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杜介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赠杜介原文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
应真飞锡过,绝磵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
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了。
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
仙葩发茗碗,剪刻分葵蓼。
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騕袅。
时从佛顶岩,驰下双莲沼。

诗词问答

问:赠杜介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赠杜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梦游

睡眠中无意识地走动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横空

(1) 横越天空

横空霹雳

(2) 弥漫空中

横空杀气

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鹃 《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胜 石梁 。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桥 。” 宋 梅尧臣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 石桥 行。” 宋 梅尧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菵露

菵草上的露水。《文选·鲍照<苦热行>》:“障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李善 注:“《宋永初山川记》曰:‘ 寧州 鄣气菵露,四时不絶。’菵,草名,有毒;其上露,触之肉即溃烂。” 唐 刘禹锡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诗:“三衣濡菵露,一锡飞烟空。” 清 田雯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菴先生》:“堁风菵露哀牢疆,山川瘴癘难禁当。”参见“ 菵草 ”。

嫋嫋

亦作“嬝嬝”。1.轻盈纤美貌。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 * 。”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

2.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 金陵 去。”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

3.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瀟瀟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宋 苏轼 《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明 单本 《蕉帕记·寻春》:“听几派笙歌送,渺渺湖山嫋嫋风。”

4.缭绕貌。 宋 苏轼 《浣溪沙》词:“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卷上:“行处皆有光,亦不类闇夜,每至一处,烟嬝嬝绕恶少年颈。”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口中鼻中,如白云出山,嫋嫋不絶。” 闻一多 《剑匣》:“那炉上注着嬝嬝的篆烟。”

5.形容香气散发。 宋 苏轼 《赠杜介》诗:“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醉春》:“罗衣惯惹春风,暗觉花香嬝嬝。”

6.悠扬婉转。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五》:“入云歌嫋嫋,向日妓丛丛。”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只听得玉河流水韵幽清,犹似《霓裳》嫋嫋声。”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嬝嬝的洞箫。”

应真

谓方是真话。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应真,谓罗汉也。” 李周翰 注:“应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罗汉第五尊失队》:“予往 临川 景德寺 ,与 谢无逸 辈升阁,得 禪月 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宋子昭画》:“丙辰二月二十一日,过 商丘 宋子昭 户部观画, 李伯时 白描十八应真,最为奇妙。”

飞锡

(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 隐峰 游 五臺 ,出 淮西 ,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 应真 飞锡以躡虚。” 李周翰 注:“ 应真 ,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於虚空,故云飞也。”

(2).佛教语。指僧人游方。 唐 冷朝阳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餘事出山来。” 清 钱谦益 《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

(3).佛教语。指游方僧。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云鸟

(1).相传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少皞氏 受命有凤鸟适至,故以鸟纪事,百官师长皆以鸟为名号。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后以“云鸟”指两个不同的朝代。 北周武帝 《大赦诏》:“云鸟殊世,文质异时。” 唐 房晋 《对词标文苑科策》:“自 风 姜 御辩之始,树以后王君公;云鸟分司之初,承以大夫师长。”

(2).云和鸟。 宋 欧阳修 《会峰亭》诗:“野鸟窥我醉,谿云留我眠……醉醒各任物,云鸟徒留连。”

(3).高飞的鸟。《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是以高罗举而云鸟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马戴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诗:“同人不同北,云鸟自南翔。” 宋 苏轼 《赠杜介》诗:“应真飞锡过,絶磵度云鸟。”

(4).比喻隐士。 五代 齐己 《经费徵君旧居》诗:“高眠当圣代,云鸟未为孤。”

意欲

见“ 意欲 ”。

(1).亦作“ 意慾 ”。欲望。《淮南子·道应训》:“故人主之意欲见於外,则为人臣之所制。”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书》之一:“今方欲与朋友説,日用之閒,常切点检气习偏处,意欲萌处。”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制民主政体》:“倘非达於共和,国民之意慾难厌,霸者弥缝掩饰之策,决其不能奏效也。”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她想新奇事情一定给她们望见了;一种意欲包围着她的脑袋。”

(2).想要。谓心想做某事。《后汉书·彭宠传》:“小奴意欲解之,视户外,见 子密 听其语,遂不敢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我意欲完前日之约,不好自家启齿。”《红楼梦》第一回:“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

然已

犹而已。《管子·版法解》:“然则君子之为身无好无恶然已乎?”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七:“然犹而也……然已,而已也。”

微言

(1) 含蓄而精微的言辞

微言议赈捐

(2) 密谋;密言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宝

(2) 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杰,英才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窗户

(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群生

众生;一切生物

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汉书·董仲舒传》

迷网

(1).喻事物惑人如罗网。 宋 苏轼 《赠杜介》诗:“羣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2).指烟雾、水气等迷茫如网。 曹靖华 《飞花集·前沿风光无限好》:“这一迷网把我紧罩着。”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他们疑虑的视线在他心上织起了灰色的和有罪的雾似的迷网。”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妻孥

妻子和儿女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小雅·常棣》

四壁

屋子的四面墙壁,泛指整个屋子

四壁皆空

这个书房四壁全是书

振策

扬鞭走马。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二:“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方欲振策 燕 赵 ,席卷 秦代 。” 明 刘基 《自衢州至兰溪》诗:“振策率广路,逍遥散烦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以足下遂当西迈,振策在涂,故不以时报。”

轻矫

(1).远走高飞。 唐 韩愈 《同冠峡》诗:“羈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 宋 苏轼 《赠杜介》诗:“妻拏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2).轻捷矫健。 明 夏完淳 《六哀·吴都督志葵》诗:“威虏负奇气,膂力恣轻矫。” 清 谭嗣同 《城南思旧铭》序:“仲兄通侻喜事,履险轻矫,陂池泽藪,靡不探索。”

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飞步

快步;疾步。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弱冠参多士,飞步游 秦 宫。” 唐 张祜 《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诗:“艤舟 阳羡馆 ,飞步繚疏楹。” 茅盾 《子夜》十五:“ 屠维岳 发狠叫一声,一把推开 阿珍 ,就飞步跑出去。”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问禅

犹参禅。 宋 苏轼 《送杜介归扬州》诗:“采药会须逢 蓟子 ,问禪何处识 庞翁 。”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插花醉舞春风里,不学 庞翁 更问禪。”

不归

(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瓠壶

(1).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周 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於用。”

(2).喻虚有其表。《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张府君 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麤。”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然率皆皮肤狡泽,而怀空抱虚,有似 蜀 人瓠壶之喻,胸中无一纸之诵,所识不过酒炙之事。”

佛眼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无量寿经》卷下:“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宋 苏轼 《赠杜介》诗:“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宋 苏辙 《书金刚经后》之二:“经言 如来 有五眼……以慧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

照了

彻见;洞晓。 隋 智顗 《小止观·证果》:“諦观心性非空非假,而不坏空假之法。若能如是照了,则於心性通达中道。” 宋 苏辙 《筠州圣寿院法堂记》:“照了诸妄,还復本性。”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儒释迭为盛衰》:“其聪明之所照了,德行之所成就,真儒法也。”

卓尔

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子罕》

功效卓尔。——《薛宣传》

仙葩

仙界的异草奇花。《红楼梦》第五回:“一个是 閬苑 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剪刻

(1).犹剪裁。 宋 范成大 《次韵宣州西园》之一:“不待东君能剪刻,相公笔力挽回春。” 清 孙枝蔚 《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指对事物或文词的取舍安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陈父 名不及之,篇什亦寡,兴会清发,剪刻常言,自可使 无从 却步。”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闭户

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 李善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於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騕袅

同“ 騕褭 ”。 北齐 刘昼 《新论·惜时》:“天迴日转,其谢如矢,騕裊迅足,神马弗能追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疾奔凌騕裊,高唱轧 吴 歈。” 宋 梅尧臣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潮》诗之三:“翠色蜻蜓立蔆蕊,青丝騕裊秣城根。”

莲沼

(1).莲池,莲塘。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诗:“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柳枝。” 明 刘基 《夏日杂兴》诗之二:“风轩自舞苍筤竹,莲沼双游赤鲤鱼。”

(2).莲幕。 唐 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潜谢辟启》之一:“府称莲沼,慙无倚马之能;地号云门,窃有化龙之势。”参见“ 莲幕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