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时间:2022-12-15 21:09:43
课文《小儿垂钓》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学习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方案一】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
③他来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教学方案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教学方案三】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 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听清字音。
2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
3 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 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 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 熟读诗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 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 探究与争论:
“招手”一词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摆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数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4 朗读背诵古诗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