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下)-第三部-19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户外星光灿烂.聂赫留朵夫沿着上了冻.只有少数几处还有泥泞的道路回到客店,敲敲没有灯光的窗子,肩膀宽阔的茶房光着脚出来给他开门,放他走进门廊.从门廊右边屋里发出马车夫响亮的鼾声;前面院子里传来许多马匹咀嚼燕麦的声音.左边有一道门,通向一间干净的正房.在这个干净的正房里弥漫着苦艾和汗酸的味儿,隔板后面,不知谁的强壮肺部发出均匀的鼾声,神像前面点着一盏红玻璃罩的神灯.聂赫留朵夫脱去衣服,把方格毛毯铺在漆布面子的沙发上,放好皮枕头,躺下来,头脑里重现着这一天的见闻.在聂赫留朵夫今天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景象中,最可怕的最难忘的是那个头枕着男犯大腿.躺在便桶里渗出的粪汁中的男孩.
今晚他同西蒙松和卡秋莎的谈话虽然很意外,而且关系十分重大,但他已不再考虑这件事.他同这件事的关系太复杂了.前途很难预料,因此索性不去想它.然而他越来越清晰地想起那些不幸的人,他们在恶浊的空气里喘息,在渗出的粪汁的便桶中睡觉,特别是那个睡在男犯腿上的天真孩子的影子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知道远处有一些人在折磨另一些人,使他们受到各种非人的屈辱和苦难,这是一回事;在三个月中连续不断地目睹一些人腐蚀和折磨另一些人,那可完全是另一回事.聂赫留朵夫现在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在这三个月中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是我疯了,所以才看到人家看不到的事,还是做出那些事的人疯了?"不过,既然做出那些惊人和可怕的事的人(他们的人数是那么多)都那么心安理得,满心相信他们的行为不仅必要,而且十分有益,那就不能说他们是疯子;但他也无法自认为自己是疯子,因为觉得自己头脑清楚.就因为这个缘故,他一直感到困惑不解.
这三个月的见闻,使聂赫留朵夫得出这样的印象:一些人利用法院和行政机关,从自由人中间抓走一批最神经质.最激烈.最容易冲动.最有才气和最坚强的人.这批人不象有些人那么狡猾和小心,对社会却不比享有自由的人更有罪,更危险.首先,这批人被关在牢里,被迫流放,服苦役,成年累月无所事事,衣食无虞,但脱离自然,脱离家庭,脱离劳动,也就是脱离人类的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第一.第二,他们在那里遭到种种莫须有的屈辱,例如戴上镣铐,剃阴阳头,穿上可耻的囚服,也就是被剥夺了过美好生活的主要动力:舆论影响.羞耻心和自尊心.第三,他们经常有丧命的危险,因为监禁地疫病流行,再加劳累过度,横遭毒打,至于中暑.水淹.火灾,那就更不用说了.身处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就连品德最高尚.心地最善良的人,也会出于自卫的本能干出惨无人道的事来,并且会原谅别人干那样的事.第四,他们被迫同那些生活极端腐化(尤其是处身在这样的环境里)的淫棍.凶手和歹徒朝夕相处,于是极端腐化分子对还没有完全腐化变质的人,就象酵母菌对面团一样,起了发酵作用.最后,也是第五,凡是身受这种影响的人,无不通过各种最有力的方式......通过人家强加到他们头上的惨无人道的行为,例如虐待儿童.妇女.老人,殴打,用树条或皮鞭抽打,奖励凡是活捉或击毙逃犯的人,拆散夫妻,促使有夫之妇和有妇之夫与人私通,枪毙,绞刑等方式......使人懂得一个道理:各种暴行.酷行.兽行,只要对政府有利,不仅不会遭到禁止,反会得到政府的许可,而这类暴行加在丧失自由.贫困不幸的人身上,那就更是合法的了.
猜你喜欢
隐秀第四十
《文心雕龙》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卷七十一 易七
《朱子语类》 ◎噬嗑 彖辞中"刚柔分"以下,都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
《明史》 ○陈邦瞻 毕懋康(兄懋良)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西游记》 却说那孙行者抖擞神威,持着铁棒,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西游记》 却说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卷三十六 王渔翁舍镜崇三宝 白水僧盗物丧双生
《二刻拍案惊奇》 诗云: 资财自有分定,贪谋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三国演义》 却说韩当、周泰探知先主移营就凉,王鈇第九 卷中
《鶡冠子》庞子问鹖冠子曰:「泰上成鸠之道,一族用之76章 归战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以《归战》为题,旨在阐述对退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西游记》 话说唐僧喜喜欢欢别了郡侯,在马上阿格尼丝_格雷-第20章-告别
《阿格尼丝_格雷》 我卷一百十四 列传第四十四
《辽史》 ◎逆臣下 ○萧胡睹 萧迭内篇 表历第七
《史通》 盖谱之建名,起于周代,表之所作,白鲸(上)-第18章-他的画押
《白鲸》 我志第十九 郡国一
《后汉书》 ○司隶 河南 河内 河卷十七 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
《二刻拍案惊奇》 诗曰: 万里桥边薛校书,枇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五
《明史》 ○曹鼐 (张益 邝埜) 王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汉书》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七十七
《元史》 ◎儒学二 胡长孺,字汲仲,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汉书》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