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仲春社稷坛礼成述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庚戌仲春社稷坛礼成述事原文

三祭四朝斋,躬亲蒇礼皆。

蒙庥仍健旺,致敬敢违乖。

土谷民之命,安和心以怀。

秋膏虽积润,春泽更祈佳。

诗词问答

问:庚戌仲春社稷坛礼成述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庚戌仲春社稷坛礼成述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庚戌仲春社稷坛礼成述事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三

2. 社朝日坛祀文庙皆为中祀致斋二日祭相稷坛大致斋三日今春分丁戊三连故斋期自初三日为始凡四日云

参考注释

三祭

谓三度酌酒于三处为祭。《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传:“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 蔡沉 集传:“礼成於三,故三宿、三祭、三咤。”《仪礼·乡射礼》:“俎与荐,皆三祭。” 郑玄 注:“皆三祭,为其将祭侯也,祭侯三处也。” 贾公彦 疏:“三处者,下文右与左,中是也。”

躬亲

亲自动手做

事必躬亲

健旺

谓身体健康,精力旺盛。《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若大官人病体初痊,恐未可做亲。不如再停几时,等大官人身子健旺,另拣日罢。”《红楼梦》第九七回:“那身子顿觉健旺起来。” 叶圣陶 《城中·病夫》:“自入春以来,他的身体就不很健旺。” 沙汀 《代理县长》:“这个原本健旺的老人,已经拖出病来了。”

致敬

(1) 向人敬礼

举剑致敬

(2) 表示敬意

有各种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则用相互拥抱的方式

土谷

土地神和五谷神。 清 黄宗羲 《迁祠记》:“其餘如 虞国 石孝子 之祠,当年应皆载在祀典,今孝子烝尝,止於私门, 虞国 祭赛,化为土穀,岂不以离城之故哉?”

安和

(1).安定和平;安定和睦。《晏子春秋·问上三》:“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韩诗外传》卷五:“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北齐书·魏收传》:“自 魏 、 梁 和好,书下纸每云:‘想彼境内寧静,此率土安和。’” 唐 元结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宽恕,静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为当时法则。”《元典章·礼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门》:“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门。”

(2).安详平和。《汉书·杜延年传》:“ 延年 为人安和,备於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南史·王僧辩传》:“母姓 魏氏 ,性甚安和,善於绥接,家门内外莫不怀之。”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介甫 词完气健,饶有远势;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

(3).平安,安好。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之十:“今日 钱主簿 来领书,知尊候安和。”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思虑清静,步履轻健,寝寐安和。”

(4).犹晴和,温和。《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气安和,芝草常生。”

积润

积久湿润。《文苑英华》卷五六一引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雪表》:“重阴益固,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迎土膏脉起之候。” 唐 温庭筠 《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 凤阳 晴日带雕轮。” 唐 唐彦谦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诗:“为笑 江 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元 袁桷 《感兴》诗:“南山有琪树,蒙彼山上云,层阴閟朱光,积润养奇芬。”

春泽

春雨。比喻恩泽。 晋 潘岳 《西征赋》:“弛秋霜之严威,流春泽之渥恩。”

标签:春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