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

作者:姚鹄 朝代:唐代

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原文

自持衡镜采幽沈,此事常闻旷古今。
危叶只将终委地,焦桐谁料却为琴。
蒿莱讵报生成德,犬马空怀感恋心。
明日还家盈眼血,定应回首即沾襟。
江上长思狎钓翁,此心难与昨心同。
自承丘壑新恩重,已分烟霞旧隐空。
龙变偶因资巨浪,鸟飞谁肯借高风。
应怜死节无门效,永叹潜怀似转蓬。

诗词问答

问: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姚鹄
问: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姚鹄的名句有哪些?答:姚鹄名句大全

姚鹄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书法欣赏

姚鹄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53-17

参考注释

持衡

(1).见“ 持衡拥璇 ”。

(2).持秤称物。比喻公允地品评人才。 唐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诗:“持衡出帝畿,星指 夜郎 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

幽沈

亦作“ 幽沉 ”。1.犹堙没。《文子·自然》:“道为之命,幽沉而无事,於心甚微,於道甚当,死生同理,万物变化,合於一道。”《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五年》:“ 王 〔 王弼 〕、 何 〔 何晏 〕蔑弃典文,幽沉仁义,游辞浮説,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

(2).卑微。 唐 黄滔 《薛舍人》:“伏承舍人学士,不以 滔 幽沉,荣赐论荐。”

(3).深藏;隐藏。 元 皇甫明子 《海口》诗:“蛟龙恃幽沉,怒气雄屈蟠。”

(4).指潜藏在内心的怨恨或不平。《红楼梦》第七八回:“既怀幽沉於不尽,復含罔屈於无穷。”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或毁败於谗讥,或展转於疾病,使歷睽变之人情,发幽沉之己志。”

(5).隐居。 唐 柳宗元 《读书》诗:“幽沉谢世事,俛默窥 唐 虞 。”

(6).低沉;阴沉。 清 顾炎武 《华阳县朱子祠堂上梁文》:“睇琳宫之绚烂,悲木鐸之幽沉。” 许地山 《光的死》:“一种幽沉的颜色早已现在脸上。”

旷古

自古所无;空前

旷古奇闻

旷古绝伦。——《北史·赵彦深传》

危叶

将落的枯叶。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危叶畏风,惊禽易落。” 唐 雍陶 《长安客感》诗:“客泪如危叶,长悬零落心。”

委地

(1).蜷伏于地。《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

(2).散落或委弃于地。《东观汉记·锺离意传》:“ 显宗 时, 意 为尚书, 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赐群臣, 意 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3).拖垂于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湛 ( 陶侃 母)头髮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值 嫩 梳头,长髮委地,双腕如藕。” 冰心 《童年杂忆·我的另一个名字》:“坐在镜前梳头,发长委地。”

(4).喻没落,消亡。《太平广记》卷四五五引《奇事记·昝规》:“ 唐 长安 昝规 因丧母,又遭火,焚其家产,遂贫乏委地。” 明 方孝孺 《读<战国策>》:“ 文 武 之道,至於 春秋 之世委地矣。 孔子 之作《春秋》,伤 周 道之衰也,夫岂知 春秋 之法復委地於 战国 之世乎!”

焦桐

琴名。 东汉 蔡邕 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唐 张祜 《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音入 蓝桥 ,响振琼瑶,却是羡焦桐一曲巧,芳心顿消。”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诗:“日夕而不至,焦桐起离情。”参见“ 焦尾琴 ”。

谁料

岂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所以我只好送他几吊钱的乾脩,由他住在关上。谁料他又会偷东西呢!” 鲁迅 《呐喊·社戏》:“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

蒿莱

(1).野草;杂草。《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 唐 杜甫 《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2).草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唐 岑参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诗:“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我本蒿莱人,焉能知治乱?”

生成

(1) 产生形成

石油的生成要经历漫长的岁月

(2) 生来就如此

他生成讨人喜欢

(3) 抚养

父母生成大恩

犬马

(1).狗和马。《书·旅獒》:“犬马非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2).特指良狗名马。引申为玩好之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东观汉记·北海敬王睦传》:“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 宋 苏辙 《汉昭帝论》:“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

(3).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让增封武平侯及费亭侯》:“虽有犬马微劳,非独臣力,皆由部曲将校之助。”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三状》:“臣独不爱犬马之躯,为陛下言之。”

(4).卑幼者对尊长的自谦之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将军天质英明,师真以律;猥烦德音,屈顾疵贱。然犬马之志,惟欲用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螻蚁命,劳相释,承恩德,承恩德,犬 * ,知何日。”参见“ 犬马之劳 ”。

(5).喻小人。《后汉书·王符传》:“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其本心,疎骨肉而亲便辟,薄知友而厚犬马。”《北齐书·后主幼主帝纪论》:“卖官鬻狱,乱政淫刑,刳剒被於忠良,禄位加於犬马,谗邪并进,法令多闻。”

(6).古代大夫生病的婉辞。《公羊传·桓公十六年》:“属负兹舍,不即罪尔” 汉 何休 注:“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徐彦 疏:“大夫言犬马者,代人劳苦,行役远方,故致疾。”

空怀

适龄母畜在交配或人工授精之后没有怀孕

感恋

感念眷恋;感激眷恋。《晋书·李密传》:“父早亡,母 何氏 改醮。 密 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唐 颜真卿 《同州刺史谢上表》:“伏望容臣括责,续状奏闻,无任感恋之至。” 宋 杨万里 《上章致奉不允感恩书怀》诗:“猖狂思再瀆,感恋独多时。”

明日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还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沾襟

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庄子·应帝王》:“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瞻山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长思

(1).谓思虑深远。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理 重华 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2).长久思念。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不见復关。伺候山隅,长思忧叹。” 唐 李贺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梦中相聚笑,觉见半牀月。长思剧循环,乱忧抵覃葛。”

钓翁

渔翁。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六:“云带雨,浪迎风,钓翁迴棹碧湾中。”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搨者溪僮。”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旧隐

(1).旧时的隐居处。 唐 项斯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诗:“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

(2).昔日的隐士。 唐 吴融 《萧县道中》诗:“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巖猿莫晓惊。”

龙变

(1).谓神奇变化。《史记·封禅书》:“今鼎至 甘泉 ,光润龙变,承休无疆。”

(2).喻乘时兴起。《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丈夫龙变。《传》曰:‘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3).指羽化飞升。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宋 陈师道 《送姚先生归宜山》诗之一:“ 郑公 龙变不容亲,犹有先生不絶尘。”

(4).机变,权变。《淮南子·人间训》:“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 晋 傅玄 《古今画赞·杨阜》:“君构潜谋以龙变,应事机而虎发。”

谁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

死节

(1).为保全节操而死。《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 唐 高适 《燕歌行》:“相看 * 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郭沫若 《南冠草》尾声:“我自己也是 中国 人,我要对于这些死节的先生们表示一点孝敬。”

(2).专指妇女为贞操而死。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贞姜》:“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乃号之曰 贞姜 。” 清 李渔 《比目鱼·利逼》:“我们这段姻缘,是在戏场上做起的,既在场上成亲,就该在场上死节。”

无门

没有门户;没有门路。《庄子·知北游》:“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唐 姚鹄 《书情献知己》诗:“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欲归 汉 ,恨无门耳。”《西游记》第三七回:“﹝那怪﹞神通广大,官吏情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永叹

见“ 永叹 ”。

亦作“ 永嘆 ”。1.长久叹息。《诗·大雅·公刘》:“篤 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 毛 传:“民无长叹,犹 文王 之无悔也。”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抚膺解携手,永嘆结遗音。” 宋 文天祥 《跋崔丞相二帖》:“考引昔今,为之永嘆。”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使慈母戚於重泉兮,严亲闻而永嘆。”

(2).长吟;咏叹。《史记·乐书》:“永叹之, * 之,何也?”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永叹, * ,歌迟之也。”

潜怀

(1).谓内心的思念。 唐 姚鹄 《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诗之二:“应怜死节无门效,永叹潜怀似转蓬。”

(2).暗藏;暗蓄。《三国演义》第四回:“ 董 贼潜怀废立图, 汉 家宗社委丘墟。”

转蓬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