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唐先生谷

作者:章甫 朝代:宋代

简唐先生谷原文

藩篱落日鸟雀闹,江湖西风鸿雁高。
病躯已厌秋夜永,农事更伤终岁劳。
穷愁满眼未容遣,俗物败意时相遭。
隐芝庵中有高士,拄杖请来同出邀。

诗词问答

问:简唐先生谷的作者是谁?答:章甫
问:简唐先生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章甫名句大全

章甫简唐先生谷书法欣赏

章甫简唐先生谷书法作品欣赏
简唐先生谷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藩篱

篱笆

羝羊触藩。——《易·大壮》。疏:“藩,藩篱也。”

落日

夕阳

鸟雀

泛指小鸟。《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於其君者,诛之,如鹰鸇之逐鸟雀也。” 唐 刘长卿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诗:“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鸿雁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病躯

抱病之身。《三国演义》第五二回:“ 琦 谓 肃 曰:‘病躯不能施礼, 子敬 勿罪。’”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你们这样衰老,又且都是病躯,将来怎么样去杀贼!”

夜永

夜长;夜深。多用于诗中。 唐 戴叔伦 《白苎词》:“美人不眠怜夜永,起舞亭亭乱花影。” 唐 张乔 《雨中宿僧院》诗:“夜永楼臺雨,更深江海人。”

农事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 2.指村庄。

终岁

一年到头

终岁不闻丝竹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岁勤苦。——宋· 苏轼《教战守》

穷愁

穷困忧愁;穷苦而忧伤

满眼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俗物

(1).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嵇 、 阮 、 山 、 刘 在竹林酣饮, 王戎 后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兽记》四:“便是现在,她也并不满意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个穿着漂亮、毫无教养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苏轼 《与徐得之书》之八:“ 得之 晚得子,闻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为贺,所用石砚一枚送上,须是学书时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

(3).通俗的东西。《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都道:‘也要做些浅近的俗物才是。’ 湘云 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絳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

败意

犹败兴。《晋书·王戎传》:“ 戎 每与 籍 为竹林之游, 戎 尝后至。 籍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戎 笑曰:‘卿辈意亦復易败耳!’”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满城风雨近重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参见“ 败兴 ”。

时相

当朝宰相。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上顾问:‘此人合众论否?’时相对曰:‘ 易 ( 李易 )乃 扬州 州学学正,必合众论。’”《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后来 东坡 为吟诗触犯了时相,连遭謫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书成上之,忤时相意,詔下府狱。”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请来

(1) 用信、电报等或派专人邀请某人来,召唤

把孩子的妈妈请来

(2) 派人去叫

请来医生

同出

(1).谓出处相同。《老子》:“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王弼 注:“同出者,同出於玄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然此与 李庆子 遇狐叟事,大旨相类,不应俗人雅魅,迭见一时,又同出於 山 左。”

(2).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同出九人,唯 重耳 在。” 韦昭 注:“同出,同生。”

(3).俱已出嫁。《尔雅·释亲》:“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郭璞 注:“同出,谓俱已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