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仁仲治圃三首

作者:胡寅 朝代:宋代

和仁仲治圃三首原文

愦瞀年来药渐须,喜君犹自手抄书。
尘冠固合悬圬壁,羽扇何当出草庐。
胜景但逢诗发遣,壮怀聊用酒驱除。
寄身扰扰胶胶者,欹纲从来不可居。

诗词问答

问:和仁仲治圃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问:和仁仲治圃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愦瞀

昏乱。

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抄书

(1) 将书照原文重新写出

(2) 在学校作文等事中从书中抄袭句子或段落

羽扇

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何当

(1).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郁达夫 《奉怀》诗:“何当剪烛 江 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2).犹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闻説 唐生 子孙在,何当一为问穷通?”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供井磑。”

(3).犹安得,怎能。 唐 岑参 《阻戎泸间群盗》诗:“帝乡北近日, 瀘口 南连蛮。何当遇 长房 ,缩地到京关。”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二:“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 清 钱谦益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诗:“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

(4).犹何况。 唐 王昌龄 《江上闻笛》诗:“不知谁家子,復奏 邯郸 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 越 吟。何当边草白,旌节 陇 城阴。” 宋 苏轼 《无题》诗:“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明 陈所闻 《金落索·闺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灵药,风雨何当忆故人?”

(5).犹合当,应当。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京剧《雁门关》第一场:“决胜千里辨输赢,单注着 黄巢 今日何当败。”

(6).犹何尝。 晋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草庐

茅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胜景

佳景;优美的风景

我高兴地站起来,到船头四处眺望,尽量欣赏石湖的胜景。——《石湖》

发遣

(1).打发,使离去。《东观汉记·张歆传》:“有报父仇贼自出, 歆 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之,便发遣,遂弃官亡命。”《后汉书·蔡邕传》:“ 桓帝 时,中常侍 徐璜 、 左悺 等五侯擅恣,闻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陈留 太守督促发遣。”《水浒传》第五二回:“那廝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 穆公 发遣 晋侯 ,方欲起程,忽见一班内侍,皆服衰絰而至。” 郭沫若 《少年时代·初出夔门四》:“国会被解散以后,所有旧国会议员每人是照原薪支给三个月,发遣回籍的。”

(2).特指送嫁。《南史·萧惠开传》:“ 惠开 妹当适 桂阳王 休范 ,女又当适 孝武 子,发遣之资,应须二千万。”

(3).派遣;差遣。《后汉书·明帝纪》:“是岁,发遣边人在内郡者,赐装钱人二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唐 白居易 《送萧炼师步虚诗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之二:“试呈 王母 如堪唱,发遣 双成 更取来。”

(4).指出任。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允恭 传宣 谓 家,以中书闕人,权留 谓 发遣, 谓 由此入直中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戊寅,以虞部员外郎 杜杞 权发遣度支判官事,太常博士 燕度 权发遣户部判官事,皆 王尧臣 所荐也。权发遣三司判官始此。”

(5).处理;安排。 唐 白居易 《自问》诗:“老慵难发遣,春病易滋生。”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似他这强夺人妻,公违律典,既然是体察端的,怎生发遣?”《说岳全传》第八十回:“ 岳飞 乃西天 护法 降凡,即着 金星 送归莲座,听候玉旨发遣。” 季新 《红楼梦新评》:“设时 晴雯 未死,未知作何发遣?”

(6).犹研讨。 唐 李商隐 《杂纂》:“不学发遣书题,失子弟体。”

(7).遣送;流放。《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不合在逃,罪杖,发遣 建康府 居住。”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此事何须来问,轻则决罚,重则发遣已矣。”

壮怀

豪壮的胸怀。 唐 韩愈 《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 明 张煌言 《海上》诗之一:“浩气填胸星月冷,壮怀裂髮鬼神愁。” 清 龚自珍 《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诗:“三十年华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驱除

驱逐;排除

驱除杂念

寄身

犹托身。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寄身荫四岳,託好凭三益。”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愬?” 徐特立 《与姜济寰先生书》:“近日寄身工厂,心有所寄,一切都忘。”

扰扰胶胶

纷乱貌。语本《庄子·天道》:“胶胶扰扰乎。” 成玄英 疏:“胶胶、扰扰,皆扰乱之貌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回思向者之事,扰扰胶胶于身,初无少异,所谓如梦觉如醉醒。” 吴恭亨 《诸将》诗之一:“谁翻扰扰胶胶局,此号堂堂正正旗。”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