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甲子端午)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贺新郎(甲子端午)原文

过眼光阴驶。
忆垂髫、留连节物,逢场游戏。
初试綀衣弄纨扇,斗采菖蒲涧里。
今发白、颜苍如此。
艾子萧郎方用事,怪先生、苦死纫兰芷。
君不乐,欲何俟。
头标夺得群儿喜。
向溪边、旁观助噪,叹吾衰矣。
欲建鼓旗无气力,唤起龙泉改委。
但酒户、加封而已。
晚觉醉乡差快活,那独醒、公子真呆底。
聊洗净,笛筝耳。

诗词问答

问:贺新郎(甲子端午)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贺新郎(甲子端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贺新郎(甲子端午)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眼光

(1) 视线

我讨厌他那种眼光

(2) 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

眼光远大

垂髫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节物

(1).作为;行事。《吕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

(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宋 苏舜钦 《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应节的物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总是节物,不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喫三盃。’”

逢场游戏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凑凑热闹。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甲子端午》词:“忆垂髫,留连节物,逢场游戏。”

初试

为了取得更高学位的投考者的初次考试;初次试验;初次尝试

初试锋芒

綀衣

粗 * 。 宋 张先 《西江月·赠别》词:“破帽手遮红日,綀衣袖卷寒风。”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端午》词:“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紈扇,午风清暑。”

纨扇

用细绢制成的团扇

菖蒲

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地下有根茎,可作香料,又可作健胃药,具长叶和辛辣味的主茎

发白

缺色的,如灰的颜色的,死白的,苍白的

吓得嘴唇发白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艾子

(1).食茱萸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四·食茱萸》。

(2).方言。艾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菖蒲艾子》:“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为了补救吃不上粽子什么的,她想买两束蒲子、艾子、插在门前。”参见“ 艾人 ”、“ 艾虎 ”。

萧郎

(1).对姓 萧 的男子的敬称。《梁书·武帝纪上》:“ 俭 一见( 萧衍 )深相器异,谓 庐江 何宪 曰:‘此 萧郎 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2). 唐 崔郊 之姑有一婢女,后卖给连帅, 郊 十分思慕她,因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 緑珠 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 萧郎 是路人。”见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崔郊》。后因以“萧郎”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 唐 于鹄 《题美人》诗:“胸前空戴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冉冉幽香解鈿囊,兰橈烟雨暗春江,十分清瘦为萧郎。” 清 吴伟业 《琴河感旧》诗之四:“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堪。” 郁达夫 《毁家诗记》之十九:“ 沉园 旧恨从头数,泪透萧郎 蜀 锦衾。”

用事

(1) 执政;当权

赵太后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用事擅权

(2) 行事;办事

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汉书·丙吉传》

感情用事

(3) 引用典故

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沧浪诗话·诗法》

文章用事,不使人觉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苦死

犹苦苦。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赠李白》诗:“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这是时年如此,你苦死埋怨我怎的。”《水浒传》第三六回:“ 宋江 答道:‘ 梁山泊 苦死相留,我尚兀自不肯住,恐怕连累家中老父。’”

纫兰

《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后以“纫兰”比喻人品高洁。 宋 徐铉 《和萧郎中午日见寄》:“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角黍期。”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词:“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周实 《哭洗酲》诗:“纫兰搴杜更多情,年年佳耦求 云英 。”

夺得

获取,得到

群儿

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 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 , 上官桀 为 安阳侯 , 霍光 为 博陆侯 ……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扬语曰:‘帝(病)﹝崩﹞, 忽 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 梁启超 《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溪边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旁观

从旁观察

袖手旁观

建鼓

(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 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颜师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 陈氏 《乐书》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晋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 隋 唐 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诗》言‘应田县鼓’,则 周 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

气力

(1) 体力;力气

没有说话的气力

(2) 精力

费尽气力去解释

(3) 实力;力量

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气力微薄

(4) 权势;势力

仗气力

(5) 才气;才力

气力充沛

唤起

(1) 把 从睡梦中叫起

跑到冒着火焰的房子里唤起了这位老人

(2) 激起回忆、联想

这个地方唤起了人们对更幸福的年代的回忆

龙泉

(1).宝剑名。即龙渊。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鋌山中之恒铁也。”

(2).泛指剑。 唐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 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 人避 高祖 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宋玉叔 《<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

(3).喻行事果断。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龙泉独断,龟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万户。” 唐 常衮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壶之清澄,兼龙泉之断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 龙泉 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倪璠 注:“《法苑》云: 庐山 西有 龙泉精舍 , 慧远 沙门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门。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来从 许 下,月旦出於龙泉;言入 蜀 中,星文见於牛斗。”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6).喷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酒户

(1).酒量。古称酒量大者为大户或上户,不能多饮的称小户或下户。 唐 元稹 《春游》诗:“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 宋 陆游 《深居》诗:“病来酒户何妨小,老去诗名不厌低。” 钱仲联 校注:“户, 唐 人语,指酒量。” 清 钱谦益 《吴门林若抚胡白叔二诗人劝破诗戒》诗:“酒户下中禁亦得,诗肠枯涩戒何曾。”

(2). 唐 宋 时经官方许可的私营酒坊。这种酒坊,必须向官方买曲,然后自酿自销。《旧唐书·食货志下》:“ 元和 六年六月,京兆府奏:‘榷酒钱除出正酒户外,一切随两税青苗据贯均率。’从之。” 宋 陆游 《村居书事》诗:“酒户知贫焚旧券,医翁怜病献新方。”《宋史·食货志下七》:“ 天禧 初,著作郎 张师德 使 淮 南,上言:‘乡村酒户年额少者,望并停废。’…… 治平 四年,手詔蠲京师酒户所负麴钱十六万緡。”

加封

(1) 上封条

(2) 指帝王对臣子追加封予爵位、土地等

而已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醉乡

饮酒沉醉之后,似乎进入了另一番乡境,飘飘然别有滋味

快活

高兴,快乐

他是一个很快活的孩子

独醒

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辞·渔父》:“ 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宋 曾巩 《西亭》诗:“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明 刘基 《述志赋》:“ 楚 屈原 之独醒兮,众皆以之为咎。” 清 孙枝蔚 《端阳前一日》诗:“焉知千秋事,且免独醒嘆。”

公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大公子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洗净

把衣物、器物清洗干净

把这条尼龙裤洗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