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池(在功德林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天池(在功德林中)原文

林中1一1功德池,迥自半天披。

渌水入澄照,青山犹古姿。

鱼冲漪上下,花弄影葳蕤。

一派曹溪味,寻源识者谁。

诗词问答

问:题天池(在功德林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天池(在功德林中)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天池(在功德林中)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六

2. 在功德林中

参考注释

功德

(1)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半天

(1) 白天的一半

(2) 好长一会儿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3) 空气中不直接毗连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体或液体的任一地点或区域

渌水

(1).清澈的水。 汉 张衡 《东京赋》:“於东则洪池清籞,渌水澹澹。”《南史·庾杲之传》:“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 宋 苏轼 《送孔郎中赴陕郊》诗:“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飜动蒲萄酒。”

(2).古曲名。《文选·马融<长笛赋>》:“中取度於《白雪》、《渌水》。” 李周翰 注:“《白雪》、《渌水》,雅曲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口吐《採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击青鐘,歌《渌水》。”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弄影

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迭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 宋 张先 《天仙子》词:“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茅盾 《子夜》十九:“惨黄的太阳在窗前弄影。”

葳蕤

(1)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辞·七谏·初放》

羽盖葳蕤。——张衡《东京赋》

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委顿;委靡不振

一派

(1) 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一派死水

(2) 一个流派;一个派别

中立的一派

(3) 一片;一阵

一派谎言

曹溪

(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识者

有见识的人。《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识者,谓有识之人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且有元戎命,悲歌识者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