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字谣

作者:临安里人 朝代:宋代

十七字谣原文

光祖做总领,许堪为节制。

丞相要起复,援例。

诗词问答

问:十七字谣的作者是谁?答:临安里人
问:十七字谣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注释

1. 押霁韵

2. 《宋季三朝政要》卷二 《宋季三朝政要》:淳祐四年九月,史嵩之丁父弥忠忧,诏起复右丞相兼枢密使。太学生黄恺伯等百四十四人上书,中有云:近畿总饷本不乏人,而起复未卒哭之马光祖;京口守臣岂无胜任,而起复未经丧之许堪。故里巷为十七字谣云云。

参考注释

总领

(1).统领;统管。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总领从官,与闻政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是以总领黎庶,则有谱籍簿録。” 宋 朱淑真 《春归》诗:“东君总领鶯花处,浪蝶狂蜂不自来。” 清 刘大櫆 《乞同里捐输以待周急引》:“大约出白金在一斤上下,丰者至二斤,嗇者至三两二两,使一人总领,牟利取息,而以其息待用。”

(2). 汉 代光禄勋的别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光禄寺》:“案:两 汉 官制,自光禄、太中、中散、諫议等大夫及謁者、僕射、羽林郎、郎中、侍郎,五官、武賁、左右等中郎将,奉车、駙马二都尉,车、户、骑三将,并属光禄勋,故有总领之称。”

节制

(1) 限制;控制

发现难以节制她的胃口

(2) 指挥管辖

节制三军

皆属荣所节制。——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起复

(1)

(2) 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 * 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

(3) 旧指官员被革职后复出

援例

引用惯例或先例

遇有缘事降革后援捐复原官者,淮以双单月一并计算。——《清会典·吏部》

援例申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