气之类,多杂术数
家言。皆汉人专门之学,非后来所能依托也。此本与《吴越春秋》皆大德丙午绍
兴路所刊。卷末一跋,诸本所无。惟申明复仇之义,不著姓名。详其词意,或南
宋人所题耶?郑明选《秕言》引《文选·七命》注引《越绝书》:大翼一艘十丈,
中翼九丈六尺,小翼九丈。又称王鏊《震泽长语》引《越绝书》,风起震方云云。
谓今本皆无此语,疑更有全书,惜未之见。案《崇文总目》称《越绝书》旧有内
记八、外传十七。今文题阙舛,裁二十篇。是此书在北宋之初已佚五篇。选注所
引盖佚篇之文,王鏊所称亦他书所引佚篇之文。以为此本之外更有全书,则明选
误矣。别有《续越绝书》二卷,上卷曰《内传本事》、《吴内传》、《德序记》、
《子游内经外传》、《越绝后语》、《西施郑旦外传》;下卷曰《越外传》、
《杂事别传》、《变越上别传》、《变越下经》、《内雅琴考序传后记》。朱彝
尊《经义考》谓为钱<甹只>伪撰,诡云得之石匣中。<甹只>与彝尊友善,所言当
实。今未见传本,其伪妄亦不待辨。以其续此书而作,又即托於撰此书之人,恐
其幸而或传,久且乱真。又恐其或不能传,而好异者耳闻其说,且疑此书之真有
续编,故附订其伪於此,释来者之惑焉。
△《华阳国志》·十二卷、《附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晋常璩撰。璩字道将,江原人。李势时官至散骑常侍。《晋书》载劝势降桓
温者即璩,盖亦谯周之流也。《隋书·经籍志》霸史类中,载璩撰《汉之书》十
卷,《华阳国志》十二卷。《汉之书》,《唐志》尚著录,今已久佚。惟《华阳
国志》存,卷数与《隋志》、《旧唐志》相合。《新唐志》作十三卷,疑传写误
也。其书所述,始於开辟,终於永和三年。首为《巴志》,次《汉中志》,次
《蜀志》,次《南中志》,次《公孙刘二牧志》,次《刘先主志》,次《刘后主
志》,次《大同志》。大同者,纪汉、晋平蜀之后事也。次李特、雄、期、寿、
势《志》。次《先贤士女总赞论》,次《后贤志》,次《序志》,次《三州士女
目录》。宋元丰中,吕大防尝刻於成都,大防自为之序。又有嘉泰甲子李
序,称吕刻刓阙,观者莫晓,所谓尝博访善本以证其误,而莫之或得。因摭
《两汉史》、陈寿《蜀书》、《益部耆旧传》,互相参订,以决所疑。凡一事而
前后失序、本末舛迕者,则考正之;一意而词旨重复、句读错杂者,则刊而去之。
又第九卷末有附记,称“李势志传写脱漏”,续成以补其阙。则是书又於
残阙之馀,李为之补缀窜易,非尽璩之旧矣。刻本世亦不传,今所
传者惟影写本。又有何钅堂《汉魏丛书》,吴琯《古今逸史》及明何宇度所刊三
本。何、吴二家之本,多张佳允所补江原常氏《士女志》一卷,而佚去《蜀中士
女》以下至《犍为士女》共二卷。盖本第十卷分上中下,钅堂等仅刻其下
卷也。又惟《后贤志》中二十人有赞,其馀并阙。本则蜀郡、广汉、犍为、
汉中、梓潼女士一百九十四人各有赞。宇度本亦同。盖明人刻书,好以意为刊削。
新本既行,旧本渐泯,原书遂不可觌。宇度之本从本录出,此二卷偶存,
亦天幸也。惟本以序志置於末,而宇度本升於简端。考序,称首述
巴中南中之风土;次列公孙述、刘二牧、蜀二主之兴废,及晋太康之混一,以迄
於特、雄、寿、势之僣窃;以西汉以来先后贤人,梁、益、宁三州士女总赞,序
志终焉。则序志本在后,宇度不知古例,始误移之。又《总赞》相续成文,
序亦与序志并称,互别为一篇,而本亦割冠各传之首,殊不可解。殆如
毛公之移《诗序》、李鼎祚之分《序卦传》乎,今姑从本录之,而附著其
改窜之非如右。其张佳允所续常氏士女十九人,亦并从何钅堂、吴琯二本录入,
以补璩之遗焉。
△《邺中记》·一卷(永乐大典本)
谨案:《邺中记》旧有二本,其一本二卷,见《隋书·经籍志》,称晋国子
助教陆翙撰。其一本一卷,见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不知撰人名氏。又称《唐
志》有《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马温撰,今书多引之。是以为肃、代后人作
矣。今考是书所记,有北齐高欢、高洋二事,上距东晋之末已一百三四十年。又
寒食一条,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时代尤不相蒙。陈氏不以为翙书,似乎可
据。然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作於太宗贞观时,徐坚《初学记》作於玄宗开元时,
所引翙书皆一一与今本合。又《邺都故事》,《唐志》虽称肃、代时人,而《史
通·书志篇》曰:远则汉有《三辅典》,近则隋有《东都记》,南则有宋《南徐
州记》、《晋宫阙名》,北则有《洛阳伽蓝记》、《邺都故事》。则《邺都故事》
在刘知几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为证。以理推之,殆翙书二卷惟记石虎之
事,后人稍摭《邺都故事》以补之,并为一卷。犹之《神农本草》郡列秦名,汉
氏《黄图》里标唐号,辗转附益,渐失本真。而要其实则一书。观高欢、高洋二
条,与全书不类,而与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邺都故事》文体相同,则此二
条为后人摭入翙书明矣。不得以小小舛异,尽举而归之唐以后也。原书久佚。陶
宗仪《说郛》所载,寥寥数页,亦非完本。今以散见《永乐大典》者蒐罗薈稡,
以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二条。排比成编,仍为一卷。以石虎诸事为翙
本书,其续入诸条亦唐以前人所纪,弃之可惜,则殿居卷末,别以附录名焉。是
书虽篇帙无多,而叙述典核,颇资考证。如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
罢须裁五色诏”句,李颀郑《樱桃歌》,“官军女骑一千匹”及“百尺金梯倚银
汉”句,不得此书,皆无从而训诂也。六朝旧籍,世远逾稀,断璧残玑,弥足为
宝。佚而复存,是亦罕覯之秘笈矣。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魏崔鸿撰,实则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鸿作《十六国春秋》
一百二卷,见《魏书》本传。《隋志》、《唐志》皆著录,宋初李昉等作《太平
御览》犹引之。《崇文总目》始佚其名,晁、陈诸家书目亦皆不载,是亡於北宋
也。万历以后,此本忽出,莫知其所自来。证以《艺文类聚》诸书所引,一一相
同,遂行於世。论者或疑鸿身仕北朝,而仍用晋宋年号。今考刘知几《史通·探
赜篇》曰:“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吴项,必系汉年,陈
《志》之述孙刘,皆宗魏世。”乔孙等正巧附斯义以售其欺,所摘者未中其疾。
惟《魏书》载鸿子子元奏称刊著越、燕、秦、夏、梁、蜀遗载,为之赞序。而此
本无赞序。《史通·表历篇》称,晋氏播迁,南据扬、越;魏宗bo6*起,北雄、燕、
代。其间诸伪十有六家,不附正朔,自相君长,崔鸿著表,颇有甄明。而此本无
表,是则检阅偶疏,失於弥缝耳。然其文皆联缀古书,非由杜撰。考十六国之事
者,固宜以是编为总汇焉。
△《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旧本亦题魏崔鸿撰,载何钅堂《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乔孙本之前,而亦
莫详其所自。十六国各为一录,惟列僣伪之主五十八人。其诸臣皆不为立传,全
为载记之体,其非一百二卷之旧,已不待言。证以《晋书·载记》,大致互相出
入。而不以晋宋纪年,与《史通》所说迥异。岂好事者摭类书之语,以《晋书·
载记》排比之,成此伪本耶?然考《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
撰人名氏。司马光《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亦有《十六国春秋抄》之名。则或属
后人节录鸿书,亦未可定也。屠氏所刻百卷之本,既为依托,此本亦疑以传疑,
未能遽废,姑并存之,以备参考焉。
△《蛮书》·十卷(永乐大典本)
唐樊绰撰。《新唐书·艺文志》著於录,《宋史·艺文志》则有绰所撰《云
南志》十卷,而不称《蛮书》,《永乐大典》又题作《云南史记》,名目错异。
今考司马光《通鉴考异》、程大昌《禹贡图》、蔡沈《书集传》所引《蛮书》之
文,并与是编相同,则《新唐书志》为可信。惟《志》称绰为岭南西道节度使,
蔡袭从事,而《通鉴》载袭实官安南经略使,与绰所纪较合,则《新书》失考也。
绰成此书在懿宗咸通初,书中多自称臣。又称录六诏始末,纂成十卷,於安南郡
州江口附张守忠进献。盖当时尝以奏御者。交州境接南诏,绰为幕僚,亲见蛮事,
故於六诏种族、风俗、山川、道里及前后措置始末,撰次极详,实舆志中最古之
本。宋祁作《新史·南蛮传》、司马光《通鉴》载南诏事,多采用之。程大昌等
复引所述兰沧江以证华阳黑水之说,盖宋时甚重其书。而自明以来,流传遂绝。
虽博雅如杨慎,亦称绰所撰为有录无书,则其亡佚固已久矣。今此本因录入《永
乐大典》,仅存文字,已多断烂,不尽可读,又世无别本可校。考洪武中,程本
立作《云南西行记》,称丽江通守张翥出示樊绰《云南志》,字多谬误,则当时
已然。谨以诸书参考旁证,正其讹脱,而姑阙不可通者。各加案语於下方,厘为
十卷。仍依《新唐书志》题曰《蛮书》,从其朔也。
△《钓矶立谈》·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是书世有二本。此本为叶林宗从钱曾家宋刻抄出,后题“临安府太庙前尹家
书籍铺刊行”,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云:“叟,山东一无闻人也。清泰年中,
随先校书避地江表,始营钓矶於江渚。割江之后,先校书不禄,叟嗣守敝庐,不
复以进取为念。王师吊伐,时移事往,将就芜没。随意所向,迹之於纸,得二百
二十许条,题之曰《钓矶立谈》”云云。别一本为曹寅所刊,卷首佚其自序。又
卷首有“杨氏奄有江淮”、“赵王李德诚”二条,其馀亦多异同,而题曰史虚白
撰,盖据《宋史·艺文志》之文。考马令《南唐书》,虚白,山东人。中原多事,
同韩熙载渡淮,以诗酒自娱,不言其有所著述。观书中“山东有隐君子者”一条,
称与熙载同时渡淮,以书干烈祖,擢为校书郎,非其所愿,遂卒不仕。又“唐祚
中兴”一条云,有隐君子作《割江赋》以讽,又有《隐士诗》云:“风雨揭却屋,
浑家醉不知”云云,与《虚白传》悉合,则隐君子当即虚白。序中两称先校书,
则作书者当为虚白之子。《宋志》荒谬,不足为据。曹氏新本竟题虚白者,殊未
考也。又南宋费枢亦尝撰《钓矶立谈》,今尚载陶宗仪《说郛》中,其文与此迥
别,则又名同而实异者矣。其书杂录南唐事迹,附以论断。其中徐铉一条,称铉
方奉诏与汤悦书江南事,虑铉与潘佑不协,或诬以他词。则亦杂史中之不失是非
者也。
△《江南野史》·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龙衮撰。衮爵里未详。其书皆记南唐事,用纪传之体,而不立纪传之名,
如陈寿之志吴蜀。第一卷为先主昪,第二卷为嗣主璟,第三卷为后主煜,而附以
宜春王从谦及小周后,第四卷以下载宋齐邱以下仅三十人,陈陶、孟宾于诸人有
传,而查文徽、韩熙载诸人,乃悉不载。考郑樵《通志·略》,载此书原二十卷,
此本阙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载此书凡八十四传,而此本阙五十传。殆辗转传
写,佚脱其半。钱曾《读书敏求记》亦作十卷,则明以来已无完本,不自今始也。
曾称其行文赡雅,今观诸传,皆叙次冗杂,颇乖史体。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无
名氏江南馀载序,排诋此书颇甚,是当时已讥其疏。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摘
其叙江为世系与史不符,又摘其记伶人李家明《苑中咏牛》及《皖公山》两诗,
与杨亿《谈苑》所记王感化对嗣主李璟事,姓名时代互异。又摘其记“家明对嗣
主雨惧抽税事”,与南唐近事以为申渐高者,亦复牴牾。王楙《野客丛书》摘其
记陈陶仙去,而曹松、方干皆有哭陶诗。是传闻异词,亦所不免。然其中如孙晟、
林文肇诸传与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考证,马、陆二书亦多采之。流传既久,固
亦未可废焉。
△《江南别录》·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陈彭年撰。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太平兴国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参知政事,谥曰文。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所纪为南唐义祖、烈祖、元宗、
后主四代事实。时汤悦、徐铉等奉诏撰《江南录》,彭年是编,盖私相纂述,以
补所未备,故以《别录》为名。《宋史·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俱作四卷,
当以一代为一卷。此本一卷,疑后人所合并也。其书颇好语怪,如徐知诲妻吕氏
为祟、陈仁杲神助战、赵希操闻鬼语诸条,皆体近稗官。又玄宗初名景通,即位
后改名璟,既称臣於周,避周讳,又改名景。此书乃谓初名景,与史不合。又烈
祖迁吴让皇於润州,一年而殂,又一年始迁其族於泰州。而此书并叙於烈祖受禅
之初,端绪亦未分明。然其他可取者多,盖彭年年十三即著《皇纲论》万馀言,
为江左名辈所赏,李后主尝召入宫中,令与其子仲宣游处,故於李氏有国时事见
闻最详。又《册府元龟》亦彭年所预辑,其僣伪部中“李昪”一条,称昪自云永
王璘之裔,未免附会。此书但言唐之宗室,亦深得传疑之义。以《资治通鉴》相
参校,其为司马光所采用者甚夥,固异乎传闻影响之说也。
△《江表志》·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郑文宝撰。文宝字仲贤,宁化人。南唐镇海节度使彦华之子,初仕为校书
郎,入宋举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官至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东都事略》
载入《文艺传》中。始,徐铉、汤悦奉诏集李氏事,作《江南录》,多所遗落。
文宝因为此编,上卷纪烈祖事,中卷ji6*元宗事,下卷纪后主事,不编年月。於诸
王大臣并标其名,亦无事实,记载甚简。又独全录《韩熙载归国状》、《张佖
谏疏》各一首,去取亦颇不可解。然文宝为南唐旧臣,《砚北杂志》载其归宋后,
常披蓑荷笠,作渔者以见李煜,深加宽譬,煜甚忠之。《铁围山丛谈》又载其初
受业於徐铉,及为陕西转运使,时铉方谪居,仍叩谒,执弟子礼,铉亦坐受其拜。
盖惓惓笃故旧之谊者。故其纪后主亡国,亦只以果於自信,越人始谋为言。与徐
铉墓碑相类,其意尚有足取。其记李煜时贡献赋敛一条,王巩《随手杂录》全取
之。且注其下曰:“《江表志》,郑文宝撰。”则亦颇重其书。又如《江南江北
旧家乡》一诗,文宝以为吴让皇杨溥所作,而马令《南唐书》则直以为后主作。
然文宝亲事后主,所闻当得其真,是亦可以订马书之误也。晁氏《读书志》称文
宝有序,题庚戌,乃大中祥符三年,此本无之。今从《学海类编》补录成完帙焉。
△《江南馀载》·二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载之《霸史类》中,亦不云谁作。马端临
《文献通考》、戚光《南唐书音释》并作《江南馆载》,字之讹也。陈氏《书录
解题》载是书原序,略曰:“徐铉始奉诏为《江南录》,其后王举、路振、陈彭
年、杨亿皆有书。大概六家皆不足以史称,而龙衮为尤甚。熙宁八年,得郑君所
述於楚州,其事迹有六家所遗或小异者,删落是正,取百九十五段,以类相从”
云云。振孙谓郑君者,莫知何人。考郑文宝有《南唐近事》二卷,作於太平兴国
二年丁丑。又《江表志》三卷,作於大中祥符三年庚戌。不在此序所列六家之内,
则所称得於楚州者,当即文宝之书。检此书所录杂事,亦与文宝《江表志》所载
互相出入,然则所谓删落是正者,实据《江表志》为稿本矣。今世所行《江表志》,
名为三卷,实止二十四页。盖残阙掇拾,已非完书。此书所谓一百九十五段者,
今虽不可全见,而《永乐大典》内所引尚夥,多有《江表志》所不载者。则《江
表志》虽存而实佚,此书虽佚尚有大半之存也。《宋志》载此书二卷,《书录解
题》及诸家书目并同。今采辑其文,仍为二卷,以补《江表志》之阙焉。
△《三楚新录》·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周羽翀撰。羽翀里贯未详。自署称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桂州修仁
令,盖宋初人也。其称三楚者,以长沙马殷、武陵周行逢、江陵高季兴皆据楚地
称王,故论次其兴废本末,以一国为一卷。其中与史牴牾不合者甚多,如马殷本
为武安节度使刘建锋先锋指挥使,佐之夺湖南,及建锋为陈瞻所杀,军中迎殷为
留后,亦未尝为邵州刺史。今羽翀乃称殷随渠帅何氏南侵,何命为邵州刺史,何
氏卒,众军迎殷为主。其说皆凿空无据。又谓马希范入觐,桑维翰旅游楚泗,求
货不得,拂衣而去。及希范立,维翰已为宰相,奏削去其半仗云云。今考希范嗣
立在唐明宗长兴三年,时晋未立国,安得有维翰为宰相之事?亦为诬罔。又如王
逵为潘叔嗣所袭,与战败没,而羽翀以为败於南越,仅以身免,竟死於路。与诸
书所纪,并有异同。盖羽翀未睹国史,仅据故老所传述纂录成书,故不能尽归精
审。然其所闻轶事,为史所不载者,亦多可采。稗官野记,古所不废,固不妨录
存其书,备读五代史者参考焉。
△《锦里耆旧传》·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一名《成都理乱记》,宋句延庆撰。延庆字昌裔,自称前荣州应灵县令,并
见於书中,惟不著其里贯。其书乃纪王氏、孟氏据蜀时事。《宋史·艺文志》作
八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开宝三年,秘书丞刘蔚知荣州,得此《传》,请延
庆修之。起咸通九载,迄乾德乙丑。案今本止四卷,起僖宗中和五年,无懿宗咸
通间事。振孙又称,自平蜀后迄祥符己酉,朝廷命令,政事因革,以至李顺等作
乱之迹,皆略载之,张约为之序。延庆在开宝时,去祥符尚远,似不能续记至是,
而平蜀后事及张约序,此本亦无之。疑振孙所见即《宋志》八卷之本,出於后人
所增益。此本四卷,或犹延庆之旧也。书虽以《耆旧传》为名,而不以人系事,
其体实近编年。所录两蜀兴废之迹,亦颇简略。惟於诏敕、章表、书檄之文,载
之独详。中间如前蜀咸康元年,唐兵至成都,王宗弼劫迁王衍於西宫,《通鉴》
在十一月甲辰,而此书作乙巳。又宋太祖赐后蜀主孟昶诏一首,其文多与《宋史》
不同。如此之类,亦皆可以备参考也。陈振孙称为平阳句延庆,案书中於后蜀主
多所称美,疑出蜀人之词。孟昶时有校书郎华阳句中正者,后入宋为屯田郎中。
延庆疑即其族,则平阳或华阳之误欤?
△《五国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南汉”条下称刘晟本二名,上一字犯宣祖讳,去之,则北
宋人。又“南唐”条下称尝以其事质於江南一朝士,则犹在宋初,得见李氏旧臣
也。中於南汉称彭城氏,於留从效姓称娄。钱塘厉鹗跋,以为吴越国人入宋所作,
避武肃王讳。然闽王“延翰”条下,称其妻为博陵氏,则又何为而讳崔乎?年代
绵邈,盖不可考矣。其书纪吴杨氏、南唐李氏、蜀王氏、孟氏、南汉刘氏、闽王
氏之事,称曰五国。然以其地而论,当为四国。若以其人而论,当为六国。未审
其杨、李并为一,抑孟、王并为一也。郑樵《通志略》列之《霸史类》中,实则
小说之体,记录颇为繁碎。中如徐知诰斥进黄袍诸事,为史所不载。又李煜为李
璟第六子,而此云璟之次子,与史亦小有异同。然考古在於博徵,固未可以琐杂
废也。前有万历中太常寺少卿余寅题词,讥其四国俱加伪字,於蜀独否。今考书
中明书伪蜀王建,又书孟知祥以长兴五年遂僣大号,何尝不著其伪。卷首总纲既
以前蜀、后蜀为分,再加伪字,则或曰前伪蜀、后伪蜀,或曰伪前蜀、伪后蜀,
词句皆嫌於赘,是以省之。《公羊传》所谓避不成文是也。谓不伪蜀,殊失其旨。
至“南汉”条下称伪汉先主名岩,后名俊,又名,之字曰俨,本无此字,
欲自大,乃以龙天合成其字。以其不典,故不书之。寅援《唐史》书武后名曌以
驳之,则其说当矣。
△《蜀梼杌》·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一名《外史梼杌》。宋张唐英撰。唐英字次功,自号黄松子,蜀州新津人。
丞相商英之兄。熙宁中官至殿中侍御史,事迹附载《宋史·张商英传》。其书本
《前蜀开国记》、《后蜀实录》,仿荀悦《汉纪》体,编年排次。於王建、孟知
祥据蜀事迹,颇为详备。欧阳修《二蜀世家》删削太略,得此可补其所遗。今世
官署戒石所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四语,自宋代以黄
庭坚书颁行州县者,实摘录孟昶广政四年所制官箴中语。其文全载於此书,凡此
之类皆足以资考证。唐英尝撰《嘉祐名臣传》及此书,今《名臣传》已佚,惟此
书存。然考楼钥《攻媿集》引《外史梼杌》,王建四年书张琳始末,有大顺初
憘实为黔南节度使,辟为判官一条。今本无之,则亦非完帙矣。
△《南唐书》·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马令撰。令,宜兴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令自序,称“其祖太博元康,
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未及撰次。今缵先志而成之,实崇宁乙酉”云云,则
令乃北宋末人。此本不载令自序,盖偶佚也。元赵世延所作陆游《重修南唐书序》,
称马元康、胡恢等迭有所述,今复罕见,竟以为令祖元康所作。殆当时未睹其本,
故传闻致误欤?其书首为《先主书》一卷,《嗣主书》三卷,《后主书》一卷,
盖用《蜀志》称主之例。次《女宪传》一卷,列后妃、公主,而附录列女二人。
次《宗室传》一卷,列楚王景迁等十二人,而从度、从信二人有录无书。次《义
养传》一卷,列徐温及其子六人,附录二人。次为《列传》四卷,次《儒者传》
二卷,次《隐者传》一卷,次《义死传》二卷。次《廉隅传》,次《苛政传》,
共二卷。次《诛死传》一卷,次《党与传》二卷,次《归明传》二卷。次《方术
传》一卷、《谈谐传》一卷,皆优人也,而附以迂儒彭利用。次《浮屠传》,次
《妖贼传》,共一卷。次《叛臣传》一卷,次《灭国传》二卷,闽王氏、楚马氏
也。次《建国谱》,次《世系谱》,共一卷。《建国谱》者,即地理志。《世系
谱》者,叙李氏所自出也。每序赞之首,必以“呜呼”发端,盖欲规彷《五代史
·记》,颇类效颦。於诗话小说,不能割爱,亦不免芜杂琐碎,自秽其书。又如
《建国谱》之叙地理,仅有军州而无县,则省不当省。《世系谱》不过出自唐吴
王恪,於《先主书》首一句可毕,而复述於《唐书》以前,尤繁不当繁,亦乖史
体,均不及陆游重修之本。然椎轮之始,令亦有功。且书法亦谨严不苟,故今从
《新旧唐书》之例,并收录焉。
△《南唐书》·十八卷、《音释》·一卷(内府藏本)
宋陆游撰。游有《入蜀记》,已著录。宋初撰录南唐事者凡六家,大抵简略。
其后撰《南唐书》者三家,胡恢、马令及游也。恢书传本甚稀。王士祯《池北偶
谈》记明御史李应昇之叔有之,今未之见。惟马令书与游书盛传,而游书尤简核
有法。元天历初,金陵戚光为之音释,而博士程塾等校刊之,赵世延为序。钱曾
《读书敏求记》,称旧本遵《史》、《汉》体,首行书某纪某传卷第几,而注
《南唐书》於下。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又称其门人大名成文昭寄以宋椠本,
凡十五卷,与今刻十八卷编次小异。今其本均不可见。所行者惟毛晋汲古阁本,
刻附《渭南集》后者,已改其体例,析其卷数矣。南唐元宗於周显德五年即去帝
号,称江南国主。胡恢从《晋书》之例,题曰《载记》,不为无理。游乃於烈祖、
元宗、后主皆称《本纪》,且於《烈祖论》中引苏颂之言,以《史记·秦庄襄王》、
《项羽本纪》为例,深斥胡恢之非。考刘知几《史通·本纪篇》,尝谓姬自后稷
至於西伯,嬴自伯翳至於庄襄,爵乃诸侯,而名隶本纪。又称项羽僣盗而死,未
得成君。假使羽窃帝名,正可抑同群盗。况其名曰西楚,号止霸王,诸侯而称本
纪,循名责实,再三乖谬。则司马迁之失,前人已深排之,游乃引以藉口,谬矣。
得非以南渡偏安,事势相近,有所左袒於其间乎?他如《后妃诸王传》置之群臣
之后,《杂艺方士传》列於忠义之前,揆以体例,亦为未允。读其书者,取其叙
述之简洁可也。
△《吴越备史》·四卷、《补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旧本题宋武胜军节度使掌书记范坰、巡官林禹撰。载钱镠以下累世事迹,据
旧目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
州考》,今唯存《十三州考》一篇,其图表俱佚。后附《补遗》一卷,则不载作
者名氏。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钱俶之弟俨,著《吴越遗事》,有开宝五年
序。又谓《备史》亦俨所作,托名林范。今是书四卷之末有跋二首,一题嘉祐元
年四代孙中孚,一题绍兴二年七代孙休涣。如据书中所记而言,则当从钱镠起算,
不当从钱俶起算。所称四代、七代,显据作书者而言,则振孙以《备史》为俨撰,
似得其实。钱曾《敏求记》云,今本为镠十七世孙德洪(案《吴越世家》疑辨作
十九世孙,未详孰是)嘉靖间刊本。序称《补遗》为其门人马荩臣所续,序次紊
乱。如衣锦城建金箓醮及迎释迦等事,皆失载。今是书於此数事,咸备无阙,则
非德洪重刊之本。其以《补遗》为马荩臣所续,亦别无证据。荩臣曾撰《吴越世
家疑辨》,自序谓曾作《备史》图表,亦不云又续其书。考此《补遗》之首有序
一篇,不题名氏年月,序中有“家王故事”之语,当即中孚等所题。亦云不知作
自何人,则不出於荩臣审矣。《备史》所记讫太祖戊辰,《补遗》所记讫太宗丁
亥,与《中兴书目》所载“前十二卷尽开宝元年,后增三卷,尽雍熙四年”者正
合。特并十二卷为四,并三卷为一耳。陈振孙谓今书起石晋开运,前阙三卷,勘
验此本,所佚亦同。则是书自宋季以来,已非完帙。今无从校补,亦姑仍其旧焉。
△《安南志略》·十九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黎崱撰。崱字景高,号东山,安南国人。东晋交州刺史阮敷之后,世居爱
州。幼与黎琫为子,因从其姓。九岁试童科,仕其国至侍郎,迁佐静海军节度
使陈键幕。至元中,世祖伐安南,键率崱等出降。其国邀击之,键殁於军。崱入
朝,授奉议大夫,居於汉阳。以键志不伸而名泯,乃撰此志以致其意。元明善、
许有壬、欧阳元皆为之序。所纪安南事实,与《元史列传》多有异同,如李公蕴
所夺,是黎非丁。张怀侯为国叔,张宪侯为日烜兄子,俱非婿。遭兴道王之难者
乃明诚侯,而非义国侯,皆可证史氏之讹。又史於至元二十三年诏书内数安南罪,
有“戕害遗爱”语,而不著其事。今志载至元十九年,授柴椿元帅,以兵千人送
遗爱就国。至永平界,安南勿纳。遗爱惧,夜先逃归,世子废遗爱为庶人,更足
明史有脱漏。其他山川人物,叙述亦皆详赡,洵可为参稽互考之助。盖安南文字,
通於中国,其开科取士,制亦略同。故此书叙述,彬彬然具有条理,不在《高丽
史》下云。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国朝吴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
讨。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於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
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凡《吴》十四卷,
《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后蜀》十卷,《南汉》九卷,《楚》十卷,
《吴越》十三卷,《闽》十卷,《荆南》四卷,《北汉》五卷,《十国ji6*元世系
表》合一卷,《地理志》二卷,《藩镇表》一卷,《百官表》一卷。其诸传本文
之下,自为之注,载别史之可存者。盖用萧大圜《淮海乱离志》、杨衒之《洛阳
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邵《齐纪》之例。刘知几《史通·补注篇》
所谓躬为史臣,手自刊削,除繁则意有所恡,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
楛,列为子注者也。其间於旧说虚诬,多所辨证。如田頵擒孙儒,年月则从吴
录,而不从薛史。吕师周奔湖南,年月则从《通鉴》,而不从《九国志》。南唐
烈祖世家则从刘恕《十国纪年》及欧史,而不从《江南野史》、《吴越备史》。
皆确有所见,其他类是者甚多。五表考订尤精,可称淹贯。惟无传之人,仅记名
字,列诸卷末,虽用陈寿《蜀志》附载无传诸人之例,然寿因杨戏有《季汉辅臣
赞》,故系之戏传之末,非自列其名字於中,虚存标目也。是则貌同心异,不免
於自我作古矣。
○附录
△《越史略》·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佗以下诸王。曰
《历代守任》,为西汉至石晋交州牧守姓名。曰《吴纪》,乃五代末吴权及其子
昌岌、昌文等事迹。曰《十二使君》,乃昌文没后,牙将杜景硕等争立事迹。曰
《丁纪》,则丁部领以下诸王。曰《黎纪》,则黎桓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
《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纪述特详,惟以李为阮,与史不合。案
黎崱《安南志略》,称陈氏代立,凡李氏宗族及齐民姓李者,皆命更为阮,以绝
民望。则此书当为陈氏之臣所作,崱志又载陈普尝作《越志》,黎休尝修《越志》,
俱陈太王时人。太王者,陈日煚之谥,则此书或即出普、休二人手,未可知也。
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
大抵全袭史文,自丁部领以下,则出其国人之词,与史所载殊有异同。盖史臣但
承赴告之词,故如薨卒之类,往往较差一年。至名号官爵,或只自行国中,而不
以通於大朝,故亦有所错互。其牴牾之处,颇可与正史相参证。又史称陈日尊自
帝其国,尊公蕴为太祖神武皇帝,国号大越。此书原题《大越史略》,盖举国号
为名。而所列公蕴至昊、旵八王,皆僣帝号,不独陈日尊一代,则尤史所未
详。又《玉海》记交趾天贶、宝象、神武、彰圣、嘉庆诸年号,此书皆与相合。
特所列黎、阮诸王无不改元者,而史家并未悉载。则必当时深自讳之,故中国不
能尽知耳。书末又载陈日煚以下纪年一篇,但录所僣谥号改元,而不具事迹。其
中所称太上者,以史按之,当为陈叔明。其称今上者,当为陈炜。而史载日煚至
炜十二世,此书乃仅得十世,未详其故。又考《廉州府志》,纪康熙十三年海滨
得钟,题皇越昌符九年乙丑,说者疑为宋时李乾德以后僣号。今此书称今上昌符
元年丁巳,当明洪武十二年,其九年正值乙丑,则为陈炜僣号无疑,是亦足资考
证矣。安南自宋以后,世共职贡,乃敢乘前代失驭之际,辄窃号国中。至著之简
策,以妄自夸大,实悖谬不足采。然吴、楚僣王,《春秋》绝之,而作传者亦不
没其实。故特依伪史例录之,以著其罪。且以补宋、元二史《外国传》之所未备
焉。
△《朝鲜史略》·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一名《东国史略》,不著撰人名氏,乃明时朝鲜人所纪其国治乱兴废之事。
始於檀君,终於高丽恭让王王瑶。自新罗朴氏以前稍略,而高丽王建以后则皆编
年纪载,事迹颇具。其称李成桂、李芳远为太祖、太宗,乃其臣子之词。又间附
史臣论断及《历年图》等书,盖郑麟趾《高丽史》仿纪传之体,而此则仿编年之
体者,故其国中两行之。钱曾《读书敏求记》以其於王氏遗臣郑梦周等欲害李成
桂事,不没其实,称为良史。今观其序事,详略虽不尽合体要,而裒辑遗闻,颇
为赅具。读列史《外国传》者,亦可以资参考焉。书末有万历庚戌赵琦美跋,称
借录於冯仲缨家。盖当倭陷朝鲜,出师东援时所得之本也。
──右“载记类”二十一部,三百八十卷,《附录》二部,九卷,皆文渊阁著
录。
○载记类存目
△《晋史乘》·一卷、《楚史梼杌》·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大德十年吾邱衍序,称《晋史乘》於刘向校雠未之闻,
近年与《楚史梼杌》并得之。观其篇目次第,与《晏子春秋》相似,疑出於一时
云云。《乘》凡四十二篇,《梼杌》凡二十七篇,皆摭《左传》、《国语》、
《说苑》、《新序》及诸子书汇而次之,其伪不待辨。考王祎集有《吾子行传》,
记衍所著各书甚悉,中有《晋文春秋》、《楚史梼杌》二书之名。张习孔《云谷
卧馀续》亦云衍作,俱未尝言衍得此二书。然则衍特捃摭旧事,偶补二书之阙,
原非作伪。传其书者欲以新异炫俗,因改《晋文春秋》为《晋乘》,以合《孟子》
所述之名,并伪撰衍序冠之耳。序文浅陋,亦决不出衍手也。
△《十六国考镜》·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宋石延年撰。延年字曼卿,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此编举《晋书·
载记》中所列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等十六国,考其始终,传世几代,
历年若干,通篇不及二千言,自宋以来诸家俱不著录。惟曹溶《学海类编》收之,
其依托不待辨也。
△《西夏事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承议郎权知龙州军、兼管内劝农事、沿边都巡检使、借紫臣王称撰。
考验其文,即王偁《东都事略》中之《西夏传》,作伪者抄出,别题此名。曹溶
《学海类编》收之,失考甚矣。
△《明氏实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杨学可撰。学可,新都人。是书记明玉珍父子始末。玉珍当元末起兵,窃
据巴蜀,一传而灭,然无大yin6*虐,故明昇之降,论者以孟昶比之。是书所述,虽
不无溢美,而序次颇详,亦足与正史相参考。实录之名,古人通用,故凉刘昞
有《燉煌实录》,唐许嵩记六代之事称《建康实录》,而李翱集有《皇祖实录》,
乃其大父之行状。学可此作,盖沿古名,非尊明氏父子为正史也。然五代十国,
记载如林,不过曰志、曰记、曰传、曰录。宋以来相沿久矣,何必定用此目乎!
△《高丽史》·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正献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
司成臣郑麟趾奉敕撰”。考《明实录》,景泰二年高丽使臣郑麟趾尝表进是书於
朝,凡《世家》四十六卷,《志》三十九卷,《表》二卷,《列传》五十卷,
《目录》二卷。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题跋,称为体例可观,有条不紊。此
本仅《世系》一卷,《后妃列传》一卷,盖偶存之残帙,非完书矣。
△《唐馀纪传》·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霆撰。霆字声伯,德清人。hong6*治壬戌进士,官至山西提学佥事。是书凡
《图纪》三卷,《列传》十卷,《家人传》一卷,《忠节传》一卷,《义行传》
一卷,《隐逸传》一卷,《藩附传》一卷,《列女传》一卷,《方技传》一卷,
《伶人传》一卷,《别传》一卷,《志略》一卷,《附录》一卷。大旨以南唐承
唐之正统,盖与姚士粦《后梁春秋》均欲窃取《通鉴纲目》帝蜀之意,而不知其
似是而非者。考陆游《南唐书》,谓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仕为徐
州判司。志生荣,荣生昪。而欧阳修《五代史》则云家世微贱,与游说迥殊。则
其系出唐后与否,宋代已多异议。且自李璟已附於周,李煜又始终奉宋正朔,当
时已以藩臣自居,后世忽以正统归之,尤为乖剌。其体例多学步《新五代史》。
如唐庄宗亡於伶人,事关兴废,故欧阳修别传伶官。至申渐高等四人,其事微矣,
乃亦别立传,将修《唐书》者必为黄幡绰等立传乎?唐六臣,《新五代史》别传,
以其卖国也,乃亦摭徐铉、殷崇义、张洎、张佖、周惟简、查元方以足六臣之
数。不知其随主而降,与许善心一例也。如此之类,皆有效颦之失。况既以南唐
继唐,自应正其为帝。而昪曰先主,璟曰中主,煜曰后主,复仿陈寿《蜀志》之
例,尤进退无据。至於杂采稗官,漫无刊削,及其小失矣。胡恢之书虽佚,马令、
陆游二书具在,何必作此屋下屋也。
△《南诏事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顾应祥撰。应祥有《人代纪要》,已著录。是书乃应祥巡抚云南时所撰。
大约摭拾各史《蛮夷传》及滇中旧志,参订而成。其诸书与史互异者,皆别作按
语,详为考证。诠注叙次,颇为简洁。至所载郑氏世次及一切事实,皆《五代史》
及《五代会要》、《文献通考》诸书所未载,亦足裨史氏之阙也。惟六诏创置,
载於各史者,名号俱符,滇中志乘,悉引为依据。兹书以越析诏作治麽些,邆赕
诏作邓赕,并炎阁子盛罗皮之作晟罗皮,与史传悉异,而未著其所出。盖明人著
书之疏漏,往往如斯矣。
△《吴越纪馀》·五卷、附《杂吟》·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钱贵撰。贵字元抑,长洲人。是编采辑吴越故实,分题编录,亦多附以论
断。前有正德庚午自记,称摭其大纲为三首,杂拟其事之可信者又三十五首。所
谓三大纲者,一编年,一书法,一世家;所谓三十五事者,季札观乐之类是也。
其编年有吴而无越,馀亦越略而吴详。盖贵为吴人,故以吴为主,亦各私其乡之
锢习也。所载皆习见之事,无一新异,而又皆不著所出。且以吴越为名,而别出
伍尚一篇,申包胥一篇,陶朱公一篇。申包胥尚有关於入郢;陶朱公之子,事虽
在楚,而范蠡犹有关於霸越;至伍尚则人为楚人,事为楚事,与吴越如风马牛。
缀之《伍员传》首,以为缘起,已嫌其赘,乃别立一题,则伍奢亦员之父,楚平
王费无极等皆员之雠。又何不可类及乎?其亦昧於断限之例矣。末附《杂吟》一
卷,亦贵所作,以咏吴越旧迹者也。词旨浅近,亦无取焉。
△《滇载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已著录。是书乃其谪戍云南时所作,统纪滇
域原始,及各部姓种类,旧本与《滇程记》合为一篇。今以一为行记,一为地志,
析之各著录焉。
△《陈张本末略》·一卷、附《方国珍本末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吴国伦撰。国伦字明卿,兴国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参政。
《明史·文苑传》附见《李攀龙传》中。是书於陈友谅得姓为吏诸事,张士诚与
李伯昇等起事之由,方国珍弟国瑛、国珉诸人俱未胪叙。所载明初攻战诸事,更
为疏漏。前有国伦自序曰:“每闻祖父言国初陈友谅、张士诚事甚悉,因志其始
末大略,而以方国珍附焉。后阅《洪武日录》及诸野史所记载,往往不符,尚冀
熟於掌故者为我正之。”则国伦先不自信矣。
△《越峤书》·二十卷(浙江范懋杜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文凤撰。文凤字廷仪,宜山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
是书皆记安南事迹,朱彝尊《曝书亭集》有《越峤书跋》,称为有伦有要,於彼
国山川、郡邑、风俗、制度、物产,以及书诏、制敕、移文、表奏之属,无不备
载。而建置兴废之故,亦皆编次详明。然大致以黎崱《安南志略》为蓝本,益以
洪武至嘉靖事耳。
△《孤忠小史》·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核其所载,即李文凤《粤峤书》也。文凤书本二十卷,首尾
完具,此本抄写残阙,佚其前二卷。起於第三卷之第三页,而空其前半页,以下
每卷皆空其标题,不知何人妄填以“孤忠小史”之名。又伪撰序文填於前半页之
空处,复赝刻焦竑一印,用於简端。名与书不合,书与序文又不合,序尤鄙俚,
足资笑具。殆坊肆书贾之所为,收藏家不辨而售之耳。
△《朝鲜国纪》·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黄洪宪撰。洪宪字懋中,秀水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
事。尝奉使朝鲜,获睹其国先世实纪,因次其传受次序,及兴废大要,为此书。
然所录甚略,不及史传之详备也。
△《吴越世家疑辨》·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马荩臣撰。荩臣始末未详。欧阳修《五代史》於《吴越世家》极言其汰侈
暴敛之事。说者或以为修有憾於钱惟演,故以此言毁之,并非实录。荩臣之师钱
德洪,为钱镠十九世孙,因令荩臣历考《通鉴纲目》及他书所载钱氏爱民政迹,
逐条胪列,以证《吴越世家》之妄。其书虽题荩臣名,实则德洪意也。其间援引
虽富,类多以空言争论,至如吴越改元之事,尚有石刻可据,昭然难掩。乃亦必
喋喋而为之辨,且谓其本中国ji6*元而史失之,尤可谓凿空妄说矣。
△《后梁春秋》·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姚士粦撰。士粦所辑《陆氏易解》,已著录。是书以后梁主萧詧为武帝冢
孙,宜嗣梁祚。武帝夺嫡而立简文,卒致覆灭。而詧附魏立国,凡历三主三十三
年乃亡,能保其祀。《北史》及周、隋二史载记颇略,故作此书,欲以詧续梁正
统。用编年之法,采取史传、傍摭文集、因时表事、因事附人、排比具详。其间
如詧通魏后即用北魏纪年,而不书太清之号,以绝元帝於梁。又於陈诸帝皆直书
其名,以示黜贬之意。然詧为昭明第三子,原非必应得国之人,其立也又非受国
於武帝。值是时弟兄构衅,同气相屠,借魏朝兵力,获奉宗祧,仅区区守江陵三
百里之地。身为附庸,北面事人,其事实无可称。士粦此书,与以南唐为正统者
同一偏僻。王士祯《居易录》称士粦有此书,惜未见之,殊不知其无可取也。士
粦又尝为《西魏春秋》若干卷,盖亦以补魏收书之阙。今佚不传。
△《韩氏事迹》·一卷、《方氏事迹》·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刘文进撰。文进爵里未详。所记乃韩林儿、方国珍二家事迹,分年编载,
略如纪事本末体例,而引吴朴、张时泰、邵相、周德恭诸人论断,系之各条之下。
凡诏檄奏疏之文,皆跳行另书,如坊间所行演义之式,盖明人陋习如此。又以明
太祖奉韩林儿年号,比之事殷之德,取喻亦病其不伦。
△《南诏野史》·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曰《昆明倪辂集》,成都杨慎标目,滇中阮元声删润。前无序目,后
有崇祯六年姜午生跋云:新都杨用修先生游其地,乃原其世系,著为载记。滇中
阮元声霞屿简及斯记,惜其佚脱,欲更雠之以付剞劂,而不言辂作。今考书中叙
事,下逮万历十三年,慎不及见。跋又称大略始於沙壹触沈木而生九龙,此书乃
始於南诏星野,其沉木一事,仅附见於《南诏源流》案语中,前后矛盾,不可究
诘。大抵阮元声之所为,倪辂、杨慎皆依讬也。前半册逐条标目,颇嫌丛琐。后
半册大蒙国以下则历纪蒙氏始据南诏,以迄於段明,颇似世家、列传之体,末则
总叙明代平定云南始末,而於历代窃据诸家皆称其伪号伪谥,尤为乖剌。元声,
马龙州人,崇祯戊辰进士,官金华府推官。
△《南唐拾遗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先舒撰。先舒有《声韵丛说》,已著录。是编前有自序,称略采宋江
南遗事诸不见正史者,附於马、陆二《书》、郑文宝《近事》、陈彭年《别录》、
陈霆《唐馀记传》之后。然实皆习见之事,无一异闻。又后主《却登高文》,全
篇载於陆书《从善传》中,而讹为《登高赋》。惟存二句,乌在其为拾遗也。紫
竹评李后主词一条,见龙辅《女红馀志》,不详所出。其人之真伪未可知,且是
紫竹之语,何与南唐遗事。以此条为例,则词话、诗话连篇不尽矣。“师子国王”
一条,鬼魅现形,乃小说荒唐之语,岂可以补正史!将《太平广记》载秦庄襄王
就僧乞食,亦可补《史记·秦本纪》耶?李煜杀谏臣,溺浮屠,荒於酒色,阙失
非一。先舒序中以为守文命辟,亦非笃论也。
△《十六国年表》·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张愉曾撰。愉曾,字庭硕,徽州人。是书以崔鸿所录十六国事,仿《史
记·十二诸侯年表》之例,年经国纬,条理分明,颇便於寻览。其从父张潮,收
之《昭代丛书》乙集中。后有潮跋,谓不识崔鸿何以不列年表,今得此书,可以
补其阙略。考刘知几《史通》,崔鸿原书实有表,屠乔孙等作伪本时,偶漏撰此
篇,潮未及考耳。前又有潮序一篇,文格纯效《尚书》。其意欲拟夏侯玄《昆弟
诰》,殊为诡僻,尤无取焉。
△《中山沿革志》·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楫撰。楫字舟次,休宁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是编乃
其册封琉球国王时所作。按楫别有《使琉球录》,备载册封典礼及山川景物。此
则专纪中山世系,附以考据。前有自序,称谕祭故王,入其祖庙,因密录其神主。
又得《琉球世赞图》,参以明代实录,约略诠次,盖琉球之沿革具是矣。
△《十六国年表》·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孔尚质撰。尚质字元长,武陵人。是编虽以年表为名,而实非司马迁旁
行斜上之体,特以伪本崔鸿《十六国春秋》列传,改为编年,犹之排纂班书,更
为荀纪。然体例多不允协,如每年但大书甲子,而以晋宋年号与僣号分注,则统
绪全乖。又首列所僣之庙号,而书中仍复书名,则纲目互异。又魏氏已定位中原,
列於正史。此乃分标代、魏,与仇池杨难敌、吐谷浑一例,转附录於十六国后,
尤为未协。惟末附《舆图考》一卷,古名今地,排比颇明,差为易於寻览云。
──右“载记类”二十一部、一百一十二卷,皆附《存目》。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八 表
《柳宗元集》 ○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裴中丞,卷四十八 史部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编年类存目 △《考定竹书定公(元年~十五年)
《春秋左传》 ◇定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序
《文选》 ○序(梁昭明太子撰) 式观说唐三传-第25回-窦一虎盗钹受苦-秦汉奉命救师兄
《说唐全传》 前言不表.单讲窦一虎回归自己营中,结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隋书》 ◎地理下 彭城郡(旧置徐州卷八
《水经注》 ○济水二 △又东至乘氏县西卷四百五十二 列传二百三十九
《清史稿》 ○洪汝奎 杨宗濂 史朴(史克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水浒传》 诗曰: 勇悍刘唐命运乖,灵卷三十九 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
《二刻拍案惊奇》 诗曰: 剧贼从来有贼智,其好兵帅克历险记(一)-第1卷-在后方-07-帅克从军
《好兵帅克历险记》 当巴黎圣母院(中)-第06卷-一滴水-一滴泪
《巴黎圣母院》 隐虞书 皋陶谟第四
《尚书》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22章 交战
《百战奇略》【原文】凡与敌战,傍与邻国①,当卑词厚赂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九
《隋书》 ○李圆通 李圆通,京兆泾阳叙
《醒世恒言》 六经国史而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红楼梦》 话说贾赦贾政带领贾珍等散去不提。卷一百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
《明史》 ○徐溥 邱濬 刘健 谢迁卷八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
《金史》 ○纥石烈志宁 仆散忠义 徒单外篇 达生第十九
《庄子》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