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益老寄方竹杖

作者:楼钥 朝代:宋代

戏答益老寄方竹杖原文

家家竹杖只圆光,此竹如何得许方。
削得团栾无可笑,蓦然夺去亦何妨。
咄哉,得力处不在这个。

诗词问答

问:戏答益老寄方竹杖的作者是谁?答:楼钥
问:戏答益老寄方竹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楼钥的名句有哪些?答:楼钥名句大全

楼钥戏答益老寄方竹杖书法欣赏

楼钥戏答益老寄方竹杖书法作品欣赏
戏答益老寄方竹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家家

每户

竹杖

竹制的手杖。《汉书·西域传赞》:“睹犀布、瑇瑁则建 珠崖 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 牂柯 、 越嶲 。”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颇恋桃笙稳,行烦竹杖持。”

圆光

(1).月亮。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明 刘基 《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

(2).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 唐 法琳 《辨正论·喻篇上》:“ 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3).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於掌中,举手视童子,粲然有辉。童子惊曰:‘有军马甚众,’”据云,此即后来之圆光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圆光的那个,天天在报上上告白的。”参阅 徐珂 《清稗类钞·方伎·圆光》。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团栾

(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澹瀲结寒姿,团欒润霜质。”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可笑

令人发笑

可笑的错误

蓦然

忽然;猛然

蓦然看去,这石头像一头卧牛

夺去

(1) 置…于死地

鼠疫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

(2) 被抢走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得力

有才能的

这部电影的得力的导演

不在

(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这个

(1) 目前的、附近的或心中想到的或刚才提到的人、物或想法

坐在我旁边的这个人是出价最高的人

(2) 已经或正在谈及、暗示或举例说明的人或事物

这个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