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虞山严伯玉

作者:何巩道 朝代:明代

寄虞山严伯玉原文

零落苍梧老一村,乡心空倚夕阳门。

路遥尽怨王孙草,地古长淹帝子魂。

新药店中多病债,旧朝衣上有啼痕。

凭君莫问平原石,共化寒灰总负恩。

诗词问答

问:寄虞山严伯玉的作者是谁?答:何巩道
问:寄虞山严伯玉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寄虞山严伯玉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何巩道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巩道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参考注释

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乡心

思念家乡的心情。 唐 刘长卿 《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明 袁宏道 《高唐道中》诗:“乡心随日暮,望眼尽天低。” 潘漠华 《乡心》:“呵! * 的乡心。”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怨王孙

词牌名。又名“忆王孙”。双调,五十三字。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六注。参见“ 忆王孙 ”。

帝子

帝王的子女

药店

专门经营和销售药物的商店

朝衣

(1).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孟子·公孙丑上》:“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后汉书·刘宽传》:“使侍婢奉肉羹,飜污朝衣。” 唐 崔峒 《初拜命后酬丘二十二见赠》诗:“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朝服龙团》:“定制,惟皇上御服朝衣,於腰阑下前后绣龙团各四,诸王以下皆用素缎数则,以为辨别。”

(2).借指朝廷官员。 唐玄宗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宋 叶适 《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当 庆元 、 嘉泰 间,朝衣负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洁,青蝇蒙樊棘之誚而与鸿鵠偕逝。”

啼痕

泪痕。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侵履跡,红粉溼啼痕。” 元 曾瑞 《蝶恋花·闺怨》套曲:“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二:“絶无消息传青鸟,认得啼痕在玉钩。”

平原

广阔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寒灰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 宋 陆游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明 唐顺之 《与尚仰山巡按书》:“况今縗絰纔终,哀魂未返,兼之年过五十,老丑尽见,寒灰槁木,久甘不齿於人羣;束带整冠,岂宜再尘於仕路。”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八:“昔时 闽 越 王,宫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谦辞。谓己无用。 唐中宗 陆景初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帝歌难续仰昭回,微臣捧日变寒灰。” 唐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

负恩

(1).谓承受恩德。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周道如砥,康衢载直,徒媿玄黄,负恩无力。” 唐 何延之 《兰亭记》:“於是负恩荷泽,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骇閭里。”

(2).忘恩;背恩。 隋 江总 《哭鲁广达》诗:“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明 康海 《中山狼》第四折:“你看世上那些负恩的,却不个个是这‘中山狼’么!”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若逃之而出其家,其自为则巧矣,其负恩则何忍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