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鄱阳鰜鱼)

作者:刘学箕 朝代:宋代

行香子(鄱阳鰜鱼)原文

雪白肥鰜。
墨黑修鲇。
柳穿腮、小大相兼。
金刀批脔,鲜活甘甜。
或时熬,或时煮,或时腌。
揎腕佳人,玉手纤纤。
缕银丝、取意无厌。
羹须澹煮,滋味重添。
滴儿醯,呷儿酒,撮儿盐。

诗词问答

问:行香子(鄱阳鰜鱼)的作者是谁?答:刘学箕
问:行香子(鄱阳鰜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行香子(鄱阳鰜鱼)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学箕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学箕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雪白

洁白如雪

墨黑

(1) 很黑;黑暗

乌云翻滚,天墨黑墨黑的

(2) 喻对事毫无了解

小大

(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晋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晋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儿子。《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至其使,悉斩送 弥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宿舒 、 孙综 前到 吴 ,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 舒 、综对臣有三息。”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中令自就地取幞头,用公服袖揩拭。”

相兼

(1).互相并吞。《史记·李斯列传》:“自 秦穆公 以来, 周 室卑微,诸侯相兼, 关 东为六国, 秦 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2).合并。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遂与同监院 刘巽 ,出俸钱十緡,又於寻常公用卖故纸钱四五十索,相兼使用。”

(3).相同。《后汉书·王符传》:“故四友虽美,能不相兼。” 李贤 注:“《尚书大传》:‘ 孔子 曰:“ 文王 得四臣, 丘 亦得四友。”’谓 回 也为胥附, 赐 也为奔走, 师 也为先后, 由 也为御侮,其能各不同也。”

金刀

(1).金和刀。古代货币。《汉书·食货志上》:“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颜师古 注:“金谓五色之金也……刀谓钱币也。” 唐 孟郊 《投所知》诗:“且将食蘗劳,酬之作金刀。”

(2).“刘”字为卯、金、刀合成,故用以代指 刘 姓。《汉书·王莽传中》:“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玉垒 经纶远,金刀歷数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子大 以诗贺之曰:‘……金刀喜有南邻翁,曾吹藜燄丹霞峯。’”

(3).剪子。 唐 白居易 《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唐 李远 《剪綵》诗:“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五:“婉孌闺中女,素手握金刀。”

(4).武器。指刀剑。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问 秦中 之故事,惟有卷衣;识行父之公忠,从无衣帛。既而金刀掩曜,桑笄归里。”

鲜活

(1).鲜灵活泼。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盆池鱼》:“忽一日帝曲宴近臣於禁苑中,帝指示於 九龄 林甫 曰:‘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中国 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

(2).谓新鲜水灵。 宋 王巩 《闻见近录》:“羹沸,刳鱼游泳鼎中,羹成,鲜活若不刳者。”

(3).犹言鲜明生动。 大荒 《忆江南》:“馀下的往往是些孤立的往事,鲜活地,原原本本以当时发生的次序呈现出来。”

甘甜

甜美

甘甜可口

或时

有时。《史记·汲郑列传》:“丞相 弘 燕见,上或时不冠。”《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阬岸。”《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或时看到闹处,不觉心痒,口里漏出着把来指手画脚教人,定是寻常想不到的妙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那帘内或时巧囀鶯喉,唱一两句词儿。”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玉手

(1).洁白如玉的手。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 茅盾 《新疆风土杂记》诗:“昨夜挂枝劳玉手, 藐姑仙子 下 天山 。”

(2).为对友人之手的敬称。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驪驹日就道,玉手行可执。”

纤纤

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十指纤纤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银丝

比喻白发。 明 张煌言 《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韵》:“寂寞两京寒玉琯,萧疎双髩点银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取意

(1).犹随意。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上又詔重修 安国寺 ,毕,亲降车輦,以设大斋。乃十二撞新鐘,捨钱一万贯,令诸大臣各取意击之。”

(2).采取其意。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一:“﹝ 徐寿辉 ﹞以 蕲水 为都城,取意于西方净土莲台,号为 莲台省 。”

无厌

(1).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 梁斌 《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

(2).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 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乐善无厌,班赏无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苏轼 《出峡》诗:“幽寻远无厌,高絶每先上。”

不要压迫或逼迫。厌,通“ 压 ”。《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高亨 注:“《説文》:‘厌,笮也。’‘笮,迫也。’厌即压迫之压。”

滋味

味道

鲜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