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郡斋即事

作者:吕陶 朝代:宋代

和郡斋即事原文

表里山河久镇绥,府无留事纵怀时。

自将远业更中外,不向荣涂计速迟。

冲谈本从天理得,安閒常有道心知。

元元未尽跻仁寿,日望登庸为审思。

诗词问答

问:和郡斋即事的作者是谁?答:吕陶
问:和郡斋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和郡斋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吕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吕陶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表里山河

《左传·僖公二八年》:“ 子犯 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杜预 注:“ 晋国 外河而内山。”后以谓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唐 颜真卿 《蒲州刺史谢上表》:“臣窃以此州之地, 尧 、 舜 所都,表里山河,古称天险。” 太平天囯 刘盛培 《建天京于金陵论》:“奠安宇宙,爰资天京之雄;表里山河,永繫苞桑之固。”

镇绥

(1).镇压平定。《晋书·刘弘传》:“其恢宏奥略,镇绥南海,以副推轂之望焉。”

(2).谓安抚。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留事

(1).积压的公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吾使人视 即墨 ,田野闢,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寧。”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 宋 王禹偁 《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堆案有留事,听歌无懽声。”

(2).指留守、留后一类的官职。《后汉书·荀彧传》:“ 兴平 元年, 操 东击 陶谦 ,使 彧 守 甄城 任以留事。”《南史·范泰传》:“ 伯通 意鋭,当令拥戈前驱;以君持重,欲相委留事,如何?”

(3).特指 唐 代节度留后。《新唐书·李德裕传》:“ 泽潞 刘从諫 死,其从子 稹 擅留事,以邀节度。”

自将

(1).自己保全。《汉书·儿宽传》:“ 宽 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於武,口弗能发明也。”《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南宫韜 , 鲁 人,字 子容 ,以智自将。” 宋 苏辙 《陈述古舍人谢两府启》:“某老大无取,介特自将。” 明 高启 《匡山樵歌引》:“君今刚介自将,不苟进取。”

(2).自己带着;自己拿着。《后汉书·羊续传》:“ 续 妻后与子 祕 俱往郡舍, 续 闭门不内,妻自将 祕 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 宋 苏辙 《官舍小池有鸂鶒遗二小雏》诗之一:“来从碧涧巢安在,飞过重城母自将。”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 秦弱兰 赚了他一篇乐章,亲笔落款,他自将着。”

(3).自养。 明 高启 《南宫生传》:“晚迺刮磨豪习,隐然自将。”

(4).自相辅助,相辅相成。《汉书·王尊传赞》:“ 王尊 文武自将,所在必发,譎诡不经,好为大言。” 颜师古 注:“将,助也。”

亲自率领。 宋 杨万里 《千虑策·国势中》:“以 高帝 自将,而 子房 为之谋,如此其全也。”

远业

远大的事业。《后汉书·冯异岑彭等传论》:“若 冯 贾 之不伐, 岑公 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尅成远业,终全其庆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道悠运促,不终远业。” 元 姚燧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惟恐大本一废,远业难成。”

中外

里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荐。——《明史》

荣涂

犹仕途。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伏念臣思过特深,自量尤审,一昨赐归於穷舍,即甘息望於荣涂。” 宋 真德秀 《送吴定夫西归》诗:“世情重声利,荣涂足趋走。”

天理

(1) 自然法则;天道,天然的组织结构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2) 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 * 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

(3) 道义

(4) 天性

道心

(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 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道温》:“义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元元

平民;老百姓

只觉苍天方愦愦,莫凭赤手拯元元。——《洪秀全演义》

仁寿

谓有仁德而长寿。语出《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邢昺 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汉书·王吉传》:“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寿之域。”《汉书·董仲舒传》:“ 尧 舜 行德, * 仁寿。”《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由是天人通,阴阳和,俗躋仁寿,物无疵癘。”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至於 汤 武 ,拯涂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皇上聪明神圣之主,又已禎祥毕集,仁寿可登矣。”

登庸

(1).选拔任用。《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 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登庸以德,明试以功。” 唐 唐彦谦 《留别》诗之三:“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 明 方孝孺 《袁安卧雪图赞》:“登庸三朝,作社稷臣。”

(2).指登帝位。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宋书·傅亮传》:“ 高祖 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 滕演 。”《北史·高隆之传》:“又帝未登庸日, 隆之 意常侮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皇。”

(3).指科举考试应考中选。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领父命 长安 科试,幸登庸占榜魁。”

审思

慎重考虑。《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况汝少小失阿耶,孤单养汝,成立汝身。今捨吾求学,更须审思。”《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外交之本》:“愿吾国之政府、国民,一审思焉,涣然释前嫌而图后效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