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歌

作者:刘子翚 朝代:宋代

怀旧歌原文

黄茅生烟暗村落,浩歌无复当时乐。
邻家酒熟逆鼻香,一醉乾坤堕冥漠。
寻芳屡过垂玉轩,叉鱼夜上浮清阁。
斗牌击鼓多伎俩,我独旁观惟大噱。
惊烽放座欢难保,幸得身存他勿道。
吾宗潜武卧空棺,衮臣兄弟埋荒草。
当时醉舞向花下,绿鬓朱颜各鲜好。
隙驹风烛尚须臾,数子凋零不待老。
死生细事从渠天,莫学儿女相哀怜。
一窗容膝可终隐,寇盗扰扰今连年。
王师诛锄有漏网,死灰焰焰犹思然。
忧煎过计祗自恼,且但努力耕吾田。

诗词问答

问:怀旧歌的作者是谁?答:刘子翚
问:怀旧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子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子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黄茅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 * ,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生烟

(1).烟气。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四折:“猛一阵煤扑人生烟熗人,风捲泄荡起灰尘。”

(2).冒出烟来。形容非常着急或情绪激动。《说唐》第三十回:“急得七窍生烟,一些主意全无。”

村落

村庄

浩歌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邻家

邻居;相邻的住家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冥漠

(1).空无所有。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悼繐帐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文选·颜延之<拜陵有作>》:“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 刘良 注:“冥漠,虚无也。”

(2).谓死亡。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三:“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仇兆鳌 注:“冥漠,谓 苏 郑 俱亡。” 元 王逢 《题马洲书院》诗:“先辈俱冥漠,诸生罢讲论。”

(3).指死者。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宠彼冥漠,千禩馨香。”

(4).玄妙莫测。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夫鬼神之理,冥漠难明。” 宋 朱熹 《答张敬夫》:“此正是最切近处,最分明处,乃舍之;而谈空於冥漠之间,其亦误矣。” 清 曹寅 《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诗:“此怀匪冥漠,持取问同情。”

(5).隐约,模糊。 明 袁宏道 《过灵峰》诗:“冥漠烟如醉,空濛日带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鸽异》:“月色冥漠,野壙萧条。”

(6).犹静寂。《梁书·昭明太子传》:“即玄宫之冥漠,安神寝之清閟。”

(7).阴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一丧人身,三途冥漠。”

(8).指阴间。 宋 陈亮 《祭金伯清父文》:“谓冥漠之如在,想英灵之未遐。” 清 周亮工 《祭靖公弟文》:“凡此皆予哀痛之餘,强为思维,以慰吾弟於冥漠中者,不知弟有以 * 否也。”

寻芳

(1).游赏美景。 唐 姚合 《游阳河岸》诗:“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宋 朱熹 《春日》诗:“胜日寻芳 泗水 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喻狎妓。《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独自玩赏了一回,鸟声聒碎,花影横披,遂起了访友念头,寻芳兴致。”

玉轩

玉饰的车。《文选·陆机<拟青青陵上柏>》:“侠客控絶景,都人驂玉轩。” 吕向 注:“玉轩,以玉饰车。”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有皇於井,玉轩徘徊。”

叉鱼

用叉子捕鱼

浮清

指青天。《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

斗牌

在玩骨牌、纸牌等比赛中各自施展自己的技巧智力以决出胜负

击鼓

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

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

伎俩

(1) 手段;花招

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2) 技艺;本领

见他伎俩,飞 * 太祖。——明·佚名《英烈传》

旁观

从旁观察

袖手旁观

大噱

大笑。《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恐犹未信丘言,必大噱也。” 李善 注:“《説文》曰:噱,大笑也。” 清 周亮工 《书诗册后与吴冠五》:“举以询之,无不暗合,遽为更易,当则 冠五 发大噱。”

惊烽

报警的烽火。惊,通“ 警 ”。《墨子·杂守》:“亭一鼓,寇烽、惊烽、乱烽、传火,以次应之,至主国止。”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如此,则王畿之内,安有惊烽之虞哉!”

难保

难于确保

难保他不说

幸得

(1).幸而;幸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他原来结交我是要借我骗 胡三公子 ,幸得 胡 家时运高,不得上算。”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哎呀,今晚上幸得遇到你们!’她深感庆幸地说。”

(2).有幸能够。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 宋 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歟!”

吾宗

我们的宗族。《左传·僖公五年》:“ 晋 ,吾宗也,岂害我哉?”《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羣 为儿时, 寔 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 唐 杜甫 《吾宗》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醉舞

犹狂舞。 唐 李白 《邠歌行上新平长兄粲》:“ 赵 女长歌入彩云, 燕 姬醉舞娇红烛。”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醉舞且摇鸞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清 丘逢甲 《重有忆迭前韵》:“东风吹楼作醉舞,一枝夜泣梨花雨。”

绿鬓朱颜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鲜好

鲜丽美好。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汉书》説: 王阳 虽儒生,自寒贱,然好车马衣服,极为鲜好,而无金银文绣之物。”按,《汉书·王吉传》作“鲜明”。 宋 刘子翚 《怀旧歌》:“当时醉舞向花下,緑鬢朱颜各鲜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钓台》:“有大石板,下有一巨荷叶,尚鲜好。”

隙驹

亦作“隟驹”。

风烛

(1).风中之烛。《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古辞<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2).风中之烛易灭,后遂以“风烛”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遗教子孙耳。” 前蜀 韦庄 《哭同舍崔员外》诗:“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 梁斌 《播火记》三:“可是老年到来的时候,黑发里要长出银丝,跟前没有一儿半女,怎么度过风烛的晚年呀?”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细事

琐碎的小事

每岁捐十万缗钱,不是细事。——《新编五代史平话》

学儿

犹学生。旧时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明 无名氏 《东篱赏菊》第二折:“学儿是这 彭泽县 一箇县丞,近日撰将这箇 陶县令 来,十分兜搭,我试见他去。”

哀怜

对他人的不幸给予同情怜悯

他们眼睛里流露出哀怜。——《二六七号牢房》

容膝

仅容两膝。形容居室狭小

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寇盗

(1).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 * 制。”

(2).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 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 ,寇盗 河西 , 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选补》:“ 兴元 元年,改吏部侍郎往 洪州 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穀价翔贵。”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连年

连续许多年同一种情况

连年兵荒马乱

王师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蛮夷猾夏……拒逆王师。”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遗事》前集:“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郁达夫 《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最怜家祭传遗训,犹盼王师灭 贺兰 。”

诛锄

(1) 根除草木

(2) 诛灭

诛锄盗贼

漏网

比喻罪犯、敌人等侥幸逃脱法网

死灰

(1)

(2) 完全熄灭的火灰,因其颜色为灰白色,用以形容类似的颜色

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七根火柴》

面如死灰

(3) 形容激情已逝,心灰意懒,不再有感情的起伏

心若死灰

焰焰

亦作“燄燄”。1.火苗初起貌。《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孔子家语·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 宋 司马光 《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当事之微,治之易耳;时至不为,祸如发机。” 明 方孝孺 《过宁陵县学》诗:“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从?”

(2).火焰炽烈貌。 北周 庾信 《灯赋》:“辉煇朱烬,焰焰红荣。” 唐 元稹 《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吓杀员外,慌忙走来时,只见焰焰地烧着。”

(3).明亮貌;鲜明貌。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明星燄燄,不临 太丘 之前;暮雨沉沉,不散 巫山 之曲。” 唐 王毂 《苦热行》:“ 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焰焰众卉明,袞袞新泉流。” 宋 叶适 《奉赋成都新园咏归堂》之一:“沃沃葵莧畦,焰焰棠杏坞。” 宋 朱弁 《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燄燄积红玉。”

(4).炎热貌。 唐 杨巨源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诗:“爀爀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铁城何燄燄,铁牀亦彤彤。”

(5).形容气势盛貌。 金 元好问 《登封令薛侯去思颂》:“羣小焰焰,如棼丝,如沸糜,殆若不復能措手者。” 金 元好问 《赠修端卿张去华韩君杰三人》诗之六:“异时三客俱焰焰,人伦东国吾无慙。”

忧煎

忧愁煎迫;忧心如煎,形容极度忧虑

心中忧煎,夜不成寐

过计

(1).错误的谋划。《孔丛子·对魏王》:“然则君不猜於臣,臣不隐於君,故动无过计,举无败事。” 宋 叶适 《外论二》:“夫北虏乃吾仇也,非復可以夷狄畜;而执事者过计,借夷狄之名以抚之。” 明 李东阳 《勤政》诗:“圣世怠荒非过计,国风勤俭有遗音。”

(2).过多的考虑。《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 宋 刘子翚 《怀旧歌》:“忧煎过计祇自恼,且但努力耕吾田。”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李主内宴》:“吾所恃者 长江 天堑,彼纵武骑千羣,无所用之,不必过计,只合及时为乐。”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书中谓今日显祸,固在东南,隐患仍在西北,至哉言乎?嚮尝窃窃过计,谓吾西北腹地诸省,风气阂隔,人才乏絶,恐不足以自立。”

努力

尽量将力量使出来

努力钻研业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