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门

作者:陈植 朝代:宋代

胥门原文

长堤柳线弄春柔,姑苏台下马如流。
春波溶漾绿泼油,官船挝鼓百花洲。
旌旗{黑炎}黪城上楼,烟中雉堞高山邱,呜呜清角行人愁。

诗词问答

问:胥门的作者是谁?答:陈植
问:胥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植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柳线

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 南朝 梁 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唐 孟郊 《春日有感》诗:“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元 郑光祖 《塞鸿秋》曲:“雨餘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緑,日融桃锦堆红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参见“ 柳丝 ”。

春柔

(1).春日优美的景色。《魏书·程骏传》:“仰歌祖业,俯欣春柔。大哉肆眚,荡民百忧。”

(2).春日植物柔软的枝条。《宋史·乐志十五》:“宝阁珠楼临上苑,百卉弄春柔。” 宋 王安石 《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相扶照水弄春柔,发似矜夸敛似羞。”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嗣音》:“问青青今日那还又,怕他人再折春柔。”

姑苏台

亦作“ 姑胥臺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 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 ,以望 太湖 。” 元 萨都剌 《登姑苏台》诗之二:“ 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 姑苏臺 上春可怜, 姑苏臺 下草芊芊。”

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春波

(1).春水的波澜。 南朝 宋 谢灵运 《孝感赋》:“荑柔叶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 唐 张泌 《春晚谣》:“ 萧关 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2).指春水。 唐 杜牧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诗:“江雨春波阔,园林客梦催。” 宋 王安石 《元珍送緑石砚》诗:“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冷庐杂识·瑀华妹》引 清 陆瑀华 《过蠡泽》诗:“桥边烟影淡无痕,桥外春波緑到门。”

溶漾

(1).水波荡漾貌。 唐 杜牧 《汉江》诗:“溶溶漾漾白鸥飞,緑浄春深好染衣。” 宋 张先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词:“野緑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浄。” 宋 陆游 《砚湖》诗:“羣山环一湖,湖水緑溶漾。” 明 高启 《櫂歌行》:“溶漾 汉潭 清,搴荷趁浪平。”

(2).飘荡貌。 唐 张祜 《题御沟》诗:“万树垂杨拂御沟,溶溶漾漾遶神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浦口潮来初渺漫,莲舟溶漾採花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呢喃燕语窥帘入,溶漾丝牵入户飞。”

官船

官府的船。 唐 王建 《荆门行》诗:“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 元 刘詵 《和萧克有主簿沅州竹枝歌》之二:“官船自有龙凤茗,试写松风斑鷓鴣。”《水浒传》第四一回:“ 蔡九知府 听得,忙叫开城门,差一隻官船相送。”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然而这一回却又象消息很可靠,十多天之后,几乎谁都说大臣的确要到了,因为有人出去捞浮草,亲眼看见过官船。”

挝鼓

(1).击鼓。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清 陈维崧 《水龙吟·江行望秣陵作》词:“何处廻颿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

(2).特指击登闻鼓。《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今畿甸之民,州县一不得其情,则之臺之省,以至挝鼓,必彻而后已。”参见“ 登闻鼓 ”。

百花洲

(1).在 江西省 南昌市 东湖 中。有 冠鳌亭 、 九曲桥 等胜景。解放后扩建,辟为“八一公园”。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诗之一:“ 百花洲 上百花残, 万柳堤 边柳色寒。”

(2).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清 陈维崧 《望湘人·赠南水上人》词:“借问师家何处?在 百花洲 畔,近 胥江 渡。”原注:“上人住 吴门 百花洲 。” 清 孙枝蔚 《百花洲》诗:“君不见, 金閶 大道多酒楼,如花小妓立楼头,夜深能唱 吴中 曲,劝君一醉消千忧。请看英雄化黄土,春风不到 百花洲 。”

(3).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中,又名 百花堤 。 宋 曾巩 、 苏辙 皆有诗咏之。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雉堞

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参见“ 高山景行 ”。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3).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呜呜

(1).歌咏声;吟咏声。《史记·李斯列传》:“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 秦 之声也。”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宋 叶适 《潘广度》诗:“ 秦 声呜呜何处村, 楚 些行歌愁断魂。”《虞初新志》卷一引 清 周亮工 《盛此公传》:“好为诗,酒后呜呜吟不已。”

(2).象声词。多形容低沉的声响。 唐 李德裕 《南梁行》:“呜呜晓角霞辉粲,抚剑当楹一长叹。” 清 周亮工 《呻吟床笫闻家慈病》诗:“藁间未必生还客,枕上呜呜泪满巾。”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他娘却坐在热炕头上,呜呜摇着纺车。”

清角

(1).角,古代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韩非子·十过》:“ 平公 提觴而起,为 师旷 寿,反而问曰:‘音莫悲於清徵乎?’ 师旷 曰:‘不如清角。’” 晋 成公绥 《啸赋》:“协黄宫於清角,杂商羽於流徵。”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 清 代 王渔洋 去掉了这件外衣,便觉得一变黄钟大吕而为清角变徵之音。”

(2).雅曲名。 汉 傅毅 《舞赋》:“扬《激徵》,骋《清角》。” 李善 注:“《激徵》、《清角》,皆雅曲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 唐 元稹 《松鹤》诗:“《清角》已沉絶, 虞 《韶》亦冥寞。”

(1).清越的号角。 宋 姜夔 《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渐闻清角声扬,远林呦呦,低昂应和。”

(2).古琴名。《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古琴名有清角。”《文献通考·乐十》:“ 黄帝 之清角, 齐桓 之号鐘, 楚庄 之绕梁,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名号之别也。” 清 唐才常 《论文连珠》之一:“盖闻清角奏而风雨至,琴之感以末。”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