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久旱喜雨呈运使韩综学士提刑令狐挺祠部

作者:张方平 朝代:宋代

原文

江城风日燥将燃,喜此滂沱仅有年。

诸泽气交阴压地,四溟水立阔围天。

廓开紫宙清凉界,顿去骄阳跋扈权。

须信化工人可代,傅岩才业在三篇。

诗词问答

问:《金陵久旱喜雨呈运使韩综学士提刑令狐挺祠部及示诸府僚》的作者是谁?答:张方平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方平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参考注释

江城

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只听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黄景仁 《舟中再迭前韵》:“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

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滂沱

(1)

(2) 形容雨下得很大

(3) 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涕泪滂沱

(4) 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有年

经过很多年

从业有年

业是有年。——明· 刘基《卖柑者言》

如是者亦有年。——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四溟

亦作“ 四冥 ”。1.四海,四方之海。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李善 注:“四溟,四海也。” 唐 秦韬玉 《问古》诗:“深作四溟何浩渺,高为五岳太峥嶸。”《宋史·乐志十一》:“四溟广矣,八紘是纪。”

(2).指全国、天下。《宋书·孝武帝纪》:“ 周王 驥迹,实穷四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车轨共文,四溟同宅。” 唐 施肩吾 《海边远望诗》:“扶桑枝边红皎皎,天鸡一声四溟晓。”

廓开

(1).开辟。 汉 张衡 《西京赋》:“廓开九市,通闤带闠。”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首在理 河 源,或於近源处递修层坝以节其流,或廓开一湖以停蓄之。”

(2).阐扬;阐明。《后汉书·班超传》:“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三国志·吴志·鲁肃传》:“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紫宙

宇宙;上天;高空。 南朝 梁 江淹 《构象台》诗:“网紫宙兮洽万品,冠璇宇兮济羣生。” 唐 徐彦伯 《南郊赋》:“告紫宙之成功,定皇天之寳位。” 宋 苏舜钦 等《荐福塔联句》:“踊甓皇都壮,盘基紫宙雄。”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骄阳

酷烈的阳光

头顶骄阳

跋扈

专横暴戾

此跋扈将军也。——《后汉书·梁冀传》

龙钟阁部啼梅岭,跋扈将军噪 武昌。—— 孔尚任《桃花扇》

专横跋扈

工人

古称“匠人”。今称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业劳动或手工劳动者

钢铁工人

傅岩

(1).亦称“ 傅险 ”。古地名。相传 商 代贤士 傅说 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书·说命上》:“ 説 筑 傅巖 之野。” 孔 传:“ 傅氏 之巖在 虞 虢 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 説 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或亦有成文也。”《史记·殷本纪》:“得 説 於 傅险 中。是时, 説 为胥靡,筑於 傅险 。” 司马贞 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巖’也。” 张守节 正义引《地理志》:“ 傅险 即 傅説 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 圣人窟 ,在今 陕州 河北县 北七里,即 虞国 、 虢国 之界。又有 傅説祠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 傅巖 ,县( 平陆县 )东三十五里,即 殷 相 傅説 隐处,俗名 圣人窟 。其地亦曰 隐贤社 。”

(2). 殷 相 傅说 曾隐于 傅岩 ,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井邑 傅巖 上,客亭云雾间。”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贱如莘野,犹为席上之珍;远若 傅巖 ,尽入彀中之选。”

才业

才学。 宋 王禹偁 《与冯伉书》:“虽某之名位才业,望 忠州 , 赞皇 也远矣,而閤下读书为文,立身行事,岂不知 吉甫 、 僧孺 之为人乎?”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在三

《国语·晋语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 注:“三,君、父、师也。”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敦在三之节。”《北齐书·徐之才传》:“既为汝师,又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尊道成德,严师其难哉。故在三之礼,极乎君亲,而师也参焉。”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夫师岂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谊,并之於君、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