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知制诰孙舍人见寄

作者:魏野 朝代:宋代

酬和知制诰孙舍人见寄原文

也知皇宋足名人,至论谁堪继后尘。
已见世传元相制,将闻诏写白公真。
紫微星宿虽潜望,红药阶除岂易亲。
野客多惭惠佳句,强酬应信废精神。

诗词问答

问:酬和知制诰孙舍人见寄的作者是谁?答:魏野
问:酬和知制诰孙舍人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野的名句有哪些?答:魏野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名人

1.著名的人物。 2.有名籍的人。

至论

指高超的或正确精辟的理论。《淮南子·精神训》:“藏《诗》《书》,修文学,而不知至论之旨,则拊盆叩瓴之徒也。” 汉 徐干 《中论·贵言》:“或有周乎上哲之至论,通乎大圣之洪业,而好与俗士辨者何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阮亭 奉为至论, 冯钝吟 笑为谬谈:皆非知诗者。”

谁堪

怎能忍受。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继后

随后

他先是满口说是要去,继后又说不去了

世传

世代相传;祖传

相制

互相制约。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轻重相权。”

写白

(1).写明;洗雪。《后汉书·张奂传》:“足下仁篤,照其辛苦,使人未反,復获邮书。恩詔分明,前以写白,而州期切促,郡县惶惧,屏营延企,侧待归命。”

(2).誊清。 宋 朱熹 《答蔡季通书》:“《中庸章句》比略修定,不知可旋开否?如欲之,烦二哥带写白人来。”

紫微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星宿

(1)

(2) 中国古时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

(3) 星的动态,尤指占星术中一个人诞生时决定其命运或一生状况的星宿

红药

芍药花

阶除

台阶。 汉 蔡邕 《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 唐 杜甫 《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疑送客时遗落途间,执灯细照阶除,都復乌有,意頊頊不自得。”

野客

(1).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清 谢淞洲 《支公禅院》诗:“野客闻鹤鸣,山僧报茶熟。”

(2).蔷薇花的戏称。 明 都卬 《三馀赘笔·十友十二客》:“﹝ 宋 ﹞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梅,清客……蔷薇,野客。”

佳句

诗文中精辟的语句

酬应

亦作“酧应”。1.应答,应对。《北齐书·徐之才传》:“﹝ 徐之才 ﹞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粗通《礼》《易》。 彭城 刘孝绰 、 河东 裴子野 、 吴郡 张嵊 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某絶不酬应,且止其説,然内实有所待耳。” 老舍 《正红旗下》七:“尽管不喜多嘴多舌,可是来了亲友,她总有适当的一套话语,酬应得自然而得体。”

(2).应酬,交际往来。 元 吴师道 《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顾禄百 ﹞为 归愚先生 权记室,凡先生酧应之作,皆 顾 捉刀。”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唐 人喜酬应,益畅厥风。” 钱杏邨 《白烟》:“一望而知是一个狡猾,食鸦片的,他善于酬应。”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