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原文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
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
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
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
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诗词问答

问:《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久已

早已;早就

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辞邑

辞去封邑。借指辞官退休。《晏子春秋·杂下二八》:“ 晏子 相 景公 ,老,辞邑。”

不及事

不能成事;完不成任务。《管子·小匡》:“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度支 符州 ,折民户租岁,徵緜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唯恐不及事被罪。”

春蚕

春季饲养的蚕。 晋 傅玄 《明月篇》:“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春蚕度纲,綺地应纺;秋梭鸣机,织为褧衣。”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妇功春蚕溢,穡事秋田穫。” 清 马銮 《投梭女》诗:“早识春蚕丝已尽,当时应悔误投梭。”

残腊

亦作“ 残臈 ”。农历年底。 唐 李频 《湘口送友人》诗:“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提刑书》之二三:“残腊只数日,感念聚散,不能无异乡之嘆。”《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捱过残腊,到了新年,又是上元佳节。”《再生缘》第九回:“如今残臈过新春,今年我宅多兴旺,人口平安福又增。”

在道

(1).在于正道。《易·随》:“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孔颖达 疏:“志在济物,心存公诚,著信在於正道。”

(2).谓正在路途之中。《诗·大雅·公刘》“彻田为粮” 唐 孔颖达 疏:“谓既至 豳 地,以为久住之粮,非在道之粮也。”

(3).犹在行;内行。《荡寇志》第七五回:“ 丽卿 笑道:‘你却识货。莫非也在道,説与小可听听。’”

阻固

(1).险要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周礼·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 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唐 孔颖达 疏:“高其垒以为军之阻固。”

(2).险要和坚固。 明 陈子龙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气劲土深,山川阻固。”

舟次

(1).船停泊之所。即码头。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提刑书》之六:“ 軾 深欲出迎郊外,业已杜门……专令小儿去舟次也。”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 东坡 云:﹞其初离 昌化 时,有十数父老皆携酒饌直至舟次相送,执手泣涕而去。”

(2).行船途中,船上。《宋史·朱台符传》:“復出知 洪州 ,卒於舟次。”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 忠 前於本月初五日由 烟臺 舟次肃上一稟。”

淮海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释子

僧徒的通称。取 释迦 弟子之意。《杂阿念经》:“若欲为福者,应於沙门释子所作福。” 唐 韦应物 《寄皎然上人》诗:“ 吴兴 老释子,野雪盖精庐。”《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虽崇奉道流,那 惠妃 却篤信佛教,各有所好。 惠妃 信的释子,叫做 金刚三藏 。”

契阔

久别的情怀

死生契阔。——《诗·邶风·击鼓》

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后汉书·范冉传》

夙期

(1).谓旧谊。 北周 宇文逌 《<庾子山集>序》:“余与 子山 ,夙期款密,情均縞紵,契此金兰。” 宋 姜夔 《次韵辛克清先生》:“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比。”

(2).预约,旧约。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祇道朱樱纔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3).犹夙愿。 明 华察 《宿玉阳山房》诗:“返照明溪梁,深松晦夕景。岩卧符夙期,云阴石牀冷。”

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叹逝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李绅 《<追昔游集>序》:“《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悽愴而作也。”

泫然

水滴落的样子

听了这个悲痛的消息,她不禁泫然泪下

悲情

哀伤的心情。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一:“悲情触物感,沉思鬱缠緜。” 王世阁 《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敬爱的 周总理 ,为人民为革命熬尽了心血,积劳成疾……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与世长辞了。五洲四海,举国上下,都浸沉在悲情泪雨之中。”

班班

(1).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李贤 注:“班班,明貌。” 唐 刘禹锡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 黄帝 至 吴 魏 间,班班能言之。” 明 宋濂 《游涂荆二山记》:“ 梁 魏 交鬭时,就山筑堰以灌 寿春 ,其遗蹟犹班班可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及 光武 好之(占验派),其流愈鬯, 东京 儒者 张衡 、 郎顗 最称名家, 襄楷 、 蔡邕 、 杨厚 等亦班班焉。”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后汉书·五行志一》:“车班班,入 河间 者,言上将崩,乘舆班班入 河间 迎 灵帝 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齐 紈 鲁 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仇兆鳌 注:“言商贾不絶於道。” 宋 陈亮 《皇帝正谢表》:“济济朋来,班班颖脱,以须选择,不使弃遗。”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五:“响屧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汉 扬雄 《太玄·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晋书·索靖传》:“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

(4).斑点众多貌。班,通“ 斑 ”。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静緑絶纤埃。”一本作“ 斑斑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 白下 、 长干 一水间,竹匀新笋已班班。” 金 元好问 《杏花杂诗》之十一:“小雨班班晓未匀,烟光水色画难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鳞生其上,班班可玩。”

云中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 王子乔 ,参驾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 。”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夕岚

暮霭,傍晚山林中的雾气。 唐 王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残雨斜日照,夕嵐飞鸟还。” 唐 孟浩然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夕嵐增气色,餘照发光辉。” 元 袁桷 《复庵赋》:“前江右山,朝烟夕嵐。”

念旧

怀念故旧

日边人至,常闻念旧之言。——徐度《却扫编》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上去

(1) 由低处到高处

顺着山坡爬上去

(2) 登上

车来了,你上去吧

(3) 向前发展;得到提高

这里的工作老是搞不上去

轻子

有电荷或无电荷的基本粒子(如正电子或中微子),它的质量与电子同数量级或比电子的质量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