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下)-第三部-28(3)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希望在这本福音书里能找到证实这种思想的文字,就把它从头读起.他读着一向使他感动的《登山训众》,今天才第一次看出这段训诫并非抽象的美好思想,提出的大部分要求也并不是难以实现,而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戒律.一旦实行这些戒律(而这是完全办得到的),人类社会就能确立崭新的秩序,到那时不仅使聂赫留朵夫极其愤慨的种种暴行会自然消灭,而且人类至高无上的幸福......在地上建立天国......也能实现.
那些戒律总共有五条. 第一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一节到第二十六节)就是人不仅不可sha6*人,而且不可对弟兄动怒,不可轻视别人,骂别人是"拉加".倘若同人家发生争吵,就应该在向上帝奉献礼物以前,也就是祷告以前同他和好. 第二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二十七节到第三十二节)就是人不仅不可jian6*淫,而且不可贪恋女色.一旦同一个妇女结成夫妇,就要对她永不变心. 第三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三节到第三十七节)就是人在允诺的时候不可起誓. 第四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八节到第四十二节)就是人不仅不能以牙还牙,而且当有人打你的右脸时,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要宽恕别人对你的欺侮,温顺地加以忍受.不论人家求你什么,都不可拒绝. 第五条戒律(《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节到第四十八节)就是人不仅不可恨敌人,打敌人,而且要爱敌人,帮助敌人,为敌人效劳.
聂赫留朵夫凝视着那盏油灯的光,想得出了神.他想到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又设想要是人们能接受这些箴规,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怎样.于是他的心充满了一种好久没有感受到的喜悦,仿佛经历了长久的劳累和痛苦以后忽然获得了宁静和自由.
他通宵没睡.他象许许多多读福音书的人那样,读着读着,第一次忽然领会了以前读过多次却没有领悟的字句的含义.他象海绵吸水那样,拚命吸取面前这本书里重要而令人喜悦的道理.他读到的一切似乎都是熟悉的,似乎把他早已知道却没有充分领会和相信的道理重新加以证实,使他彻底领悟.现在他领悟了,相信了.
不过,他不仅领悟和相信人们履行这些戒律就能得到至高无上的幸福,他还领悟和相信人人只要履行这些戒律就是人生唯一合理的意义.凡是违背这些戒律的就是错误,立刻会招来惩罚.这是从全部教义归纳出来的道理,而关于葡萄园的比喻尤其有说服力.园户被派到葡萄园替园主工作,他们却把那园子看作他们的私产,仿佛园里的一切都是为他们置办的,他们忘记了园主,杀害了那些向他们提到园主.提到他们应对园主尽义务的人,认为他们有权在那个园里享乐.
"我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这样."聂赫留朵夫想,"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界上来,那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是我们却认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显然,我们不会有好下场,就象那不执行园主意志的园户那样.主人的意志就表现在那些戒律里.只要人们执行那些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们就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幸福.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的.可是我们却先要求这些东西,而且显然没能得到.
"看来这就是我的终身事业.做完一件,再做一件."
从这天晚上起,聂赫留朵夫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不仅因为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境界,还因为从这时起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具有一种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至于他生活中的这个新阶段将怎样结束,将来自会明白.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七
《宋书》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夸饰第三十七
《文心雕龙》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卷四百三十一 列传二百十八
《清史稿》 ○郭松林 李长乐 杨鼎勋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十四
《清史稿》 ○王懿德 曾望颜 觉罗耆龄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二
《南史》 ○张邵(子敷 孙冲 兄子畅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七
《梁书》 ◎长沙嗣王业子孝俨 业弟藻卷三百 列传第五十九
《宋史》 ○杨偕 王沿(子鼎)杜杞 杨卷一百六十九 列传第九十四
《新唐书》 ◎杜裴李韦 杜黄裳,字遵素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汉书》 呼韩邪单于归庭数月,罢兵使各归故儒效第八
《荀子》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卷十九 本纪第十九
《明史》 ◎穆宗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坚白论第五
《公孙龙子》 坚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卷三(梁书) 太祖纪三
《旧五代史》 开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长芦,次卷六
《穆天子传》 ○古文 之虚,皇帝之闾,乃卷六十七 易三
《朱子语类》 ◎纲领下 △三圣易 上古之易悲惨世界(一)-第一部-芳汀-第三卷-在一八一七年内
《悲惨世界》 一19章 强战
《百战奇略》【原文】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第一百四十
《明史》 ○杨嗣昌 吴甡 杨嗣昌,白鲸(下)-第91章-裴廓德号遇到玫瑰蕊号
《白鲸》 (九叹 离世
《楚辞》 灵怀其不吾知兮,灵怀其不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