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涵元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涵元殿原文

朵殿趯台中,胜朝规制崇。

乘除馀想像,景物渐冲融。

且勒杨稊绿,已薰梅萼红。

贞元消息处,橐籥具鸿功。

诗词问答

问:题涵元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涵元殿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涵元殿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五

2. 西苑创自前朝今瀛台上之涵元殿诸处皆仍其旧至迤北之丰泽园惇叙殿各处乃康熙年间所建迤南之淑清苑宝月楼同豫轩一带则又乾隆年间所增也

参考注释

朵殿

大殿的东西侧堂。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冬不御炉。每御殿,则於朵殿设炉以御寒气。”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米 ( 米元章 )乃顾朵殿云:‘皇帝叫内侍要唾盂。’” 清 冯桂芬 《五十初度自题小影》诗:“朵殿臚名叨上第,绣衣持节歷南天。”

台中

犹禁中。《后汉书·锺离意传》“给帷被皁袍” 李贤 注引 汉 蔡质 《汉官典仪》:“尚书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锦被。”

胜朝

指已被现王朝取代的前王朝

这批胜朝遗少虽然个个年轻,但都迂腐守旧

规制

(1).规格制式。《新唐书·韦述传》:“及 萧嵩 引 述 撰定, 述 始摹 周 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 宋 范仲淹 《再进前所陈十事》:“请密定规制,相时而行。” 伧父 《民国行政机关之改革》:“当民军起义时,各省设军政府为战时组织,其规制殊不一律。”

(2).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中山府 有 夕阳楼 , 煇 出疆日,骑马自楼下过,在城之隅,规制甚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灵谷寺 乃 太祖 改葬 宝誌 之所,规制甚丽,中殿无梁,云犹是 六朝 所建也。”《明史·西域传四·天方》:“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石皆青石,雕为花文。”

(3).指器具的规模形制。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三:“夫南簇蚕少,规制狭小,殆若戏技,故获利亦薄。”

(1).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 杨和王 居殿巖日,建第 清湖 洪福桥 ,规製甚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旁有浮屠,号 孝亲院 ,石刻 魏公 所建。院规製宏敞,柱皆文石,佛象如新。”

(2).指器具的式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製古朴,是百餘年物。” 金 岳行甫 《谢人惠二小漆冠》诗:“规製新翻出 杜郎 ,最宜闺子夜烧香。”

乘除

(1) 求积与等分的运算

(2) 打算;算计

另有乘除,别有耳目

(3) 比喻自然界中的盛衰变化,此消彼长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

想像

设想

把原子专家们想像成长胡子的老头

景物

可供观赏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冲融

亦作“冲融”。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梅萼

亦作“ 梅蕚 ”。梅花的蓓蕾。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蕚小。”《隋唐演义》第九八回:“杨花已逐东风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贞元

(1).纯正。语本《易·乾》:“元亨利贞。” 高亨 注:“乾,卦名,天也。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贞正之德……《文言》谓君子亦有此德。” 南朝 梁 江淹 《五侍中为南蛮校尉诏》:“侍中领祕书监驍骑将军 奂 ,秉心贞元,志局开亮,绩誉之美,在公屡彰。”

(2).古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纪贞元而应度,按时令以承禧。” 清 叶廷琯 《梅孙以甲乙元旦诗见示依韵和之》:“世事偶然成剥復,天心於此见贞元。”参见“ 贞下起元 ”。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橐籥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吴澄 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扁於内者,籥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圆空镜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腾为烟云,盘旋氤氲,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动而生风,是虚能于无生有,变幻无穷;而气不鼓动则无,是有限矣。然则孰鼓其橐籥令生气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晋 陆机 《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唐 陈九流 《赋得春风扇微和》诗:“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籥,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

(3).喻指本源。《隋书·经籍志一》:“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沉大成 《学福斋杂著·华严字母跋》:“第听太师奏乐,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声,无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晓然《华严》字母为一切音之橐籥,实有裨於小学,岂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发,化育。 宋 李纲 《<易传内篇>序》:“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三者浑沦而不相离……刻彫众形,橐籥万物,自有形至於无形,自有心至於无心。”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羣生仰其米盐,万化资其麴蘖。”

鸿功

丰功伟绩。 清 蒲松龄 《拟四子赞》:“是必赞其鸿功,乃能彰其至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