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章 不战
作者:明·刘基(刘伯温)
本篇以《不战》为题,乃取“不急于决战”之意,其要旨是阐述何种条件下采取持久防御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兵力强大之敌,或是远道而来且粮饷供应充足的进攻之敌,不可马上同它进行决战,应当凭垒固守,持久防御,以待敌敝而fan6*攻之,就可打败敌人。本篇所引“不战在我”系《唐李问对》中的李靖语。这里所说的“不战”,是就把握与敌决战的时机而言,并非是指不与敌人作战。就是说,根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和战场的实际态势,已经知道自己不能一下子打败敌人,就应当避免与敌速战速决,采取持久防御的方针,固守壁垒以消耗和疲惫敌人,从而为最终fan6*攻歼敌创造有利条件。显而易见,本篇这种根据战争的客观实际,主动把握决战时机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唐将裴寂率军进攻刘武周,败于度索原(今山西介休东南),刘武周乘势率军进逼河东地区。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拒之,进至柏壁。刘武周恃众寻找唐军决战,李世民识破其企图,乃采取“深沟高垒,以挫其锋”的持久防御方针,以消耗和疲惫敌人。经过半年时间,迫使刘武周军力疲粮尽而不得不撤退北遁。李世民见fan6*攻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连夜率军紧追不舍,并于介州一战而歼灭之,创造了坚壁不战、持久疲敌的成功战例。
【译文】大凡战争,如果处于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力对比于我不利的形势下,或者敌人虽远道而来但粮饷供应源源不断,对于此种敌人我都不可立即与其进行决战,而应当坚守壁垒,持久防御以消耗和拖垮敌人。这样,就可以最后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不轻易与敌决战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渡黄河讨伐割据势力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当时十七岁,随军从征,与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观察当面敌人阵势。世民回过头来问道宗说:“敌人依仗其兵多势众,企图与我军决战,你说我们应当怎么办?”道宗回答说:“敌人锋芒正锐不可直接抵挡,但容易以计谋屈服它,难以单凭武力同它争胜。现在我们采取固守深沟高垒的方针,便可挫杀敌人锋芒;敌人虽多但属乌合之众,不能持久作战,等到其粮草耗尽,必定自然离散,那时我们将不战而擒获敌人。”世民称赞地说:“你的见解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后,敌人果然粮尽而连夜北逃,李世民率军追到介州,一战而把刘武周军打得大败。
【原文】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①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②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③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④,一战败之。⑥
【注释】①不战在我: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但与原文略异。原文为:“夫不战者,在我。”②李道宗:唐宗室东平王李韶之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封略阳郡公;次年,从李世民讨刘武周有功,拜为灵州总管。贞观初,从李靖破突厥功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③玉壁城: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山西稷山西南。④介州:州名。故址在今山西介休。⑤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道宗传》;又见《新唐书·李道宗传》。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七十八
《明史》 ○杨廷和 梁储 蒋冕 毛纪白鲸(上)-第15章-杂烩
《白鲸》 小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明史》 ○梅之焕 刘策(徐缙芳 陈一卷一百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
《明史》 ○王艮(高逊志) 廖升(魏冕七谏 怨思
《楚辞》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卷五 杂文
《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并诗) 晋太元第一卷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醒世恒言》 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卷一百三 表第四
《明史》 ◎诸王世表四 (略)红与黑(下)-卷下-44
《红与黑》 教白鲸(上)-第05章-早餐
《白鲸》 我第三十八出 淮警
《牡丹亭》 【霜天晓角】〔净引众上〕英雄出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四
《清史稿》 ○李秉衡(王廷相) 聂士成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史钞类 帝魁以后书,凡三第三十五卷 况太守断死孩儿
《警世通言》 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卷八十九 列传酷吏第七十七
《魏书》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卷一百五十五 志一百三十
《清史稿》 ◎邦交三 △法兰西卷八十五 内制集卷四
《欧阳修集》 【赐昭德军节度使庞籍并武康军节度卷七十 列传第三十五
《隋书》 ○杨玄感(李子雄 赵元淑 斛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红楼梦》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卷二百六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新唐书》 ◎外戚 凡外戚成败,视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