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二·题来雁词两首

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原文

沙塞风凄,潇湘云暖,横空多少成行。

随阳南去,待春更回翔。

何事偏离故侣,含声戢、翼下君堂。

堪爱是,月明三五,烛影对寒光。

况翩翩缟服,依依清梦,歘达君傍。

道群分,类聚二语分明。

那时刚承恩数,穹碑书、托姓名香。

渐陆重,看今日兆,染翰待君王。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其二·题来雁词两首》的作者是谁?答:王立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立道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二部

参考注释

沙塞

沙漠边塞。《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世祖 以用事诸华,未遑沙塞之外,忍愧思难,徒报谢而已。”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惟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且 琯 在南朝佐上皇,使陛下与王分领诸道节制,仍置陛下於沙塞空虚之地,又布私党於诸道,使统大权。”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横空

(1) 横越天空

横空霹雳

(2) 弥漫空中

横空杀气

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成行

指旅行、出访等出发上路;启程旅行

年底恐难成行

随阳

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定行止。《书·禹贡》“阳鸟攸居” 孔 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冬月所居於此泽。” 孔颖达 疏:“日之行也,夏至渐南,冬至渐北,鸿鴈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三:“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 清 钱谦益 《陈昌箕日记诗叙》:“今 昌箕 之试而罢,罢而归也,如随阳之雁,如绕树之鸟,形影孤单,惊飞浪泊。”

回翔

(1).盘旋飞翔。 汉 王褒 《九怀·昭世》:“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晋 傅玄 《秋兰篇》诗:“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南齐书·祥瑞志》:“十一月,虏国民 齐祥 归入 灵丘关 ,闻殷然有声,仰视之,见山侧有紫气如云,众鸟回翔其间。”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遥怜 上林 雁,冰泮也回翔。”

(2).徘徊;流连。 宋 苏轼 《奉和凝祥池》诗:“鸣鑾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元 范梈 《翰林杨仲弘诗集序》:“ 皇庆 初, 仲宏 与余同为史官,会时有纂述事,每同舍下直,已而犹相与回翔留署,或至见月,月尽继烛。”

(3).往返,往复。 宋 曾巩 《侍中制》:“某行蹈中和,学通古今,从容应物,有适用之材,慷慨立朝,多据经之论,比回翔於禁闥,遂更践於枢庭。” 明 李东阳 《送都御使陈公之南京诗序》:“公( 陈德政 )举 天顺 甲申进士,自吏部而南,专领刑狱,回翔郎署间久。”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郑三俊授中宪大夫》:“﹝ 郑三俊 ﹞性资恢杰,风操端庄,初以循良,进於留署,回翔守郡,敭歷宪司。”

(4).悠闲自适貌。 汉 王粲 《杂诗》之一:“回翔游广囿,逍遥波水间。” 清 王先谦 《朱梅崖溪音序》:“ 筠园 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谿上,其诚有所乐耶?”

亦作“廻翔”。1.盘旋飞翔;回旋。《楚辞·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踰 空桑 兮从女。” 南朝 梁 沉约 《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鴈每廻翔。” 清 蒲松龄 《蝗赋》:“或轩翥而竞去,或迴翔而顿止。” 茅盾 《子夜》一:“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

(2).指盘旋而行。 明 汤显祖 《游罗浮山赋》序:“从数羽衣人芟藴而上,鸟道三十餘里,迴翔眩视,草树飞走,光气有异,非所经识,意谓灵境。” 清 戴名世 《书许翁事》:“尝与余登高山,驰马直腾,迴翔上下,趫健如少壮。” 清 蒲松龄 《南山寿毕年伯母》诗:“八袠康强尚如昔,弛杖迴翔步高甬。”

(3).水回流。《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迴翔,水復流也。”

(4).回转;返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九:“一去 崑崙 西,何时復迴翔。”

(5).逗留;徘徊。《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军师进曰:‘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係四方;輜车直入无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唐 无名氏 《白蛇记》:“二 * 曰:‘娘子住此之东,今先去矣,郎君且此迴翔,某即出奉迎耳。’” 明 徐渭 《又启诸南明侍郎》:“怜惜之心,或夺於顾忌;扶持之力,遂阻於迴翔。”

(6).指任职或施展才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西川 是宰相迴翔地。” 清 归庄 《左柱国光禄大夫路文贞公行状》:“已而里居,久之,復迴翔清署。”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前的社会组织,不能供他回翔。”

(7).反复。 清 戴名世 《与何屺瞻书》:“余读之,廻翔往復,不能释去。”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援鹑堂笔记》:“见壁间悬有 归有光 文,今之 欧阳子 也,迴翔雒诵,不能舍去。”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偏离

离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他从不偏离常理

故侣

以前的友伴。 南朝 梁 吴均 《别鹤》诗:“别鹤寻故侣,联翩 辽 海间。” 唐 刘禹锡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故侣不可追,凉风日已寒。”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烛影

(1).灯烛的光亮。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宋史·镇王竑传》:“未几,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花月痕》第四二回:“忽听颼颼的风起,檐下一树丁香花纷纷乱落,瞥见金光一闪,烛影无焰,有个垂髫女子……空手站在炕前。”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

(2).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 唐 李峤 《银》诗:“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 唐 卢纶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诗:“步帐歌声转,妆臺烛影重。”

寒光

惨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闪,刀已出鞘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缟服

白衣裳。丧服。《新唐书·崔日用传》:“吏民数百,皆縞服送丧。”

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清梦

犹美梦。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诗:“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醒来啊! * 人的清梦!”

类聚

谓将同类的事物汇聚在一起。《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金石类聚,丝竹羣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迄至 魏 晋 ,作者间出,谰言兼存,琐语必録,类聚而求,亦充箱照軫矣。”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携琴就松风涧响之间》:“ 段由夫 携琴就松风涧响之间曰:三者皆自然之声,正合类聚。” 明 陈仕贤 《<七修类稿>原序》:“虽雅俗并陈,巨细毕举,然类聚条分,杂而不越。”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恩数

指朝廷赐予的封号等级。 宋 范仲淹 《求追赠考妣状》:“今又俯临葬礼,尚闕褒封,祭奠之间,誌述之际,乏兹恩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参知政事恩数比门下中书侍郎,在尚书右丞之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或纂修功多,及书成,以事故去,则不霑恩数。”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同是冢臣恩数异,伤心非復 定陵 年。”

穹碑

圆顶高大的石碑。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久无执贄求侯牧,空有穹碑立庙门。” 明 叶襄 《禹陵》诗:“窆石虫书古,穹碑鸟篆工。” 清 顾炎武 《石射堋山》诗:“山下 蘄王 宋 时墓,屹然穹碑镇山路。”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染翰

(1).以笔蘸墨。翰,笔。 晋 潘岳 《<秋兴赋>序》:“於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

(2).指作诗文、绘画等。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宾至可命觴,朋来当染翰。”《魏书·崔玄伯传》:“ 玄伯 自非朝廷文誥,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赠诗焉敢坠,染翰欲无聊。” 宋 柳永 《凤衔杯》词:“有美 瑶卿 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清 吴伟业 《偶成》诗之八:“画虎雕龙染翰,高山流水弹琴。”

(3).指写字。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明史·文苑传一·宋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张絃多变易,染翰漫淋漓。”

(4).指书写的墨迹。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絪 ( 郑絪 )为御史,西巡 荆部 商山 歇马亭 ……欲题诗,顾见一絶,染翰尚湿。 絪 大讶其佳絶。”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