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
作者:房玄龄等
◎礼下
五礼之别,三曰宾,盖朝宗、觐遇、会同之制是也。自周以下,其礼弥繁。
自秦灭学之后,旧典残缺。汉兴,始使叔孙通制礼,参用先代之仪,然亦往往改
异焉。汉仪有正会礼,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公侯以下执贽夹庭,二
千石以上升殿称万岁,然后作乐宴飨。魏武帝都邺,正会文昌殿,用汉仪,又设
百华灯。
晋氏受命,武帝更定元会仪,《咸宁注》是也。傅玄《元会赋》曰:“考夏
后之遗训,综殷周之典艺,采秦汉之旧仪,定元正之嘉会。”此则兼采众代可知
矣。
《咸宁注》:“先正一日,有司各宿设。夜漏未尽十刻,群臣集到,庭燎起
火。上贺,起,谒报,又贺皇后。还,从云龙东中华门入,诣东阁下,便坐。漏
未尽七刻,百官及受贽郎官以下至计吏皆入立其次,其陛卫者如临轩仪。漏未尽
五刻,谒者、仆射、大鸿胪各各奏群臣就位定。漏尽,侍中奏外办。皇帝出,钟
鼓作,百官皆拜伏。太常导皇帝升御坐,钟鼓止,百官起。大鸿胪跪奏‘请朝贺’。
掌礼郎赞‘皇帝延王登’。大鸿胪跪赞‘藩王臣某等奉白璧各一,再拜贺’。
太常报’王悉登’。谒者引上殿,当御坐。皇帝兴,王再拜。皇帝坐,复再拜。
跪置璧御坐前,复再拜。成礼讫,谒者引下殿,还故位。掌礼郎赞‘皇帝延太尉
等’。于是公、特进、匈奴南单于、金紫将军当大鸿胪西,中二千石、二千石、
千石、六百石当大行令西,皆北面伏。鸿胪跪赞‘太尉、中二千石等奉璧、皮、
帛、羔、雁、雉,再拜贺’。太常赞‘皇帝延公等登’。掌礼引公至金紫将军上
殿。皇帝兴,皆再拜。皇帝坐,又再拜。跪置璧皮帛御坐前,复再拜。成礼讫,
谒者引下殿,还故位。公置璧成礼时,大行令并赞殿下,中二千石以下同。成礼
讫,以贽授贽郎,郎以璧帛付谒者,羔、雁、雉付太官。太乐令跪请奏雅乐,乐
以次作。乘黄令乃出车,皇帝罢入,百官皆坐。昼漏上水六刻,诸蛮夷胡客以次
入,皆再拜讫,坐。御入后三刻又出,钟鼓作。谒者、仆射跪奏‘请群臣上’。
谒者引王公二千石上殿,千石、六百石停本位。谒者引王诣樽酌寿酒,跪授侍中,
侍中跪置御坐前。王还。王自酌置位前。谒者跪奏‘藩王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
万岁寿’。四厢乐作,百官再拜。已饮,又再拜。谒者引王等还本位。陛下者传
就席,群臣皆跪诺。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各于殿上上寿酒。登歌乐升,太官又
行御酒。御酒升阶,太官令跪授侍郎,侍郎跪进御坐前。乃行百官酒。太乐令跪
奏‘奏登歌’,三终乃降。太官令跪请具御饭,到阶,群臣皆起。太官令持羹跪
授司徒,持饭跪授大司农,尚食持案并授持节,持节跪进御坐前。群臣就席。太
乐令跪奏‘奏食举乐’。太官行百官饭案遍。食毕,太乐令跪奏‘请进乐’。乐
以次作。鼓吹令又前跪奏‘请以次进众妓’。乃召诸郡计吏前,受敕戒于阶下。
宴乐毕,谒者一人跪奏‘请罢退’。钟鼓作,群臣北面再拜,出。”然则,夜漏
未尽七刻谓之晨贺。昼漏上三刻更出,百官奉寿酒,谓之昼会。别置女乐三十人
于黄帐外,奏房中之歌。
江左多虞,不复晨贺。夜漏未尽十刻,开宣阳门,至平旦始开殿门,昼漏上
五刻,皇帝乃出受贺。皇太子出会者,则在三恪下王公上。正旦元会,设白兽樽
于殿庭,樽盖上施白兽,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案礼,白兽樽乃杜举
之遗式也,为白兽盖,是后代所为,示忌惮也。
魏制,藩王不得朝觐。魏明帝时,有朝者皆由特恩,不得以为常。及泰始中,
有司奏:“诸侯之国,其王公以下入朝者,四方各为二番,三岁而周,周则更始。
若临时有故,却在明年。明年来朝之后,更满三岁乃复朝,不得违本数。朝礼皆
亲执璧,如旧朝之制。不朝之岁,各遣卿奉聘。”奏可。江左王侯不之国,其有
受任居外,则同方伯刺史二千石之礼,亦无朝聘之制,故此礼遂废。
汉以高帝十月定秦,且为岁首。至武帝,虽改用夏正,然每月朔朝,至于十
月朔,犹常飨会。其仪,夜漏未尽七刻,受贺及贽。公侯璧,中二千石、二千石
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三公奉璧上殿御坐前,北面。太常赞曰‘
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百官皆贺,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
举觞,御食,司徒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
如元正之仪。魏晋则冬至日受方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献岁之旦。
古者帝王莫不巡狩。魏文帝值天下三分,方隅多事,皇舆亟动,役无宁岁,
盖应时之务,非旧章也。明帝凡三东巡狩,所过存问高年,恤疾苦,或赐谷帛,
有古巡幸之风焉。齐王正始元年,巡洛阳县,赐高年力田各有差。
及武帝泰始四年,诏刺史二千石长吏曰:“古之王者,以岁时巡狩方岳,其
次则二伯述职,不然则行人顺省。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下情上通,上指远
谕,至于鳏寡,罔不得所,用垂风遗烈,休声犹存。朕在位累载,如临深川,夙
兴夕惕,明发不寝,坐而待旦,思四方水旱灾眚,为之怛然。勤躬约己,欲令事
事当宜。常恐众吏用情,诚心未著,万机兼猥,虑有不周,政刑失谬,而弗获备
览。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惟岁之不易,未遑卜征巡省之事,下之未乂,其何以
恤之。今使使持节侍中副给事黄门侍郎衔命四出,周行天下,亲见刺史二千石长
吏,申谕朕心,访求得失损益诸宜,观省政教,问人间患苦。周典有之曰:‘其
万姓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bao6*乱作慝犯令为一书,其
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每国辨异之,以返命于王。’旧
章前训,今率由之。还具条奏,俾朕昭然鉴于幽远,若亲行焉。大夫君子,其各
悉乃心,敬乃事,嘉言令图,苦言至戒,与使者尽之,无所隐讳。方将虑心以俟,
其勉哉勖之,称朕意焉。”
新礼,巡狩方岳,柴望告设壝宫如礼。诸侯之觐者,宾及执贽皆如朝仪,而
不建旗。挚虞以为:“觐礼,诸侯觐天子,各建其旗。旗章所以殊爵命,示等威。
《诗》称‘君子至止,言观其旗’。宜定新礼,建旗如旧礼。”诏可其议。然终
晋代,其礼不行。
封禅之说,经典无闻。礼有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而凤皇
降,龟龙格。天子所以巡狩,至于方岳,燔柴祭天,以告其成功,事似而非也。
谶纬诸说皆云,王者封泰山,禅梁甫,易姓纪号。秦汉行其典,前史各陈其制矣。
魏文帝黄初中,护军蒋济奏曰:“夫帝王大礼,巡狩为先;昭祖扬祢,封禅
为首。是以自古革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刊无竟之名,纪天人之际者
也。故司马相如谓有文以来,七十二君,或顺所繇于前,谨遗教于后。太史公曰,
主上有圣明而不宣布,有司之过也。然则元功懿德,不刊梁山之石,无以显帝王
之功,示兆庶不朽之观也。语曰,‘当君而叹尧舜之美,譬犹人子对厥所生而誉
他人之父’。今大魏承百王之弊乱,拯流遁之艰厄,接千载之衰绪,继百代之废
业。始自武文,至于圣躬,所以参成天地之道,纲维人神之化。上天报应,嘉瑞
显祥,以比往古,无所取喻。至于历世迄今,未废大礼。虽志在扫尽残盗,荡涤
余秽,未遑斯事。若尔,三苗屈强于江海,大舜当废东巡之仪;徐夷跳梁于淮泗,
周成当止岱岳之礼。且去岁破吴虏于江汉,今兹屠蜀贼于陇右,其震荡内溃,在
不复淹,无累于封禅之事也。此仪久废,非仓卒所定。宜下公卿,广撰其礼,卜
年考时,昭告上帝,以副天下之望。臣待罪军旅,不胜大愿,冒死以闻。”诏曰:
“闻蒋济斯言,使吾汗出流足。自开辟以来,封禅者七十余君耳。故太史公曰,
虽有受命之君,而功有不洽,是以中间旷远者千有馀年,近者数百载,其仪阙不
可得记。吾何德之修,敢庶兹乎!济岂谓世无管仲,以吾有桓公登泰山之志乎!
吾不欺天也。济之所言,华则华矣,非助我者也。公卿侍中尚书常侍省之而已,
勿复有所议,亦不须答诏也。”天子虽距济议,而实使高堂隆草封禅之仪,以天
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礼,会隆卒,不复行之。
及武帝平吴,混一区宇,太康元年九月庚寅,尚书令卫瓘、尚书左仆射山涛、
右仆射魏舒、尚书刘寔、司空张华等奏曰:“臣闻肇自生灵,则有后辟,年载之
数,莫之能纪。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可知者
十有四焉。沈沦寂寞,曾无遗声者,不可胜记。大晋之德,始自重黎,实佐颛顼,
至于夏商,世序天地。其在于周,不失其绪。金德将升,世济明圣,外平蜀汉,
海内归心,武功之盛,实由文德。至于陛下,受命践阼,弘建大业,群生仰流。
惟独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负固,历代不宾。神谋独断,命将出讨,兵威暂加,数
旬荡定。羁其鲸鲵,赦其罪逆,云覆雨施,八方来同,声教所被,达于四极。虽
黄轩遐征,大禹远略,周之奕世,何以尚今!若夫玄石素文,底号前载,象以数
表,言以事告,虽古《河图洛书》之徵,不是过也。宜宣大典,礼中岳,封泰山,
禅梁父,发德号,明至尊,享天休,笃黎庶,勒千载之表,播流后之声,俾百世
之下,莫不兴起。斯帝王之盛业,天人之至望也。”诏曰:“今逋寇虽殄,外则
障塞有警,内则百姓未宁,此盛德之事,所未议也。”
瓘等又奏曰:“今东渐于海,西被流沙,大漠之阴,日南北户,莫不通属,
芒芒禹迹,今实过之。天人之道已周,巍巍之功已著,宜修礼地祗,登封泰山,
致诚上帝,以答人神之愿也。乞如前奏。”诏曰:“今阴阳未和,刑政未当,百
姓未得其所,岂可以勒功告成邪!”诏不许。
瓘等又奏曰:“臣闻处帝王之位者,必有历运之期,天命之应;济兆庶之功
者,必有盛德之容,告成之典。无不可诬,有不敢让,自古道也。而明诏谦冲,
屡辞其礼,虽盛德攸在,推而未居。夫三公职典天地,实掌人物,国之大事,取
议于此。故汉氏封禅,非是官也,不在其事。臣等前奏,盖陈祖考之功,天命又
应,陛下之德,合同四海,迹古考今,宜修此礼。至于克定岁月,须五府上议,
然后奏闻。”诏曰:“虽荡清江表,皆临事者之劳,何足以告成。方望群后思隆
大化,以宁区夏,百姓获乂,与之休息。斯朕日夜之望,无所复下诸府矣。”
瓘等又奏:“臣闻唐虞三代济世弘功之君,莫不仰承天休,俯协人志,登介
丘,履梁父,未有辞焉者,盖不可让也。今陛下勋高百王,德无与二,茂绩宏规,
巍巍之业,固非臣等所能究论。而圣旨劳谦,屡自抑损,时至弗应,推美不居,
阙皇代之上仪,塞灵祗之款望,何以使大晋之典谟,同风于三五?臣等诚不敢奉
诏,请如前奏施行。”诏曰:“方当共思弘道,以康庶绩,且俟他年,无所复纷
纭也。”
王公有司又奏:“自古圣明,光宅四海,封禅名山,著于史籍,作者七十四
君矣。舜禹之有天下也,巡狩四岳,躬行其道。《易》著观俗省方,《礼》有升
中于天,《诗》颂陟其高山,皆载在方策。文王为西伯以服事殷,周公以鲁藩列
于诸侯,或享于岐山,或有事泰山,徒以圣德,犹得为其事。自是以来,功薄而
僣其义者,不可胜数。号谥不泯,以至于今。况高祖宣皇帝肇开王业,海外有截;
世宗景皇帝济以大功,辑宁区夏;太祖文皇帝受命造晋,荡定蜀汉;陛下应期龙
兴,混一六合,泽被群生,威震无外。昔汉氏失统,吴蜀鼎峙,兵兴以来,近将
百年,地险俗殊,人望绝塞。今不羁之寇,二代而平,非聪明神武,先天弗违,
孰能巍巍其有成功若兹者欤!臣等幸以千载得遭运会,亲服大化,目睹太平,至
公至美,谁与为让。宜祖述先朝,宪章古昔,勒功岱岳,登封告成,弘礼乐之制,
正三雍之典,扬名万世,以显祖宗。是以不胜大愿,敢昧死以闻。请告太常,具
礼仪复上。”诏曰:“所议诚列代之盛事也,然方今未可以尔。”便报绝之。
哀帝即位,欲尊崇章皇太妃。桓温议宜称太夫人。尚书仆射江虨议曰:
“虞舜体仁孝之性,尽事亲之礼,贵为天王,富有四海,而瞽叟无立锥之地,一
级之爵。蒸蒸之心,昊天罔极,宁当忍父卑贱,不以徽号显之,岂不以子无爵父
之道,理穷义屈,靡所厝情者哉!《春秋经》曰‘纪季姜归于京师’,《传》曰
‘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言子尊不加父母也。或以为子尊不
加父母,则武王何以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乎?周之三王,德配天地,王迹之兴,
自此始也。是以武王仰寻前绪,遂奉天命,追崇祖考,明不以子尊加父母也。案
《礼》‘幼不诔长,贱不诔贵’,幼贱犹不得表彰长贵,况敢锡之以荣命邪!汉
祖感家令之言而尊太公,荀悦以为孝莫大于严父,而以子贵加之父母,家令之言
过矣。爰逮孝章,不上贾贵人以尊号,而厚其金宝币帛,非子道之不至也,盖圣
典不可逾也。当春秋时,庶子承国,其母得为夫人。不审直子命母邪,故当告于
宗祧以先君之命命之邪?窃见诏书,当临轩拜授贵人为皇太妃。今称皇帝策命命
贵人,斯则子爵母也。贵人北面拜受,斯则母臣子也。天尊地卑,名位定矣,母
贵子贱,人伦序矣。虽欲加崇贵人,而实卑之;虽显明国典,而实废之。且人主
举动,史必书之。如当载之方策,以示后世,无乃不顺乎!窃谓应告显宗之庙,
称贵人仁淑之至,宜加殊礼,以酬鞠育之惠。奉先灵之命,事不在己。妃后虽是
配君之名,然自后以下有夫人九嫔,无称妃焉。桓公谓宜进号太夫人,非不允也。
如以夫人为少,可言皇太夫人。皇,君也,君太夫人于名礼顺矣。”帝特下诏拜
皇太妃。三月丙辰,使兼太保王恬授玺绶仪服,一如太后。又诏曰:“朝臣不为
太妃敬,为合礼不?”太常江逌议:“位号不极,不应尽敬。”
孝武追崇会稽郑太妃为简文太后,诏问“当开墓不”。王珣答:“据三祖追
赠及中宗敬后,并不开墓位,更为茔域制度耳。”
褚太后临朝时,议褚裒进见之典。蔡谟、王彪之并以:“虞舜、汉高祖犹执
子道,况后乎!王者父无拜礼。”尚书八座议以为:“纯子则王道缺,纯臣则孝
道亏。谓公庭如臣,私觌则严父为允。”
汉魏故事,皇太子称臣。新礼以太子既以子为名,而又称臣,臣子兼称,于
义不通,除太子称臣之制。挚虞以为:“《孝经》‘资于事父以事君’,义兼臣
子,则不嫌称臣,宜定新礼皇太子称臣如旧。”诏从之。
太宁三年三月戊辰,明帝立皇子衍为皇太子。癸巳,诏曰:“礼无生而贵者,
故帝元子方之于士。而汉魏以来,尊崇储贰,使官属称臣,朝臣咸拜,此甚无谓。
吾昔在东宫,未及启革。今衍幼冲之年,便臣先达,将令日习所见,谓之自然,
此岂可以教之邪!主者其下公卿内外通议,使必允礼中。”尚书令卞壸议以为:
“《周礼》王后太子不会,明礼同于君,皆所以重储贰,异正嫡。苟奉之如君,
不得不拜矣。太子若存谦冲,故宜答拜。臣以为皇太子之立,郊告天地,正位储
宫,岂得同之皇子揖让而已。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从之。
太元中,尚书符问王公已下见皇太子仪及所衣服。侍中领国子博士车胤议:
“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案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笺庆太子,
称叩头死罪,此则拜之证也。又太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壸谓宜稽则汉魏,阖
朝同拜。其朱衣冠冕,惟施之天朝,宜褠帻而已。”朝议多同。
太元十二年,议二王后与太子先后。博士庾弘之及尚书参议,并以为:“陈
留,国之上宾。皇太子虽国之储贰,犹在臣位,陈留王坐应在太子上。”陈留王
劢表称疾病积年,求放罢,诏礼官博士议之。博士曹耽云:“劢为祭主而无执祭
之期,宜与穆子、孟挚事同。”王彪之云:“二王之后,不宜轻致废立。记传未
见有已为君而疾病退罢者,当知古无此礼。孟絷、穆子是方应为君,非陈留之比。”
咸康四年,成帝临轩,遣使拜太傅、太尉、司空。《仪注》,太乐宿悬于殿
庭。门下奏,非祭祀宴飨,则无设乐之制。太常蔡谟议曰:“凡敬其事则备其礼,
礼备则制有乐。乐者,所以敬事而明义,非为耳目之娱,故冠亦用之,不惟宴飨。
宴飨之有乐,亦所以敬宾也。故郤至使楚,楚子飨之,郤至辞曰:‘不忘先君之
好,贶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寻斯辞也,则宴乐之意可知矣。公侯大臣,人
君所重,故御坐为起,在舆为下,言称伯舅。《传》曰‘国卿,君之贰也’,是
以命使之日,御亲临轩,百僚陪列,此即敬事之意也。古者,天王飨下国之使,
及命将帅,遣使臣,皆有乐。故《诗序》曰:‘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又曰:
‘《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皆作乐而歌之。今
命大使,拜辅相,比于下国之臣,轻重殊矣。轻诚有之,重亦宜然。故谓临轩遣
使,宜有金石之乐。”议奏从焉。
汉魏故事,王公群妾见于夫人,夫人不答拜。新礼以为礼无不答,更制妃公
侯夫人答妾拜。挚虞以为:“礼,妾事女君如妇之事姑,妾服女君期,女君不报,
则敬与妇同而又加贱也。名位不同,本无酬报。礼无不答,义不谓此。先圣殊嫡
庶之别,以绝陵替之渐。峻明其防,犹有僣违。宜定新礼,自如其旧。”诏可其
议。
五礼之别,其四曰军,所以和外宁内,保大定功者也。但兵者凶事,故因搜
狩而习之。
汉仪,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
舆御戎路,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
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
曰貙刘。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既还,公卿已下陈雒阳前街,乘
舆到,公卿已下拜,天子下车,公卿亲识颜色,然后还宫。古语曰在车下车,则
惟此时施行。汉世率以为常。至献帝建安二十一年,魏国有司奏:“古四时讲武,
皆于农隙。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惟十月都讲。今金革未偃,士众素习,可
无四时讲武。但以立秋择吉日大朝车骑,号曰阅兵,上合礼名,下承汉制。”奏
可。是冬,阅兵,魏王亲执金鼓以令进退。延康元年,魏文帝为魏王。是年六月
立秋,阅兵于东郊,公卿相仪,王御华盖,亲令金鼓之节。魏明帝太和元年十月,
又阅兵。
武帝泰始四年九月,咸守元年,太康四年,六年冬,皆自临宣武观,大阅众
军,然不自令进退也。自惠帝以后,其礼遂废。元帝太兴四年,诏左右卫及诸营
教习,依大习仪作雁羽仗。成帝咸和中,诏内外诸军戏兵于南郊之场,故其地因
名斗场。自后藩镇桓、庾诸方伯往往阅习,然朝廷无事焉。
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于朝堂。其后荀顗等所定新礼,遣将,
御临轩,尚书受节钺,依古兵书跪而推毂之义也。
五礼之别,其五曰嘉,宴飨冠婚之道于是乎备。周末崩离,宾射宴飨之则罕
复能行,冠婚饮食之法又多迁变。
《周礼》虽有服冕之数,而无天子冠文。又《仪礼》云,公侯之有冠礼,夏
之末造也。王、郑皆以为夏末上下相乱,篡弑由生,故作公侯冠礼,则明无天子
冠礼之审也。大夫又无冠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周人年五十而
有贤才,则试以大夫之事,犹行士礼也。故筮日筮宾,冠于阼以著代,醮于客位,
三加弥尊,皆士礼耳。
然汉代以来,天子诸侯颇采其仪。正月甲子若丙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
冠礼是也。汉顺帝冠,又兼用曹褒新礼,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爵弁、武弁,次
通天,皆于高庙,以礼谒见世祖庙。王公已下,初加进贤而已。案此文,始冠缁
布,从古制也,冠于宗庙是也。
魏天子冠一加。其说曰:“士礼三加,加有成也。至于天子诸侯无加数之文
者,将以践阼临下,尊极德备,岂得与士同也。魏氏太子再加,皇子王公世子乃
三加。孙毓以为一加再加,皆非也。
《礼》醮辞曰:“令月吉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案鲁襄公冠以冬,汉
惠帝冠以三月,明无定月。而后汉以来,帝加元服咸以正月。及咸宁二年秋闰九
月,遣使冠汝南王柬,此则非必岁首。
礼冠于庙,然武、惠冠太子,太子皆即庙见,斯亦拟在庙之仪也。穆帝、孝
武将冠,皆先以币告庙,讫又庙见也。
惠帝之为太子,将冠,武帝临轩,使兼司徒高阳王珪加冠,兼光禄大夫屯骑
校尉华暠赞冠。
江左诸帝将冠,金石宿设,百僚陪位。又豫于殿上铺大床,御府令奉冕、帻、
簪导、衮服以授侍中常侍,太尉加帻,太保加冕。将加冕,太尉跪读祝文曰: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皇帝穆穆,思弘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遵祖考,
永永无极。眉寿惟祺,介兹景福。”加冕讫,侍中系玄紞,侍中脱帝绛纱服,加
衮服冕冠。事毕,太保率群臣奉觞上寿,王公以下三称万岁乃退。案《仪注》,
一加帻冕而已。
泰始十年,南宫王承年十五,依旧应冠。有司议奏:“礼,十五成童,国君
十五而生子,以明可冠之宜。又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于是制诸王十五而
冠,不复加使命。
王彪之云,《礼》、《传》冠皆在庙。案成帝既加元服,车驾出拜于太庙,
以告成也。盖亦犹拟在庙之仪。
魏齐王正始四年,立皇后甄氏,其仪不存。
武帝咸宁二年,临轩,遣太尉贾充策立皇后杨氏,纳悼后也。因大赦,赐王
公以下各有差,百僚上礼。
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礼纳徵,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马二驷。王侯玄
纁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古者以皮马为庭实,天子加以谷
珪,诸侯加大璋,可依周礼改璧用璋,其羊雁酒米玄纁如故。诸侯婚礼,加纳采、
告期、亲迎各帛五匹,及纳徵马四匹,皆令夫家自备。惟璋,官为具致之。”尚
书朱整议:“案魏氏故事,王娶妃、公主嫁之礼,天子诸侯以皮马为庭实,天子
加以谷珪,诸侯加以大璋。汉高后制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
斤,马四匹。魏氏王娶妃、公主嫁之礼,用绢百九十匹。晋兴,故事用绢三百匹。”
诏曰:“公主嫁由夫氏,不宜皆为备物,赐钱使足而已。惟给璋,余如故事。”
成帝咸康二年,临轩,遣使持节、兼太保、领军将军诸葛恢,兼太尉、护军
将军孔愉,六礼备物,拜皇后杜氏。即日入宫,帝御太极殿,群臣毕贺。贺,非
礼也。王者婚礼,礼无其制。《春秋》“祭公逆王后于纪”,《穀梁》、《左氏
传》说与《公羊》又不同。而自汉魏遗事,并皆阙略。武、惠纳后,江左又无复
《仪注》。故成帝将纳杜后,太常华恒始与博士参定其仪。据杜预《左氏传》说,
主婚是供其婚礼之币而已。又,周灵王求婚于齐,齐侯问于晏桓子,桓子对曰:
“夫妇所生若如人,姑姊妹则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如人。”此则天子之命自得下
达,臣下之答径自上通。先儒以为丘明详录其事,盖为王者婚娶之礼也。故成帝
临轩,遣使称制拜后,然其《仪注》又不具存。
康帝建元元年,纳皇后褚氏,而《仪注》陛者不设旄头。殿中御史奏:“今
迎皇后,依成恭皇后入宫御物,而《仪注》至尊衮冕升殿,旄头不设,求量处。
又案,昔迎恭皇后,惟作青龙旗,其余皆即御物。今当临轩遣使,而立五牛旗,
旄头罼罕并出即用,故致今阙。”诏曰:“所以zheng6*法服、升太极者,以敬
其始,故备其礼也。今云何更阙所重而撤法物邪!又恭后神主入庙,先帝诏后
礼宜降,不宜建五牛旗,而今犹复设之邪!既不设五牛旗,则旄头罼罕之物
易具也。”又诏曰:“旧制既难准,且于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
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举,其余兼副杂器停之。”
穆帝升平元年,将纳皇后何氏。太常王彪之大引经传及诸故事以定其礼,深
非《公羊》婚礼不称主人之义。又曰:‘王者之于四海,无不臣妾,虽复父兄之
亲,师友之贤,皆纯臣也。夫崇三纲之始,以定乾坤之仪,安有天父之尊,而称
臣下之命以纳伉俪。安有臣下之卑,而称天父之名以行大礼。远寻古礼,无王者
此制;近求史籍,无王者此比。于情不安,于义不通。案咸宁二年,纳悼皇后时,
弘训太后母临天下,而无命戚属之臣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又考大晋已行之事,
咸宁故事不称父兄师友,则咸康华恒所上礼合于旧。臣愚谓今纳后仪制。宜一依
咸康故事。”于是从之。华恒所定之礼,依汉旧及晋已行之制,故彪之多从咸康,
由此也。惟以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而咸康群臣贺,为失礼。故但依咸宁上礼,
不复贺。其告庙六礼版文等仪,皆彪之所定也。其纳采版文玺书曰:“皇帝咨前
太尉参军何琦。浑元资始,肇经人伦,爰及夫妇,以奉天地宗庙社稷。谋于公卿,
咸以宜率由旧典。今使使持节太常彪之、宗正综以礼纳采。”主人曰:“皇帝嘉
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臣从祖弟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未闲教训,衣履若如
人。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太尉参军、都乡侯粪土臣何琦稽首顿首,再拜承诏。”
次问名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两仪配合,承天统物,正位乎内,必俟
令族,重申旧典。今使使持节、太常某,宗正某,以礼问名。”主人曰:“皇帝
嘉命,使者某到,重宣中诏,问臣名族。臣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禄大夫、雩
娄侯祯之遗玄孙,先臣故豫州刺史、关中侯惲之曾孙,先臣故安丰太守、关中侯
睿之孙,先臣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外出自先臣故尚书左丞孔胄之外曾孙,先臣
故侍中、关内侯夷之外孙女,年十七。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纳吉版文曰:
“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人谋龟从,佥曰贞吉,敬从典礼。今使使持节、太常某,
宗正某以礼纳吉。”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太卜元吉。臣陋族
卑鄙,忧惧不堪。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纳徵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
姓之女,有母仪之德,窈窕之姿,如山如河,宜奉宗庙,永承天祚。以玄纁皮帛,
马羊钱璧,以章典祀。今使使侍节、司徒某,太常某,以礼纳徵。”主人曰:
“皇帝嘉命,降婚卑陋,崇以上公,宠以典礼,备物典策。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次请期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谋于公卿,泰筮元龟,罔有不臧,率遵
典礼。今使使持节、太常某,宗正某,以礼请期。”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
某重宣中诏,吉日惟某可迎。臣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亲迎版文曰:“皇帝
曰:咨某官某姓。岁吉月令,吉日惟某,率礼以迎。今使使持节、太保某,太尉
某,以礼迎。”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令月吉辰,备礼以迎。
上公宗卿兼至,副介近臣百两。臣蝼蚁之族,猥承大礼,忧惧战悸。钦承旧章,
肃奉典制。”某稽首承诏,皆如初答。
孝武纳王皇后,其礼亦如之。其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白雁、
白羊各一头,酒米各十二斛。惟纳徵羊一头,玄纁用帛三匹,绛二匹,绢二百匹,
兽皮二枚,钱二百万,玉璧一枚,马六匹,酒米各十二斛。郑玄所谓五雁六礼也。
其珪马之制,备物之数,校太康所奏又有不同云。
古者婚冠皆有醮,郑氏醮文三首具存。
升平八年,台符问“迎皇后大驾应作鼓吹不”。博士胡讷议:“临轩《仪注》
阙,无施安鼓吹处所,又无举麾鸣钟之条。”太常王彪之以为:“婚礼不乐。鼓
吹亦乐之总名。《仪注》所以无者,依婚礼。今宜备设而不作。”时用此议。
永和二年纳后,议贺不。王述云:“婚是嘉礼。《春秋传》曰:‘娶者大吉,
非常吉。’又《传》曰:‘郑子罕如晋,贺夫人。’邻国犹相贺,况臣下邪!如
此,便应贺,但不在三日内耳。今因庙见成礼而贺,亦是一节也。”王彪之议云:
“婚礼不乐不贺,《礼》之明文。《传》称子罕如晋贺夫人,既无《经》文,又
《传》不云礼也。《礼》,取妇三日不举乐,明三日之后自当乐。至于不贺,无
三日之断,恐三日之后故无应贺之礼。”又云:“《礼记》所以言贺取妻者,是
因就酒食而有庆语也。愚谓无直相贺之体,而有礼贶共庆会之义,今世所共行。”
于时竟不贺。
穆帝纳后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范汪问王彪之,答云:“礼无忌月,不敢
以所不见,便谓无之。”博士曹耽、荀讷等并谓无忌月之文,不应有妨。王洽曰:
“若有忌月,当复有忌岁。”
太元十二年,台符问“皇太子既拜庙,朝臣奉贺,应上礼与不?国子博士车
胤云:“百辟卿士,咸预盛礼,展敬拜伏,不须复上礼。惟方伯牧守,不睹大礼,
自非酒牢贡羞,无以表其乃诚,故宜有上礼。犹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
臣奉璧而已。”太学博士庾弘之议:“案咸宁三年始平、濮阳诸王新拜,有司奏
依故事,听京城近臣诸王公主应朝贺者复上礼。今皇太子国之储副,既已崇建,
普天同庆。谓应上礼奉贺。”徐邈同。又引一有元良,庆在于此。封诸王及新宫
上礼,既有前事,亦皆已瞻仰致敬,而又奉觞上寿,应亦无疑也。
江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礼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准况。或者兽取其
威猛有班彩,玉以象德而有温润。寻珪璋亦玉之美者,豹皮采蔚以譬君子。王肃
纳徵辞云:“玄纁束帛,俪皮雁羊。”前汉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亦无
用羊之旨。郑氏《婚物赞》曰“羊者祥也”,然则婚之有羊,自汉末始也。王者
六礼,尚未用焉。是故太康中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玄纁束帛,加羊马二驷。”
武帝泰始十年,将聘拜三夫人、九嫔。有司奏:“礼,皇后聘以谷珪,无妾
媵礼贽之制。”诏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于是临轩,使使持节兼太常拜三
夫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嫔。
汉魏之礼云,公主居第,尚公主者来第成婚。司空王朗以为不可,其后乃革。
太元中,公主纳徵以兽豹皮各一具礼,岂谓婚礼不辨王公之序,故取兽豹以尊崇
其事乎!
《礼》有三王养老胶庠之文,飨射饮酒之制,周末沦废。汉明帝永平二年三
月,帝始率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礼。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
皆祠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太牢。孟冬亦如之。及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天子
亲帅群司行养老之礼。于是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其《仪注》不存,然汉
礼犹在。
武帝泰始六年十二月,帝临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诏曰:“礼仪之废久矣,
乃今复讲肄旧典。”赐太常绢百匹,丞、博士及学生牛酒。咸宁三年,惠帝元康
九年,复行其礼。
魏正始中,齐王每讲经遍,辄使太常释奠先圣先师于辟雍,弗躬亲。及惠帝
明帝之为太子,及愍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奠于太学,太子进爵于先师,中庶子
进爵于颜回。成、穆、孝武三帝,亦皆亲释奠。孝武时,以太学在水南悬远,有
司议依升平元年,于中堂权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子生,有司奏:“应须复二学
生百二十人。太学生取见人六十,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事讫罢。”奏可。
释奠礼毕,会百官六品以上。
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
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赵王伦篡位,
三日会天泉池,诛张林。怀帝亦会天泉池,赋诗。陆机云:“天泉池南石沟引御
沟水,池西积石为禊堂。”本水流杯饮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诏罢三日弄具。
海西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九月九日,马射。或说云“秋,金
之节,讲武习射,象立秋之礼也”。
五礼之别,三曰宾,盖朝宗、觐遇、会同之制是也。自周以下,其礼弥繁。
自秦灭学之后,旧典残缺。汉兴,始使叔孙通制礼,参用先代之仪,然亦往往改
异焉。汉仪有正会礼,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公侯以下执贽夹庭,二
千石以上升殿称万岁,然后作乐宴飨。魏武帝都邺,正会文昌殿,用汉仪,又设
百华灯。
晋氏受命,武帝更定元会仪,《咸宁注》是也。傅玄《元会赋》曰:“考夏
后之遗训,综殷周之典艺,采秦汉之旧仪,定元正之嘉会。”此则兼采众代可知
矣。
《咸宁注》:“先正一日,有司各宿设。夜漏未尽十刻,群臣集到,庭燎起
火。上贺,起,谒报,又贺皇后。还,从云龙东中华门入,诣东阁下,便坐。漏
未尽七刻,百官及受贽郎官以下至计吏皆入立其次,其陛卫者如临轩仪。漏未尽
五刻,谒者、仆射、大鸿胪各各奏群臣就位定。漏尽,侍中奏外办。皇帝出,钟
鼓作,百官皆拜伏。太常导皇帝升御坐,钟鼓止,百官起。大鸿胪跪奏‘请朝贺’。
掌礼郎赞‘皇帝延王登’。大鸿胪跪赞‘藩王臣某等奉白璧各一,再拜贺’。
太常报’王悉登’。谒者引上殿,当御坐。皇帝兴,王再拜。皇帝坐,复再拜。
跪置璧御坐前,复再拜。成礼讫,谒者引下殿,还故位。掌礼郎赞‘皇帝延太尉
等’。于是公、特进、匈奴南单于、金紫将军当大鸿胪西,中二千石、二千石、
千石、六百石当大行令西,皆北面伏。鸿胪跪赞‘太尉、中二千石等奉璧、皮、
帛、羔、雁、雉,再拜贺’。太常赞‘皇帝延公等登’。掌礼引公至金紫将军上
殿。皇帝兴,皆再拜。皇帝坐,又再拜。跪置璧皮帛御坐前,复再拜。成礼讫,
谒者引下殿,还故位。公置璧成礼时,大行令并赞殿下,中二千石以下同。成礼
讫,以贽授贽郎,郎以璧帛付谒者,羔、雁、雉付太官。太乐令跪请奏雅乐,乐
以次作。乘黄令乃出车,皇帝罢入,百官皆坐。昼漏上水六刻,诸蛮夷胡客以次
入,皆再拜讫,坐。御入后三刻又出,钟鼓作。谒者、仆射跪奏‘请群臣上’。
谒者引王公二千石上殿,千石、六百石停本位。谒者引王诣樽酌寿酒,跪授侍中,
侍中跪置御坐前。王还。王自酌置位前。谒者跪奏‘藩王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
万岁寿’。四厢乐作,百官再拜。已饮,又再拜。谒者引王等还本位。陛下者传
就席,群臣皆跪诺。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各于殿上上寿酒。登歌乐升,太官又
行御酒。御酒升阶,太官令跪授侍郎,侍郎跪进御坐前。乃行百官酒。太乐令跪
奏‘奏登歌’,三终乃降。太官令跪请具御饭,到阶,群臣皆起。太官令持羹跪
授司徒,持饭跪授大司农,尚食持案并授持节,持节跪进御坐前。群臣就席。太
乐令跪奏‘奏食举乐’。太官行百官饭案遍。食毕,太乐令跪奏‘请进乐’。乐
以次作。鼓吹令又前跪奏‘请以次进众妓’。乃召诸郡计吏前,受敕戒于阶下。
宴乐毕,谒者一人跪奏‘请罢退’。钟鼓作,群臣北面再拜,出。”然则,夜漏
未尽七刻谓之晨贺。昼漏上三刻更出,百官奉寿酒,谓之昼会。别置女乐三十人
于黄帐外,奏房中之歌。
江左多虞,不复晨贺。夜漏未尽十刻,开宣阳门,至平旦始开殿门,昼漏上
五刻,皇帝乃出受贺。皇太子出会者,则在三恪下王公上。正旦元会,设白兽樽
于殿庭,樽盖上施白兽,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案礼,白兽樽乃杜举
之遗式也,为白兽盖,是后代所为,示忌惮也。
魏制,藩王不得朝觐。魏明帝时,有朝者皆由特恩,不得以为常。及泰始中,
有司奏:“诸侯之国,其王公以下入朝者,四方各为二番,三岁而周,周则更始。
若临时有故,却在明年。明年来朝之后,更满三岁乃复朝,不得违本数。朝礼皆
亲执璧,如旧朝之制。不朝之岁,各遣卿奉聘。”奏可。江左王侯不之国,其有
受任居外,则同方伯刺史二千石之礼,亦无朝聘之制,故此礼遂废。
汉以高帝十月定秦,且为岁首。至武帝,虽改用夏正,然每月朔朝,至于十
月朔,犹常飨会。其仪,夜漏未尽七刻,受贺及贽。公侯璧,中二千石、二千石
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三公奉璧上殿御坐前,北面。太常赞曰‘
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百官皆贺,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
举觞,御食,司徒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
如元正之仪。魏晋则冬至日受方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献岁之旦。
古者帝王莫不巡狩。魏文帝值天下三分,方隅多事,皇舆亟动,役无宁岁,
盖应时之务,非旧章也。明帝凡三东巡狩,所过存问高年,恤疾苦,或赐谷帛,
有古巡幸之风焉。齐王正始元年,巡洛阳县,赐高年力田各有差。
及武帝泰始四年,诏刺史二千石长吏曰:“古之王者,以岁时巡狩方岳,其
次则二伯述职,不然则行人顺省。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下情上通,上指远
谕,至于鳏寡,罔不得所,用垂风遗烈,休声犹存。朕在位累载,如临深川,夙
兴夕惕,明发不寝,坐而待旦,思四方水旱灾眚,为之怛然。勤躬约己,欲令事
事当宜。常恐众吏用情,诚心未著,万机兼猥,虑有不周,政刑失谬,而弗获备
览。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惟岁之不易,未遑卜征巡省之事,下之未乂,其何以
恤之。今使使持节侍中副给事黄门侍郎衔命四出,周行天下,亲见刺史二千石长
吏,申谕朕心,访求得失损益诸宜,观省政教,问人间患苦。周典有之曰:‘其
万姓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bao6*乱作慝犯令为一书,其
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每国辨异之,以返命于王。’旧
章前训,今率由之。还具条奏,俾朕昭然鉴于幽远,若亲行焉。大夫君子,其各
悉乃心,敬乃事,嘉言令图,苦言至戒,与使者尽之,无所隐讳。方将虑心以俟,
其勉哉勖之,称朕意焉。”
新礼,巡狩方岳,柴望告设壝宫如礼。诸侯之觐者,宾及执贽皆如朝仪,而
不建旗。挚虞以为:“觐礼,诸侯觐天子,各建其旗。旗章所以殊爵命,示等威。
《诗》称‘君子至止,言观其旗’。宜定新礼,建旗如旧礼。”诏可其议。然终
晋代,其礼不行。
封禅之说,经典无闻。礼有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而凤皇
降,龟龙格。天子所以巡狩,至于方岳,燔柴祭天,以告其成功,事似而非也。
谶纬诸说皆云,王者封泰山,禅梁甫,易姓纪号。秦汉行其典,前史各陈其制矣。
魏文帝黄初中,护军蒋济奏曰:“夫帝王大礼,巡狩为先;昭祖扬祢,封禅
为首。是以自古革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刊无竟之名,纪天人之际者
也。故司马相如谓有文以来,七十二君,或顺所繇于前,谨遗教于后。太史公曰,
主上有圣明而不宣布,有司之过也。然则元功懿德,不刊梁山之石,无以显帝王
之功,示兆庶不朽之观也。语曰,‘当君而叹尧舜之美,譬犹人子对厥所生而誉
他人之父’。今大魏承百王之弊乱,拯流遁之艰厄,接千载之衰绪,继百代之废
业。始自武文,至于圣躬,所以参成天地之道,纲维人神之化。上天报应,嘉瑞
显祥,以比往古,无所取喻。至于历世迄今,未废大礼。虽志在扫尽残盗,荡涤
余秽,未遑斯事。若尔,三苗屈强于江海,大舜当废东巡之仪;徐夷跳梁于淮泗,
周成当止岱岳之礼。且去岁破吴虏于江汉,今兹屠蜀贼于陇右,其震荡内溃,在
不复淹,无累于封禅之事也。此仪久废,非仓卒所定。宜下公卿,广撰其礼,卜
年考时,昭告上帝,以副天下之望。臣待罪军旅,不胜大愿,冒死以闻。”诏曰:
“闻蒋济斯言,使吾汗出流足。自开辟以来,封禅者七十余君耳。故太史公曰,
虽有受命之君,而功有不洽,是以中间旷远者千有馀年,近者数百载,其仪阙不
可得记。吾何德之修,敢庶兹乎!济岂谓世无管仲,以吾有桓公登泰山之志乎!
吾不欺天也。济之所言,华则华矣,非助我者也。公卿侍中尚书常侍省之而已,
勿复有所议,亦不须答诏也。”天子虽距济议,而实使高堂隆草封禅之仪,以天
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礼,会隆卒,不复行之。
及武帝平吴,混一区宇,太康元年九月庚寅,尚书令卫瓘、尚书左仆射山涛、
右仆射魏舒、尚书刘寔、司空张华等奏曰:“臣闻肇自生灵,则有后辟,年载之
数,莫之能纪。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可知者
十有四焉。沈沦寂寞,曾无遗声者,不可胜记。大晋之德,始自重黎,实佐颛顼,
至于夏商,世序天地。其在于周,不失其绪。金德将升,世济明圣,外平蜀汉,
海内归心,武功之盛,实由文德。至于陛下,受命践阼,弘建大业,群生仰流。
惟独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负固,历代不宾。神谋独断,命将出讨,兵威暂加,数
旬荡定。羁其鲸鲵,赦其罪逆,云覆雨施,八方来同,声教所被,达于四极。虽
黄轩遐征,大禹远略,周之奕世,何以尚今!若夫玄石素文,底号前载,象以数
表,言以事告,虽古《河图洛书》之徵,不是过也。宜宣大典,礼中岳,封泰山,
禅梁父,发德号,明至尊,享天休,笃黎庶,勒千载之表,播流后之声,俾百世
之下,莫不兴起。斯帝王之盛业,天人之至望也。”诏曰:“今逋寇虽殄,外则
障塞有警,内则百姓未宁,此盛德之事,所未议也。”
瓘等又奏曰:“今东渐于海,西被流沙,大漠之阴,日南北户,莫不通属,
芒芒禹迹,今实过之。天人之道已周,巍巍之功已著,宜修礼地祗,登封泰山,
致诚上帝,以答人神之愿也。乞如前奏。”诏曰:“今阴阳未和,刑政未当,百
姓未得其所,岂可以勒功告成邪!”诏不许。
瓘等又奏曰:“臣闻处帝王之位者,必有历运之期,天命之应;济兆庶之功
者,必有盛德之容,告成之典。无不可诬,有不敢让,自古道也。而明诏谦冲,
屡辞其礼,虽盛德攸在,推而未居。夫三公职典天地,实掌人物,国之大事,取
议于此。故汉氏封禅,非是官也,不在其事。臣等前奏,盖陈祖考之功,天命又
应,陛下之德,合同四海,迹古考今,宜修此礼。至于克定岁月,须五府上议,
然后奏闻。”诏曰:“虽荡清江表,皆临事者之劳,何足以告成。方望群后思隆
大化,以宁区夏,百姓获乂,与之休息。斯朕日夜之望,无所复下诸府矣。”
瓘等又奏:“臣闻唐虞三代济世弘功之君,莫不仰承天休,俯协人志,登介
丘,履梁父,未有辞焉者,盖不可让也。今陛下勋高百王,德无与二,茂绩宏规,
巍巍之业,固非臣等所能究论。而圣旨劳谦,屡自抑损,时至弗应,推美不居,
阙皇代之上仪,塞灵祗之款望,何以使大晋之典谟,同风于三五?臣等诚不敢奉
诏,请如前奏施行。”诏曰:“方当共思弘道,以康庶绩,且俟他年,无所复纷
纭也。”
王公有司又奏:“自古圣明,光宅四海,封禅名山,著于史籍,作者七十四
君矣。舜禹之有天下也,巡狩四岳,躬行其道。《易》著观俗省方,《礼》有升
中于天,《诗》颂陟其高山,皆载在方策。文王为西伯以服事殷,周公以鲁藩列
于诸侯,或享于岐山,或有事泰山,徒以圣德,犹得为其事。自是以来,功薄而
僣其义者,不可胜数。号谥不泯,以至于今。况高祖宣皇帝肇开王业,海外有截;
世宗景皇帝济以大功,辑宁区夏;太祖文皇帝受命造晋,荡定蜀汉;陛下应期龙
兴,混一六合,泽被群生,威震无外。昔汉氏失统,吴蜀鼎峙,兵兴以来,近将
百年,地险俗殊,人望绝塞。今不羁之寇,二代而平,非聪明神武,先天弗违,
孰能巍巍其有成功若兹者欤!臣等幸以千载得遭运会,亲服大化,目睹太平,至
公至美,谁与为让。宜祖述先朝,宪章古昔,勒功岱岳,登封告成,弘礼乐之制,
正三雍之典,扬名万世,以显祖宗。是以不胜大愿,敢昧死以闻。请告太常,具
礼仪复上。”诏曰:“所议诚列代之盛事也,然方今未可以尔。”便报绝之。
哀帝即位,欲尊崇章皇太妃。桓温议宜称太夫人。尚书仆射江虨议曰:
“虞舜体仁孝之性,尽事亲之礼,贵为天王,富有四海,而瞽叟无立锥之地,一
级之爵。蒸蒸之心,昊天罔极,宁当忍父卑贱,不以徽号显之,岂不以子无爵父
之道,理穷义屈,靡所厝情者哉!《春秋经》曰‘纪季姜归于京师’,《传》曰
‘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言子尊不加父母也。或以为子尊不
加父母,则武王何以追王太王、王季、文王乎?周之三王,德配天地,王迹之兴,
自此始也。是以武王仰寻前绪,遂奉天命,追崇祖考,明不以子尊加父母也。案
《礼》‘幼不诔长,贱不诔贵’,幼贱犹不得表彰长贵,况敢锡之以荣命邪!汉
祖感家令之言而尊太公,荀悦以为孝莫大于严父,而以子贵加之父母,家令之言
过矣。爰逮孝章,不上贾贵人以尊号,而厚其金宝币帛,非子道之不至也,盖圣
典不可逾也。当春秋时,庶子承国,其母得为夫人。不审直子命母邪,故当告于
宗祧以先君之命命之邪?窃见诏书,当临轩拜授贵人为皇太妃。今称皇帝策命命
贵人,斯则子爵母也。贵人北面拜受,斯则母臣子也。天尊地卑,名位定矣,母
贵子贱,人伦序矣。虽欲加崇贵人,而实卑之;虽显明国典,而实废之。且人主
举动,史必书之。如当载之方策,以示后世,无乃不顺乎!窃谓应告显宗之庙,
称贵人仁淑之至,宜加殊礼,以酬鞠育之惠。奉先灵之命,事不在己。妃后虽是
配君之名,然自后以下有夫人九嫔,无称妃焉。桓公谓宜进号太夫人,非不允也。
如以夫人为少,可言皇太夫人。皇,君也,君太夫人于名礼顺矣。”帝特下诏拜
皇太妃。三月丙辰,使兼太保王恬授玺绶仪服,一如太后。又诏曰:“朝臣不为
太妃敬,为合礼不?”太常江逌议:“位号不极,不应尽敬。”
孝武追崇会稽郑太妃为简文太后,诏问“当开墓不”。王珣答:“据三祖追
赠及中宗敬后,并不开墓位,更为茔域制度耳。”
褚太后临朝时,议褚裒进见之典。蔡谟、王彪之并以:“虞舜、汉高祖犹执
子道,况后乎!王者父无拜礼。”尚书八座议以为:“纯子则王道缺,纯臣则孝
道亏。谓公庭如臣,私觌则严父为允。”
汉魏故事,皇太子称臣。新礼以太子既以子为名,而又称臣,臣子兼称,于
义不通,除太子称臣之制。挚虞以为:“《孝经》‘资于事父以事君’,义兼臣
子,则不嫌称臣,宜定新礼皇太子称臣如旧。”诏从之。
太宁三年三月戊辰,明帝立皇子衍为皇太子。癸巳,诏曰:“礼无生而贵者,
故帝元子方之于士。而汉魏以来,尊崇储贰,使官属称臣,朝臣咸拜,此甚无谓。
吾昔在东宫,未及启革。今衍幼冲之年,便臣先达,将令日习所见,谓之自然,
此岂可以教之邪!主者其下公卿内外通议,使必允礼中。”尚书令卞壸议以为:
“《周礼》王后太子不会,明礼同于君,皆所以重储贰,异正嫡。苟奉之如君,
不得不拜矣。太子若存谦冲,故宜答拜。臣以为皇太子之立,郊告天地,正位储
宫,岂得同之皇子揖让而已。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从之。
太元中,尚书符问王公已下见皇太子仪及所衣服。侍中领国子博士车胤议:
“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案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笺庆太子,
称叩头死罪,此则拜之证也。又太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壸谓宜稽则汉魏,阖
朝同拜。其朱衣冠冕,惟施之天朝,宜褠帻而已。”朝议多同。
太元十二年,议二王后与太子先后。博士庾弘之及尚书参议,并以为:“陈
留,国之上宾。皇太子虽国之储贰,犹在臣位,陈留王坐应在太子上。”陈留王
劢表称疾病积年,求放罢,诏礼官博士议之。博士曹耽云:“劢为祭主而无执祭
之期,宜与穆子、孟挚事同。”王彪之云:“二王之后,不宜轻致废立。记传未
见有已为君而疾病退罢者,当知古无此礼。孟絷、穆子是方应为君,非陈留之比。”
咸康四年,成帝临轩,遣使拜太傅、太尉、司空。《仪注》,太乐宿悬于殿
庭。门下奏,非祭祀宴飨,则无设乐之制。太常蔡谟议曰:“凡敬其事则备其礼,
礼备则制有乐。乐者,所以敬事而明义,非为耳目之娱,故冠亦用之,不惟宴飨。
宴飨之有乐,亦所以敬宾也。故郤至使楚,楚子飨之,郤至辞曰:‘不忘先君之
好,贶之以大礼,重之以备乐。’寻斯辞也,则宴乐之意可知矣。公侯大臣,人
君所重,故御坐为起,在舆为下,言称伯舅。《传》曰‘国卿,君之贰也’,是
以命使之日,御亲临轩,百僚陪列,此即敬事之意也。古者,天王飨下国之使,
及命将帅,遣使臣,皆有乐。故《诗序》曰:‘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又曰:
‘《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皆作乐而歌之。今
命大使,拜辅相,比于下国之臣,轻重殊矣。轻诚有之,重亦宜然。故谓临轩遣
使,宜有金石之乐。”议奏从焉。
汉魏故事,王公群妾见于夫人,夫人不答拜。新礼以为礼无不答,更制妃公
侯夫人答妾拜。挚虞以为:“礼,妾事女君如妇之事姑,妾服女君期,女君不报,
则敬与妇同而又加贱也。名位不同,本无酬报。礼无不答,义不谓此。先圣殊嫡
庶之别,以绝陵替之渐。峻明其防,犹有僣违。宜定新礼,自如其旧。”诏可其
议。
五礼之别,其四曰军,所以和外宁内,保大定功者也。但兵者凶事,故因搜
狩而习之。
汉仪,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
舆御戎路,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
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
曰貙刘。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既还,公卿已下陈雒阳前街,乘
舆到,公卿已下拜,天子下车,公卿亲识颜色,然后还宫。古语曰在车下车,则
惟此时施行。汉世率以为常。至献帝建安二十一年,魏国有司奏:“古四时讲武,
皆于农隙。汉西京承秦制,三时不讲,惟十月都讲。今金革未偃,士众素习,可
无四时讲武。但以立秋择吉日大朝车骑,号曰阅兵,上合礼名,下承汉制。”奏
可。是冬,阅兵,魏王亲执金鼓以令进退。延康元年,魏文帝为魏王。是年六月
立秋,阅兵于东郊,公卿相仪,王御华盖,亲令金鼓之节。魏明帝太和元年十月,
又阅兵。
武帝泰始四年九月,咸守元年,太康四年,六年冬,皆自临宣武观,大阅众
军,然不自令进退也。自惠帝以后,其礼遂废。元帝太兴四年,诏左右卫及诸营
教习,依大习仪作雁羽仗。成帝咸和中,诏内外诸军戏兵于南郊之场,故其地因
名斗场。自后藩镇桓、庾诸方伯往往阅习,然朝廷无事焉。
汉魏故事,遣将出征,符节郎授节钺于朝堂。其后荀顗等所定新礼,遣将,
御临轩,尚书受节钺,依古兵书跪而推毂之义也。
五礼之别,其五曰嘉,宴飨冠婚之道于是乎备。周末崩离,宾射宴飨之则罕
复能行,冠婚饮食之法又多迁变。
《周礼》虽有服冕之数,而无天子冠文。又《仪礼》云,公侯之有冠礼,夏
之末造也。王、郑皆以为夏末上下相乱,篡弑由生,故作公侯冠礼,则明无天子
冠礼之审也。大夫又无冠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周人年五十而
有贤才,则试以大夫之事,犹行士礼也。故筮日筮宾,冠于阼以著代,醮于客位,
三加弥尊,皆士礼耳。
然汉代以来,天子诸侯颇采其仪。正月甲子若丙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
冠礼是也。汉顺帝冠,又兼用曹褒新礼,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爵弁、武弁,次
通天,皆于高庙,以礼谒见世祖庙。王公已下,初加进贤而已。案此文,始冠缁
布,从古制也,冠于宗庙是也。
魏天子冠一加。其说曰:“士礼三加,加有成也。至于天子诸侯无加数之文
者,将以践阼临下,尊极德备,岂得与士同也。魏氏太子再加,皇子王公世子乃
三加。孙毓以为一加再加,皆非也。
《礼》醮辞曰:“令月吉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案鲁襄公冠以冬,汉
惠帝冠以三月,明无定月。而后汉以来,帝加元服咸以正月。及咸宁二年秋闰九
月,遣使冠汝南王柬,此则非必岁首。
礼冠于庙,然武、惠冠太子,太子皆即庙见,斯亦拟在庙之仪也。穆帝、孝
武将冠,皆先以币告庙,讫又庙见也。
惠帝之为太子,将冠,武帝临轩,使兼司徒高阳王珪加冠,兼光禄大夫屯骑
校尉华暠赞冠。
江左诸帝将冠,金石宿设,百僚陪位。又豫于殿上铺大床,御府令奉冕、帻、
簪导、衮服以授侍中常侍,太尉加帻,太保加冕。将加冕,太尉跪读祝文曰: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皇帝穆穆,思弘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遵祖考,
永永无极。眉寿惟祺,介兹景福。”加冕讫,侍中系玄紞,侍中脱帝绛纱服,加
衮服冕冠。事毕,太保率群臣奉觞上寿,王公以下三称万岁乃退。案《仪注》,
一加帻冕而已。
泰始十年,南宫王承年十五,依旧应冠。有司议奏:“礼,十五成童,国君
十五而生子,以明可冠之宜。又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于是制诸王十五而
冠,不复加使命。
王彪之云,《礼》、《传》冠皆在庙。案成帝既加元服,车驾出拜于太庙,
以告成也。盖亦犹拟在庙之仪。
魏齐王正始四年,立皇后甄氏,其仪不存。
武帝咸宁二年,临轩,遣太尉贾充策立皇后杨氏,纳悼后也。因大赦,赐王
公以下各有差,百僚上礼。
太康八年,有司奏:“婚礼纳徵,大婚用玄纁束帛,加珪,马二驷。王侯玄
纁束帛,加璧,乘马。大夫用玄纁束帛,加羊。古者以皮马为庭实,天子加以谷
珪,诸侯加大璋,可依周礼改璧用璋,其羊雁酒米玄纁如故。诸侯婚礼,加纳采、
告期、亲迎各帛五匹,及纳徵马四匹,皆令夫家自备。惟璋,官为具致之。”尚
书朱整议:“案魏氏故事,王娶妃、公主嫁之礼,天子诸侯以皮马为庭实,天子
加以谷珪,诸侯加以大璋。汉高后制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
斤,马四匹。魏氏王娶妃、公主嫁之礼,用绢百九十匹。晋兴,故事用绢三百匹。”
诏曰:“公主嫁由夫氏,不宜皆为备物,赐钱使足而已。惟给璋,余如故事。”
成帝咸康二年,临轩,遣使持节、兼太保、领军将军诸葛恢,兼太尉、护军
将军孔愉,六礼备物,拜皇后杜氏。即日入宫,帝御太极殿,群臣毕贺。贺,非
礼也。王者婚礼,礼无其制。《春秋》“祭公逆王后于纪”,《穀梁》、《左氏
传》说与《公羊》又不同。而自汉魏遗事,并皆阙略。武、惠纳后,江左又无复
《仪注》。故成帝将纳杜后,太常华恒始与博士参定其仪。据杜预《左氏传》说,
主婚是供其婚礼之币而已。又,周灵王求婚于齐,齐侯问于晏桓子,桓子对曰:
“夫妇所生若如人,姑姊妹则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如人。”此则天子之命自得下
达,臣下之答径自上通。先儒以为丘明详录其事,盖为王者婚娶之礼也。故成帝
临轩,遣使称制拜后,然其《仪注》又不具存。
康帝建元元年,纳皇后褚氏,而《仪注》陛者不设旄头。殿中御史奏:“今
迎皇后,依成恭皇后入宫御物,而《仪注》至尊衮冕升殿,旄头不设,求量处。
又案,昔迎恭皇后,惟作青龙旗,其余皆即御物。今当临轩遣使,而立五牛旗,
旄头罼罕并出即用,故致今阙。”诏曰:“所以zheng6*法服、升太极者,以敬
其始,故备其礼也。今云何更阙所重而撤法物邪!又恭后神主入庙,先帝诏后
礼宜降,不宜建五牛旗,而今犹复设之邪!既不设五牛旗,则旄头罼罕之物
易具也。”又诏曰:“旧制既难准,且于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
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举,其余兼副杂器停之。”
穆帝升平元年,将纳皇后何氏。太常王彪之大引经传及诸故事以定其礼,深
非《公羊》婚礼不称主人之义。又曰:‘王者之于四海,无不臣妾,虽复父兄之
亲,师友之贤,皆纯臣也。夫崇三纲之始,以定乾坤之仪,安有天父之尊,而称
臣下之命以纳伉俪。安有臣下之卑,而称天父之名以行大礼。远寻古礼,无王者
此制;近求史籍,无王者此比。于情不安,于义不通。案咸宁二年,纳悼皇后时,
弘训太后母临天下,而无命戚属之臣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又考大晋已行之事,
咸宁故事不称父兄师友,则咸康华恒所上礼合于旧。臣愚谓今纳后仪制。宜一依
咸康故事。”于是从之。华恒所定之礼,依汉旧及晋已行之制,故彪之多从咸康,
由此也。惟以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而咸康群臣贺,为失礼。故但依咸宁上礼,
不复贺。其告庙六礼版文等仪,皆彪之所定也。其纳采版文玺书曰:“皇帝咨前
太尉参军何琦。浑元资始,肇经人伦,爰及夫妇,以奉天地宗庙社稷。谋于公卿,
咸以宜率由旧典。今使使持节太常彪之、宗正综以礼纳采。”主人曰:“皇帝嘉
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臣从祖弟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未闲教训,衣履若如
人。钦承旧章,肃奉典制。前太尉参军、都乡侯粪土臣何琦稽首顿首,再拜承诏。”
次问名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两仪配合,承天统物,正位乎内,必俟
令族,重申旧典。今使使持节、太常某,宗正某,以礼问名。”主人曰:“皇帝
嘉命,使者某到,重宣中诏,问臣名族。臣族女父母所生,先臣故光禄大夫、雩
娄侯祯之遗玄孙,先臣故豫州刺史、关中侯惲之曾孙,先臣故安丰太守、关中侯
睿之孙,先臣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外出自先臣故尚书左丞孔胄之外曾孙,先臣
故侍中、关内侯夷之外孙女,年十七。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纳吉版文曰:
“皇帝曰:咨某官某姓。人谋龟从,佥曰贞吉,敬从典礼。今使使持节、太常某,
宗正某以礼纳吉。”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太卜元吉。臣陋族
卑鄙,忧惧不堪。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纳徵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
姓之女,有母仪之德,窈窕之姿,如山如河,宜奉宗庙,永承天祚。以玄纁皮帛,
马羊钱璧,以章典祀。今使使侍节、司徒某,太常某,以礼纳徵。”主人曰:
“皇帝嘉命,降婚卑陋,崇以上公,宠以典礼,备物典策。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次请期版文曰:“皇帝曰:咨某官某姓。谋于公卿,泰筮元龟,罔有不臧,率遵
典礼。今使使持节、太常某,宗正某,以礼请期。”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
某重宣中诏,吉日惟某可迎。臣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次亲迎版文曰:“皇帝
曰:咨某官某姓。岁吉月令,吉日惟某,率礼以迎。今使使持节、太保某,太尉
某,以礼迎。”主人曰:“皇帝嘉命,使者某重宣中诏,令月吉辰,备礼以迎。
上公宗卿兼至,副介近臣百两。臣蝼蚁之族,猥承大礼,忧惧战悸。钦承旧章,
肃奉典制。”某稽首承诏,皆如初答。
孝武纳王皇后,其礼亦如之。其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白雁、
白羊各一头,酒米各十二斛。惟纳徵羊一头,玄纁用帛三匹,绛二匹,绢二百匹,
兽皮二枚,钱二百万,玉璧一枚,马六匹,酒米各十二斛。郑玄所谓五雁六礼也。
其珪马之制,备物之数,校太康所奏又有不同云。
古者婚冠皆有醮,郑氏醮文三首具存。
升平八年,台符问“迎皇后大驾应作鼓吹不”。博士胡讷议:“临轩《仪注》
阙,无施安鼓吹处所,又无举麾鸣钟之条。”太常王彪之以为:“婚礼不乐。鼓
吹亦乐之总名。《仪注》所以无者,依婚礼。今宜备设而不作。”时用此议。
永和二年纳后,议贺不。王述云:“婚是嘉礼。《春秋传》曰:‘娶者大吉,
非常吉。’又《传》曰:‘郑子罕如晋,贺夫人。’邻国犹相贺,况臣下邪!如
此,便应贺,但不在三日内耳。今因庙见成礼而贺,亦是一节也。”王彪之议云:
“婚礼不乐不贺,《礼》之明文。《传》称子罕如晋贺夫人,既无《经》文,又
《传》不云礼也。《礼》,取妇三日不举乐,明三日之后自当乐。至于不贺,无
三日之断,恐三日之后故无应贺之礼。”又云:“《礼记》所以言贺取妻者,是
因就酒食而有庆语也。愚谓无直相贺之体,而有礼贶共庆会之义,今世所共行。”
于时竟不贺。
穆帝纳后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范汪问王彪之,答云:“礼无忌月,不敢
以所不见,便谓无之。”博士曹耽、荀讷等并谓无忌月之文,不应有妨。王洽曰:
“若有忌月,当复有忌岁。”
太元十二年,台符问“皇太子既拜庙,朝臣奉贺,应上礼与不?国子博士车
胤云:“百辟卿士,咸预盛礼,展敬拜伏,不须复上礼。惟方伯牧守,不睹大礼,
自非酒牢贡羞,无以表其乃诚,故宜有上礼。犹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
臣奉璧而已。”太学博士庾弘之议:“案咸宁三年始平、濮阳诸王新拜,有司奏
依故事,听京城近臣诸王公主应朝贺者复上礼。今皇太子国之储副,既已崇建,
普天同庆。谓应上礼奉贺。”徐邈同。又引一有元良,庆在于此。封诸王及新宫
上礼,既有前事,亦皆已瞻仰致敬,而又奉觞上寿,应亦无疑也。
江左以来,太子婚,纳徵礼用玉璧一,兽皮二,未详何所准况。或者兽取其
威猛有班彩,玉以象德而有温润。寻珪璋亦玉之美者,豹皮采蔚以譬君子。王肃
纳徵辞云:“玄纁束帛,俪皮雁羊。”前汉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亦无
用羊之旨。郑氏《婚物赞》曰“羊者祥也”,然则婚之有羊,自汉末始也。王者
六礼,尚未用焉。是故太康中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玄纁束帛,加羊马二驷。”
武帝泰始十年,将聘拜三夫人、九嫔。有司奏:“礼,皇后聘以谷珪,无妾
媵礼贽之制。”诏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于是临轩,使使持节兼太常拜三
夫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嫔。
汉魏之礼云,公主居第,尚公主者来第成婚。司空王朗以为不可,其后乃革。
太元中,公主纳徵以兽豹皮各一具礼,岂谓婚礼不辨王公之序,故取兽豹以尊崇
其事乎!
《礼》有三王养老胶庠之文,飨射饮酒之制,周末沦废。汉明帝永平二年三
月,帝始率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礼。郡国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
皆祠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太牢。孟冬亦如之。及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天子
亲帅群司行养老之礼。于是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其《仪注》不存,然汉
礼犹在。
武帝泰始六年十二月,帝临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诏曰:“礼仪之废久矣,
乃今复讲肄旧典。”赐太常绢百匹,丞、博士及学生牛酒。咸宁三年,惠帝元康
九年,复行其礼。
魏正始中,齐王每讲经遍,辄使太常释奠先圣先师于辟雍,弗躬亲。及惠帝
明帝之为太子,及愍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奠于太学,太子进爵于先师,中庶子
进爵于颜回。成、穆、孝武三帝,亦皆亲释奠。孝武时,以太学在水南悬远,有
司议依升平元年,于中堂权立行太学。于时无复国子生,有司奏:“应须复二学
生百二十人。太学生取见人六十,国子生权铨大臣子孙六十人,事讫罢。”奏可。
释奠礼毕,会百官六品以上。
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
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赵王伦篡位,
三日会天泉池,诛张林。怀帝亦会天泉池,赋诗。陆机云:“天泉池南石沟引御
沟水,池西积石为禊堂。”本水流杯饮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诏罢三日弄具。
海西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九月九日,马射。或说云“秋,金
之节,讲武习射,象立秋之礼也”。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说唐后传-第26回-小将军献平辽论-瞒天计贞观过海
《说唐全传》 诗曰: &nb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旧五代史》 ◎天文志 (案:《天文志序卷八 宣帝纪第八
《汉书》 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卷三十八 宦者传第二十六
《新五代史》 呜呼,自古宦、女之祸深矣!明者未卷三十五 蜀书五
《裴注三国志》 ◎诸葛亮传第五 诸葛亮字孔包法利夫人(上)-第一部-08
《包法利夫人》 城复活(上)-第一部-45
《复活》 聂茶花女(上)-09
《茶花女》 &卷一百六十九 列传第九十四
《新唐书》 ◎杜裴李韦 杜黄裳,字遵素序 鼓架部
《乐府杂录》 乐有笛、拍板、答鼓,即腰鼓也,两说唐三传-第35回-薛丁山身陷洪水阵-程咬金三请樊梨花
《说唐全传》 适才话言不表.再言次日天明,大唐元帅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十二
《元史》 ○赛典赤赡思丁(子纳速剌丁 忽卷三十二 张福娘一心贞守 朱天锡万里符名
《二刻拍案惊奇》 诗云: 耕牛无宿草,仓鼠有卷十六 说
《柳宗元集》 ○天说(韩文公登华而哭,有悲丝泣说唐三传-第10回-空城计君臣受困-宝同一困锁阳城
《说唐全传》 不讲外面宝庆攻关,且说小番报进来了: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菜根谭》说唐前传-第06回-樊建威冒雪访良朋-单雄信挥金全义友
《说唐全传》 再说叔宝恐雄信赶来,走了一夜,自觉头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三国演义》 却说当夜两兵混战,直到天明,各自卷三百一十六 列传第七十五
《宋史》 ○包拯 吴奎 赵抃(子屼)唐卷十八 列传第十二
《梁书》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