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十一首 其七

作者:嵇康 朝代:两汉

四言诗十一首 其七原文

泆泆白云。
顺风而回。
渊渊绿水。
盈坎而颓。
乘流远逝。
自躬兰隈。
杖策答诸。
纳之素怀。
长啸清原。
惟以告哀。

诗词问答

问:四言诗十一首 其七的作者是谁?答:嵇康
问:四言诗十一首 其七写于哪个朝代?答:两汉
问:嵇康的名句有哪些?答:嵇康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泆泆

飘荡貌。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泆泆白云,顺风而回。”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顺风

指行进的方向跟风向一致,比喻顺应时势

顺风潮流

渊渊

(1).深广;深邃。《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復始也。” 唐 柳宗元 《天爵论》:“纯粹之气,注於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 清 秦道然 《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 瞿曇 説如如。” 梁启超 《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 ,若 谭瀏阳 ,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戞戞独造,渊渊入微。”

(2).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沉沉夜看流,渊渊朝听鼓。” 清 曹寅 《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鱼作》诗:“潮声渊渊震曙鼓,巨絙一网千吴舠。” 郭沫若 《<人民中国>日文版创刊二十周年》诗:“大车滚滚循新辙,和乐渊渊易旧弦。”

乘流

(1).顺着水流。 汉 枚乘 《七发》:“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南史·梁武帝纪上》:“四更中无雨而水暴长,众军乘流齐进。”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二:“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 白浪不曾忧。”

(2).指顺应社会潮流。 汉 贾谊 《鵩鸟赋》:“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 唐 崔曙 《送薛据州之宋州》诗:“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3).谓凭借江河。流,水流,河流。《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 吴蜀 二贼,非徒白地小虏、聚邑之寇,乃据险乘流,跨有士众,僭号称帝,欲与中国争衡。”

(4).犹乘舟。 唐 李白 《姑熟溪》诗:“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唐 薛能 《送人自苏州之长沙县官》诗:“驱马復乘流,何时发 虎丘 ?”

(5).谓继承传统。《文选·扬雄<长杨赋>》:“逮至 圣文 ,随风乘流,方垂意於至寧。” 李善 注:“随风乘流,言顺从 高祖 之风流也。”

远逝

远行;远去。《楚辞·离骚》:“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后汉书·苏竟传》:“昔 智果 见 智伯 穷兵必亡,故变名远逝。”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此人如俊鶻,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

自躬

亲自为之。《慎子·民杂》:“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翼翼 祁公 ,率履自躬。”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谓追随;顺从。《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素怀

平素的怀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南史·张融传》:“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 唐 王维 《瓜园诗》:“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 明 张景 《飞丸记·故旧存身》:“但不知、何日得早报高恩愜素怀。”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清原

见“ 清源 ”。

告哀

(1).诉说痛苦哀伤。《诗·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郑玄 笺:“告哀,言劳病而愬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仲舒 专儒, 子长 纯史,而丽縟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

(2).乞求可怜;请求疼爱。《中国歌谣资料·牵牛花》:“张家去求情,李家去告哀。” 沙汀 《丁跛公》:“待到后来,就是两三个时常跟父亲登茶馆的孩子,一望见他那老是半张开着,留神着什么似的阔嘴,也会做出一种告哀的神情,用乳声哼道:‘您,老,人家,怎么咯……’”

(3).报丧。《周书·赫连达传》:“及 岳 为 侯莫陈悦 所害……﹝ 达 曰﹞‘ 达 请轻骑告哀。’” 唐 于鹄 《哭王都护》诗:“告哀乡路远,助葬戍城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安南纳款》:“又七年而 惟潭 死,子 惟新 袭位,不告哀,不入贡,亦不请封,詔命詰责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