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尹商卿自信斋

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题尹商卿自信斋原文

虚灵一寸心,至远而至近。
真能位天地,信可为尧舜。
不以利欲熏,则为羽俗焮。
怗怗弄文墨,若若夸绶印。
圣贤岂我辈,位育非吾分。
亦有识其然,责泉於九仞。
人言力不足,我谓知不尽。
商卿闻吾言,其信其不信。

诗词问答

问:题尹商卿自信斋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题尹商卿自信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虚灵

(1).指心灵。《朱子语类》卷一○二:“况 罗先生 於静坐观之,乃其思虑未萌,虚灵不昧。”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朱本思 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2).空灵。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心之虚灵,无有限量。如六合之外,思之则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在目前。” 明 李东阳 《惺惺斋记》:“夫惺惺者,欲人不死其心,心不死则可以入道矣。夫心本虚灵,而理斯具,而事斯应。”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如均一‘心’字,有以虚灵知觉而言者,‘心之官则思’之类是也。”

一寸心

(1).微薄心意。 唐 贺遂良 《赠韩思彦》诗:“意气百年内,平生一寸心。”

(2).指一片诚心。 宋 苏轼 《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 明 杨立斋 《一封书·题情》曲之三:“理瑶琴,罢瑶琴,总是相思一寸心。”

真能

真正的才能。《列子·仲尼》:“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尧舜

(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利欲

对私利的欲望。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雅性谦克,不吝於利欲。”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不为利欲动,不为属託屈。” 宋 陆游 《秋思》诗:“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鸥。”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八:“迎接我的,是一张中年商人的脸,削长,尖瘦,布满了利欲的皱纹。”

怗怗

(1).安静貌;驯服貌。 唐 元稹 《高荷》诗:“不学着水荃,一生长怗怗。”《新唐书·刘文静传》:“ 唐公 名载图讖,闻天下,尚可怗怗以待祸哉?” 宋 梅尧臣 《韩子华江南安抚》诗:“千里宣德泽,煦如春风驰;寒潮不起浪,怗怗威 冯夷 。” 明 归有光 《建安尹沉君墓志铭》:“君一绳以法,豪右皆怗怗。”

(2).象声词。 明 高启 《谒金门·渡江》词:“风怗怗, 江 与暮天相接。”

弄文

(1).玩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马融 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

(2).指写作。 鲁迅 《集外集拾遗·题<呐喊>诗》:“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若若

(1).长而下垂的样子。《汉书·佞幸传·石显》:“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 颜师古 注:“若若,长貌。” 唐 柳宗元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若若紫綬,荣于高堂。” 清 钱谦益 《渡淮河闻何三季穆之讣》诗:“自言星星髮,不紆若若綬。”

(2).众多的样子。《列子·力命》:“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

(3).每每,常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猴》:“女自是精爽迷罔,顿如痴人,正昼眠睡,暮则华妆艷饰,伺夜,若若有所之。”

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我辈

我等,我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 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輒云:‘应是我辈语。’”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若内翰不讳,我辈岂忍独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四》:“这许多事物挤在一处,正如我辈约了 燧人氏 以前的古人,拼开饭店一般,即使竭力调和,也只能煮个半熟。”

有识

(1).有见识。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 ,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 何氏 倾没 汉 祚焉。” 元 孔齐 《至正直记·防微杜渐》:“有识之男子,必当絶之于始,慎勿使妇人姑息,伤大义也。” 郭沫若 《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壮年入贵族院,曾锐意于贵族院之改革, 日本 的有识者都以为这位贵公子是相当有为。”

(2).指有见识的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陛下也。”《后汉书·伏湛传》:“微过斥退,久不復用,有识所惜,儒士痛心。”

(3).指成年或能晓事之年。《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 吕延济 注:“有识,自三十成立之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劝农》:“然余初有识时,尚见劝农旧扁于府署之门。”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及 夫之 有识而侍兄,先於 敞 者十餘年, 敞 所未及知而 夫之 知之。”

(4).佛教语。犹有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法宗》:“ 释法宗 , 临海 人。少好游猎,尝於 剡 遇射孕鹿,堕胎。鹿母御箭,犹就地舐子。 宗 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於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参见“ 有情 ”。

其然

(1).犹言如此。《论语·宪问》:“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后汉书·党锢传序》:“若 范滂 、 张俭 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周书·王杰王勇等传论》:“ 耿豪 、 王勇 ,不其然乎。”

(2).必如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申丰 ﹞对曰:‘其然,将具敝车而行。’” 杜预 注:“其然,犹必尔。”

九仞

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 孔 传:“八尺曰仞。” 陆德明 释文:“七尺曰仞,一云八尺曰仞。”《孟子·尽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 赵岐 注:“軔,八尺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宋 叶适 《何伦秀才亲丧不能举》诗:“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郭沫若 《谢陈代新》:“说了一句外行话,敌对者会推翻你九仞的高山。”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不信

(1).不相信。《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汝无得不信我语。”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诚实;不信实。《诗·小雅·苍伯》:“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史记·穰侯列传》:“夫 三晋 之相与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3).犹言难道。《水浒传》第六回:“胡説!这等一个大去处,不信没斋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