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三传-第31回-樊梨花无心弑父-妹子有意诛兄
作者:不详
话说樊梨花见薛丁山收兵进关,却自鸣金收兵进到关中,来到内衙,樊洪说:"女儿今日出兵,胜败如何?"樊梨花说:"爹爹,孩儿今日开兵,会着薛丁山,被女儿连败他数阵,得胜而回."老将听了大喜,说:"幸得女儿法术精通,以泄吾忿,明日必要把薛丁山擒了."小姐道:"爹爹呀,孩儿奉师父之命,说我与薛丁山有宿世姻缘.女儿犹恐薛丁山亦如杨藩之丑,今阵上见薛丁山才貌出众,武艺超群,是以孩儿不忍加害.恐负师父所嘱,故此把终身相许,放他回营,明日必来说合.万望爹爹垂允,归顺唐朝,不知爹爹意下如何?"
樊洪不听此言犹可,一听此言,圆睁怪眼,怒发冲冠,骂声:"无耻贱人,那有此理!婚姻自有父母作主,岂有女儿阵上招亲,不顾廉耻.你这贱人留你何用?"遂拔出腰间宝剑,望女儿头上砍来.樊梨花见父亲发怒,连忙躲避,不敢走近身前.小姐看来,势头不好,没法遮护,只得也拔出剑来招架.那老将一发大怒,连声大骂:"小贱人,你敢来弑父么?吃我一剑!"正要砍将过去,谁想脚上穿的皮靴一滑,将身一闪,一交跌去,刚撞着小姐剑尖上,正中咽喉,"扑通"一声,跌倒在地,呜呼身亡.小姐见了,吓得魂不附体,忙抱住大哭道:"非是女儿有心弑父,事出无心,不想弄假成真."早有人报知樊龙.樊虎.兄弟闻知俱大怒,一同提了宝剑,赶进内衙,大骂道:"你这小贱人,为何弑了父亲,忤逆不孝?饶你不得.吃我一刀!"小姐看见来得凶猛,也把宝剑架住,哭诉道:"二位哥哥,且休动手,容我一言.天理昭彰,岂敢luan6*伦弑逆.因父亲要杀小妹,妹子把剑架住逃走,刚是父亲一交跌倒,撞着小妹剑尖而亡.两旁有家人共见,望乞哥哥饶恕错误之罪."樊龙.樊虎道:"父亲虽则错误,死在你手,饶你不得."于是举刀乱砍.小姐无奈,把剑相迎.兄妹三人,在内衙混战.战到三十回合,樊龙措手不及,被樊梨花斩了.樊虎大嚷道:"反了!反了!"叫声未绝,也被一剑砍死,这叫做有意诛兄,无心弑父.樊梨花暗想:杀死二兄,出于家门不幸;骨肉相残,迫于势不两立,如何是好?放声大哭.老夫人闻知,吓得魂飞天外,连忙走到,见了三个尸骸,好不痛心,遂大哭道:"樊门不幸,生出这个不孝女儿,弑父杀兄,叫我如何了得?今日子死夫亡,靠着谁来!"叫一声:"老将军与两个孩儿,枉是官高爵显,今日死在无名之地."大哭一番,晕倒在地.小姐见了,上前来救,半晌方醒,遂劝慰道:"母亲,父亲与哥哥既死,不能复生.有女儿在此,决不教母亲受苦.须要收敛父兄,免得薛丁山知道.不然,姻事就不成了."吩咐家人备办三副棺木,顷刻收殓,停在西厅,吩咐男女家人不许声扬.夫人无可奈何,只得依允不表.
再言次日,小姐披挂,升坐帐中,传令三军说:"只为父兄遭其不测,我今立意降唐,关头扯起降唐旗号,扯起降旗."却好程咬金来到城外,见了投降旗号,心中大喜,吩咐报进.樊梨花母女闻知,出关迎接.接入府中,分宾主坐下.程咬金道:"本藩奉元帅之令,特来与小姐作伐,配对世子丁山.为何令尊令兄......不见出来相会,却令老夫人.小姐来会我,甚不可解."樊梨花犹恐母亲说出前情,遂接口道:"不瞒老将军说,只为家父与二兄有病,不及接待,多多得罪,况且投唐一言既出,决无更改.只消元帅择一吉日完了姻,一同西进."程咬金听了,叫声:"夫人,既然投顺了,我回去相请元帅兵马进关."夫人说:"领教."
猜你喜欢
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8部-16
《安娜·卡列尼娜》 谢第四十卷 旌阳宫铁树镇妖
《警世通言》 春到人间景色新,桃红李白柳条青。卷五十六 列传第六
《旧唐书》 ○萧铣 杜伏威 辅公祏(阚棱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史记》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说唐三传-第68回-老祖大破诸仙阵-教主群妖俱已逃
《说唐全传》 且表黎山圣母说:"金壁风听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第一百一十
《宋史》 ○赵挺之 张商英(兄唐英)刘正序 安公子
《乐府杂录》 隋炀帝游江都时,有乐工笛中吹之。卷一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一十四
《新唐书》 ◎高赵田朱 高仁厚,亡其系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水浒传》 词曰: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2部-10
《安娜·卡列尼娜》 从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红楼梦》 话说赵姨娘正在屋里抱怨贾环,只听卷四十九 列传第九
《宋书》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第一卷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醒世恒言》 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德行第一
《世说新语》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
《宋书》 ◎天文四 宋武帝永初元年十卷一百十 表第五上
《元史》 ◎三公表 (表略)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水浒传》 诗曰: 龙虎山中降敕宣,销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5部-22
《安娜·卡列尼娜》 阿卷一百四十七 列传第七十二
《新唐书》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 王卷五 居士集卷五
《欧阳修集》 ◎古诗一十八首 【答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