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香炉峯诗

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

从登香炉峯诗原文

辞宗盛荆梦。
登歌美凫绎。
徒收杞梓饶。
曾非羽人宅。
罗景蔼云扃。
沾光扈龙策。
御风亲列涂。
乘山穷禹迹。
含啸对雾岑。
延萝倚峯壁。
青冥摇烟树。
穹跨负天石。
霜崖灭土膏。
金涧测泉脉。
旋渊抱星汉。
乳窦通海碧。
谷馆驾鸿人。
岩栖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
奇心隐仙籍。
高世伏音华。
绵古遁精魄。
萧瑟生哀听。
参差远惊觌。
惭无献赋才。
洗污奉毫帛。

诗词问答

问:从登香炉峯诗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从登香炉峯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辞宗

辞赋作者中的宗师。亦泛指受人敬仰的文学家。《汉书·叙传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辞宗盛 荆梦 ,登歌美 鳧 绎 。”《南史·任昉传》:“ 昉 起草即成,不加点窜。 沉约 一代辞宗,深所推挹。”

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1.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书·乐志一》:“ 晋氏 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或製裳於骚客,或登歌於乐章。”《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乾豆上,奏登歌。”《后汉书·章帝纪》:“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捨昼夜。”《宋书·乐志一》:“皇帝初登坛,奏登哥。”

(3).泛指歌词。 宋 王禹偁 《皇帝亲试贡士歌》:“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謌謌 舜 禹 。”

(4).犹歌颂。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5).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两楹之前。”《宋史·乐志一》:“大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登歌两架设於殿上。”《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凫绎

凫山 和 绎山 。均在 山东省 邹县 。《诗·鲁颂·閟宫》:“保有 鳧 绎 。” 毛 传:“ 鳧 ,山也。 绎 ,山也。”绎,一本作“ 嶧 ”。 宋 苏辙 《送颜复赴阙》诗:“簞瓢未改安贫性, 鳧 绎 犹传直道餘。”

杞梓

(1).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

(2).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杞梓无遗用,蒭蕘不忘询。” 清 刘大櫆 《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

羽人

(1).古官名。《周礼·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 晏子 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

(2).神话中的飞仙。《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洪兴祖 补注:“羽人,飞仙也。”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

(3).道家学仙,因称道士为羽人。 唐 钱起 《卧疾答刘道士》诗:“宝字比仙药,羽人寄柴荆。”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入道》:“来这 华山 云臺观 做个羽人,明星夜礼,灵药朝修。” 清 朱彝尊 《同钱王过白云观分韵》之一:“偶寻樵子逕,因访羽人居。”

云扃

(1).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屋室。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 钱振伦 注:“云扃,犹云扉也。” 唐 王勃 《七夕赋》:“耸词峰於月殿,披翰藪於云扃。”

(2).隐者的屋门或寺院的门。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东归之寻旧址,苍苔四叠,嘉树双亚。访旧僧,云扃十扣,云顶一存。” 清 魏源 《华山西谷》诗之二:“请谢世网尘,长枕秋云睡。仙犬守云扃,毋许渔樵至。”

(3).借指隐者的屋室或寺院。 宋 陆游 《幽居》诗之二:“面面秋山拥翠屏,天留三亩著云扃。”

(4).谓被云所遮盖。 元 吴莱 《寄张子长》诗:“道途餘雪屩,巖穴但云扃。”

沾光

靠着别人或某种事物而得到好处

都是一家人,往后只有我们沾光的

御风

(1).乘风飞行。《庄子·逍遥游》:“ 列子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有时朝发 白帝 ,暮到 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粤诗》:“ 南越 轻綃似碧云,裁为 飞燕 御风裙。”

(2).借指仙家。 宋 苏轼 《和陶郭主簿》诗之二:“愿因骑鲸 李 ,追此御风 列 ,丈夫贵出世,功名岂人杰。”

禹迹

见“ 禹迹 ”。

亦作“ 禹跡 ”。1.相传 夏禹 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 中国 的疆城为 禹 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以陟 禹 之迹。” 孔 传:“以升 禹 治水之旧迹。”《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 唐 韩愈 《鳄鱼文》:“况 禹 迹所揜, 扬州 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2).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六:“功参 禹 迹,德赞 尧 门。” 唐 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何言 禹 跡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雾岑

云雾缭绕的山头。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峯壁。”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烟树

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 * 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负天

违背天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 羌滇吾 素为 勋 所厚,乃以兵扞众曰:‘ 盖长史 清贤,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宋 陆游 《寄题求志堂》诗:“穷居求志达行道,倘不塞责真负天。”

霜崖

(1).峻峭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霜崖灭土膏,金涧侧泉脉。”

(2).盖上白雪的山崖。《南史·张充传》:“介然之志,峭耸霜崖;确乎之情,峯横海岸。”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霜崖縞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原注:“时 梁园 三尺雪,在 清泠池 作。”

土膏

(1).土中所含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国语·周语上》:“阳气俱蒸,土膏其动。”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元 胡南 《春日田园杂兴》诗:“水活土膏动,风微花气深。”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

(2).肥沃的土地。《汉书·东方朔传》:“故 酆 镐 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縹。”

(3).鸦片。《清史稿·德宗纪二》:“命 柯逢时 管理八省土膏统捐事宜。”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其餘如钱粮照常徵解,土膏照捐照常开办。”

泉脉

地下伏流的泉水。类似人体脉络,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诗:“察壤见泉脉,覘星视农正。” 唐 王维 《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荷锄覘泉脉。” 宋 梅尧臣 《汝州后池听水》诗:“春水泉脉动,分巖临涧源。”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四:“土润泉脉肥,木落峯容瘦。”

渊抱

犹言内心深处。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五难未易夷,三命戒渊抱。”

星汉

(1).天河;银河。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灰色的短夜,星汉徐移。”

(2).形容璀灿,有文采。 清 查慎行 《送陈乾斋予假省亲》诗之二:“星汉文章 唐 许国 ,臚云名第 宋 安阳 。”

乳窦

(1).石钟乳洞。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旋渊抱星汉,乳竇通海碧。” 宋 陆游 《寄隐士》诗:“乳竇寒犹滴,巖扉夜不扃。”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一》:“秉炬东南入,乳竇初隘,渐进愈宏放。”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松炬厌明灭,乳竇惊青红。”

(2).泉眼。 唐 元结 《说洄溪招退者》诗:“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竇流清泉。” 清 姚鼐 《虎跑泉观东坡诗刻》诗:“神功虎穴作龙湫,乳竇 杭州 与 润州 。”

通海

(1).与海外交往。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2).与海洋通连。《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驾鸿

指仙道乘鸿飞行。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谷馆驾鸿人,巖栖咀丹客。”

岩栖

见“ 巖栖 ”。

亦作“ 巖栖 ”。1.栖宿在山岩上。旧题 师旷 《禽经》:“山鸟巖栖,原鸟地处。” 张华 注:“山巖之鸟多不巢。”

(2).巢居穴处。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絶交书》:“故 尧 舜 之君世, 许由 之巖栖, 子房 之佐 汉 , 接舆 之行歌,其揆一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曰巖栖,栋宇居山曰山居。”

(3).借指隐居。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栖在百层。” 前蜀 韦庄 《赠薛秀才》诗:“欲结巖栖伴,何山好薜萝?”

丹客

即丹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方士丹客哄人炼丹,説养成黄芽,再生白雪,用药点化为丹。”参见“ 丹士 ”。

殊物

指奇珍异物。 南朝 梁 江淹 《萧相国让进爵为王第二表》:“昔 虞思 勤 夏 ,不列殊物之锡; 晋叔 匡 周 ,岂颁上公之典?”

珍怪

亦作“ 珍恠 ”。亦作“珎恠”。亦作“珎怪”。1.珍贵奇异。《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有珍怪之食。” 何休 注:“珍怪,犹奇异也。” 汉 陆贾 《新语·资质》:“昔 宫之奇 为 虞公 画计,欲辞 晋献公 璧马之赂,而不假之 夏阳 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然 虞公 不听者,惑於珍恠之宝也。” 南朝 宋 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珍怪之辞,皆成通论。”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玄宗 令採 蓝田 緑玉琢为磬,尚方造簨簴流苏之属,皆以金鈿珠翠珍怪之物杂饰之。”

(2).珍贵奇异之物。《楚辞·招魂》:“室中之观,多珎恠些。” 王逸 注:“金玉为珎,诡异为恠。言从观房室之中,四方珎琦玩好恠物,无不毕具。” 汉 张衡 《南都赋》:“其宝利珎怪,则金彩玉璞, 随 珠夜光。”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几重包裹自题署,不以珍怪夸荒夷。”

(3).珍贵奇异的食物。《荀子·正论》:“食饮则重大牢,而备珍怪,斯臭味。” 杨倞 注:“珍怪,奇异之食也。”《尸子》卷下:“昔者 桀 紂 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南海之荤,西海之菁,东海之鲸,此其祸天下亦厚矣。”

仙籍

(1).神仙之乡。亦形容清幽之境。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 崆峒 非凡乡, 蓬瀛 在仙籍。”

(2).仙人的名籍。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明 袁宗道 《绝句》:“贫穷輒慕宦游,将相更希仙籍。”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

(3).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诗:“仙籍共知推丽藻,禁垣同得荐嘉名。” 唐 李沧 《及第后宴曲江》诗:“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簫声拂御楼。”

高世

(1).高超卓绝,超越世俗。《战国策·赵策二》:“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 宋 王安石 《答吴子经书》:“ 子经 诚欲以文辞高世,则无为见问矣。” 许地山 《集外·女国士》:“夫有高世材,要须遇时乃发。”

(2).出尘离世,清高脱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王右军 与 谢太傅 共登 冶城 。 谢 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 谓 谢 曰:‘ 夏禹 勤王,手足胼胝; 文王 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3).指出尘离世的所在。 宋 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人散众嚣絶,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4).指上古时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

音华

(1).犹美名。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2).指人的音容仪态。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惟音华与诗酒,伊 楚 越 兮南北。”

精魄

(1).精神魂魄。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

(2).精神气魄。 明 宋濂 《见山楼记》:“ 濂 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哀听

犹哀音。动人听闻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萧散生哀听,参差远惊覿。” 闻人倓 注:“巖谷草树忽生哀音,能感人听。”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赋才

亦作“ 赋材 ”。天赋,才能。 宋 苏轼 《追和林子中寄文与可》:“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 宋 王安石 《上运使孙司谏启》:“顾赋材之艰拙,借容德之庇存。” 明 宋濂 《<詹学士文集>序》:“窃自叹赋才暗劣,规规方圆中日蹈古人轨辙,不敢奋迅吐一奇崛语。”

毫帛

犹毫素。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慙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参见“ 毫素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