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日:“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日:“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日:“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日:“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日: “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日:“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日:“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 ②蒐:(sǒu),同“搜”。
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久之自败 败:失败 B.同知贡举 知:执掌
C.沆待漏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趣驾再往 趣:急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 或者劳民伤财。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5分)
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5分)
答:
参考答案
4、A.败,败露。
5、B.①②两句的陈述主体是太宗皇帝。⑤是王旦的评价,不符合题干要求。③说真宗率军出征,把京城留给李沆。④说真宗想封刘氏为贵妃,因李沆反对,就不再坚持。⑥说真宗曾因李沆说过梅询不是君子于是就否决了臣子对梅询的举荐。此三项符合题干要求。
6、D.“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错,只是因为西北用兵“或至旰食”,而未“经常”。皇帝器重也非“因此”之故。
7、⑴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
⑵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