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边诗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赋边诗原文

九边烽火四方闻,臣子忧劳为国分。

民部岁赍供战士,敕书时下励将军。

莫将和议为筹策,但以忠诚谕檄文。

廊庙吁谟心一定,折鞭堪逐虎狼群。

诗词问答

问:赋边诗的作者是谁?答:沈鍊
问:赋边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赋边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青霞集卷六

参考注释

九边

本谓 明 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明史·兵志三》:“初设 辽东 、 宣府 、 大同 、 延绥 四镇,继设 寧夏 、 甘肃 、 蓟州 三镇,而 太原 总兵治 偏头 , 三边 制府驻 固原 ,亦称二镇,是为九边。”《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戈戟九边雄絶塞,衣冠万国仰垂衣。” 清 龚自珍 《御试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 李光 《河山四律》:“将帅凋零鼙鼓动,四郊壁垒九边烽。”

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方闻

(1).博洽多闻。《汉书·武帝纪》:“今礼崩乐坏,朕甚閔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引 宋 咸淳 六年二月一日诏书:“今天下方闻之士,素所藴抱,有志当世。”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其博学方闻之士,文章尔雅,援引今故,间徵子纬,旁及异域,则以为犯功令而黜落之。”

(2).指博洽多闻之士。 黄人 《<清文汇>序》:“虽网罗未广,疏漏正多,尚有俟海内方闻,俛为增益。”

(3).见“ 方闻科 ”。

臣子

君主时代的官吏

忧劳

忧患劳苦

为国

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民部

即户部。古代官署名。 汉 置尚书,有民曹, 三国 魏 置度支, 吴 有户部, 晋 有度支, 北周 有民部,皆主财用。 隋 初置度支, 开皇 三年改为民部, 唐 永徽 初,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复改称户部。

战士

(1) 士兵

新入伍的战士

战士还者。——《资治通鉴》

(2) 又

江夏战士

(3) 泛指从事某种正义事业的人

白衣战士

敕书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中央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官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

时下

目前;现在

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鲁迅《我之节烈观》

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和议

战争双方的和谈会议

筹策

亦作“ 筹筴 ”。1.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老子》:“善数不用筹策。” 高亨 正诂:“筹策,古时计数之竹筳也。”

(2).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 魏 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 孙子 筹策 庞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南齐书·祖冲之传》:“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心穷筹筴,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

忠诚

尽心竭力

忠诚无私

谕檄

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宋 王安石 《送文学士倅邛州》诗:“时平无諭檄,不访 碧鸡 祥。”参见“ 諭蜀文 ”。

廊庙

指朝廷

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国语·越语下》

廊庙之宝,弃于沟渠。——《后汉书·孟尝传》

廊庙无才天下求

吁谟

远大宏伟的谋划。《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 毛 传:“訏,大;謨,谋。” 郑玄 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 唐 薛逢 《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 魏 蜀 吴 , 武侯 倔起赞訏謨。” 章炳麟 《钱塘吊龚魏二生赋》:“嗟訏謨其足立兮,胡忘 由基 之善息?”

一定

(1) 规定的,确定的

(2) 固定不变的

(3) 必定;必然

(4) 特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

虎狼

比喻穷凶极恶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