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景

作者:黄庚 朝代:宋代

旦景原文

鸡鸣起濯发,披衣出户牖。
自汲古涧泉,落月犹在手。
三漱吞朝霞,余光散花柳。
兹意难语人,延伫忽良久。

诗词问答

问:旦景的作者是谁?答:黄庚
问:旦景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披衣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户牖

门窗,借指家

老子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汲古

谓钻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归愚识夷涂,汲古得脩綆。” 明 何景明 《水营墅治田圃种树》诗:“汲古缀遗言,欣焉秉柔翰。”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司马达甫》:“汲古不倦,常收藏 汉 铜印谱最多。”

朝霞

太阳升起时东方的云霞

漱正阳而含朝霞。——《楚辞》

朝霞满天

朝霞映湖

余光

(1).充足的光辉。《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诚知昼不操烛,日有餘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2).谓多馀之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当路矣。 茂 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餘光振之。”后遂用为美称他人给予的恩惠福泽。《北齐书·魏收传》:“会 司马子如 奉使霸朝, 收 假其餘光。” 宋 曾巩 《贺转运状》:“ 巩 备官於此,託庇云初。将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

(3).指落日的光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 唐 杜甫 《柴门》诗:“长影没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餘光闇将夕,零露沾我衣。”

(4).喻指美德、威势所显现或留下的影响。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 明 李东阳 《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后进之士仰遗风,慕餘光,志感行励,必有勃然于此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

花柳

(1) 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称

延伫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良久

(1) 好一会儿;略久,稍久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 项王?” 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良久,羽旌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韩立马良久。——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感我此言良久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很久,甚久

良久乃去。——《三国演义》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