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封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提封原文

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
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时征俊乂入,草窃犬羊侵。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诗词问答

问:提封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提封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提封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30_21

参考注释

提封

(1).通共;大凡。《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汉书·食货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

(2).犹版图,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汉 、 桑乾 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旧唐书·东夷传·高丽》:“ 辽东 之地, 周 为 箕子 之国, 汉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晋 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剪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三:“南营 乍浦 北 南沙 ,终古提封属 汉 家。”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万国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同心

(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悬车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 * 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俭德

俭约的品德。《易·否》:“君子以俭德辟难。” 孔颖达 疏:“言君子於此否塞之时,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孔 传:“言当以俭为德,思长世之谋。”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金 陈赓 《宣宗挽词》:“俭德高千古,鸿勋际两间。” 明 李东阳 《春雨堂稿序》:“先生之俭德雅操,清心寡欲,名满天下。”

俊乂

亦作“ 俊艾 ”。才德出众的人。《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孔 传:“谓天子如此,则俊德治能之士竝在官。” 孔颖达 疏:“乂,训为‘治’,故云‘治能’。 马 、 王 、 郑 皆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汉书·王褒传》:“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若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之君,获 稷 、 契 、 皋陶 、 伊尹 、 吕望 。” 宋 苏轼 《赐户部侍郎赵瞻陈乞便郡不允诏》:“朕褒显耆旧,取其宿望;养育俊乂,待其成材。庶前后相继,朝不乏人。”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夫立功名与保身家,二涂也;收俊乂与恤平人,二术也:竝行而不相悖也。”

草窃

(1).掠夺;盗窃。《书·微子》:“ 殷 罔不小大,好草窃姦宄。” 孔 传:“草野窃盗又为姦宄於内外。”《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 ”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袁谭﹞肆志奢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市井而外,虏掠田野。”《旧唐书·西戎传·吐谷浑》:“莫顾藩臣之礼,曾无事上之节,草窃疆埸,虐割兆庶,积恶既稔,天亡有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乔女》:“ 孟 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以去,惟一嫗抱儿哭帷中。”

(2).草寇。《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且草窃多伺候民间虚实,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资治通鉴·唐高宗永淳元年》:“上虑道路多草窃,命监察御史 魏元忠 检校车驾前后。” 清 陈睿思 《观丁将军故剑》诗:“生云昔时有草窃,啸聚海岛如云屯。”

(3).犹窃据。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上》:“ 铣 虽草窃一时,而颠沛之际,其言可爱如此,可以为万世法。”

犬羊

(1).狗和羊。《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唐 李白 《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与葅。”

(2).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及 麟府 丧陷, 镇戎 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说岳全传》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

(3).旧时对外敌的蔑称。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尔乃大军过荡西山, 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 宋 陆游 《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 太行 之下吹虏尘, 燕 南 赵 北空无人; 袁 曹 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