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诰烟雨楼图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董诰烟雨楼图原文

素壁词臣命写图,遂看即景貌鸳湖。

是烟是雨真无定,为北为南了不殊。

何必避嫌云著相,果然入妙恊清娱。

春巡昨况分明在,依恋民情略缱吾。

诗词问答

问:题董诰烟雨楼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董诰烟雨楼图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董诰烟雨楼图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三

参考注释

素壁

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澧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素壁丹墀,实隆家贵。” 唐 卢纶 《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鬭栱无斤跡,根癭联悬同素壁。”《宣和画谱·郭熙》:“至攄发胸臆,则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巖岫巉絶,峰峦秀起。” 明 文徵明 《题画》诗:“就中妙解谁应识,万里云烟开素壁。”

词臣

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唐 刘禹锡 《江令宅》诗:“ 南朝 词臣 北朝 客,归来唯见 秦淮 碧。” 明 徐光启 《疏辩》:“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从来无此官衔;以词臣而出典兵,从来无此职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我们在 南朝 的几个末代时,可以找出这实例。”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即景诗

鸳湖

即 鸳鸯湖 。 明 冯梦龙 《情史·罗爱爱》:“﹝ 罗爱爱 ﹞尝以季夏望日,与郡中诸名士会于 鸳湖 之 凌虚阁 。” 郁达夫 《西归杂咏·过嘉兴昔年余曾居此吴梅村朱垞各有鸳湖櫂歌朱秀水人也》:“昔年曾向 鸳湖 住,今日重来感慨多。”参见“ 鸳鸯湖 ”。

真无

佛教语,即空无。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唐 王昌龄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诗:“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了不

绝不;全不。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避嫌

避开嫌疑

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入妙

谓达到神妙之境。多形容诗文或技艺高超。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韩干 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故得入妙。”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放翁 诗,善用‘阴’字,以心地清閒,故体帖得到。如‘乞借春阴护海棠’,‘正开郤要日微阴’,‘月过花阴故故迟’,‘春在轻阴薄靄中’,无不入妙。”

清娱

清雅欢娱。 唐 宋之问 《洞庭湖》诗:“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舟中有示仍用前韵》词:“泛泛清娱,迢迢 樊素 ,相随单舸高秋。”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凡市府声色之繁华,山水登眺之清娱,礼乐书画之文明,皆可挹而受之。”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依恋

留恋,不忍离开

依恋故乡的一草一木

民情

(1) 人民的生产、工作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

熟悉地理民情

(2) 指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标签:烟雨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