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时间:2023-01-27 06:31:10
课文《大瀑布的葬礼》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事情是这样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令人震惊,同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这次行动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前言】
《大瀑布的葬礼》是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的课文(现已更改),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如下归纳:(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让学生采用“读—画—议—说”的自读方式,先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并小结。
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为这个闻名于世的大瀑布举行葬礼,是因为他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这一点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1)瀑布的雄伟壮观。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泄千里”,突出其流量大。另外水流湍急,场面恢弘壮观,汛期“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2)瀑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因为这里的胜景让游客们“陶醉不已”“流连忘返”。而后来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怎样呢?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大瀑布现在的情景:作者把它比作“生命垂危的病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让人十分惋惜和遗憾。
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很容易归纳,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来交流:(1)上游建起了水电站;(2)水资源浪费,“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先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景,然后要求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课后可指导学生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