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杨廷秀赴国子博士用廷秀韵)

作者:袁去华 朝代:宋代

原文

笔阵万人敌,风韵玉壶冰。
文章万丈光焰,论价抵连城。
小试冯川三异,无数成阴桃李,寒谷自春生。
奏牍三千字,晁董已销声。
玺书下,天尺五,运千龄。
长安知在何处,指点日边明。
看取纶巾羽扇,静扫神州赤县,功业小良平。
翻笑凌烟阁,双鬓半星星。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送杨廷秀赴国子博士用廷秀韵)》的作者是谁?答:袁去华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袁去华的名句有哪些?答:袁去华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袁去华水调歌头(送杨廷秀赴国子博士用廷秀韵)书法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送杨廷秀赴国子博士用廷秀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笔阵

(1).比喻写作文章。谓诗文谋篇布局擘画如军阵。 南朝 梁 萧统 《正月启》:“谈丛发流水之源,笔阵引崩云之势。”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以是学士大夫,自非性天明洽,笔阵豪异,则不能为之也。”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请筑诗坛整笔阵,共执桴鼓张旌旟。”

(2).比喻书法。谓作书运笔如行阵。 晋 王羲之 《题<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 清 吴伟业 《项黄中家观万岁通天法帖》诗:“此卷仍逃劫火中,老眼纵横看笔阵。”

万人敌

(1).战胜万人之术。指兵法。《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三国演义》第六六回:“昔 战国 时 赵 人 藺相如 无缚鷄之力,于 澠池 会上,覷 秦 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丈夫当学万人敌,一书一剑将何为。”

(2).指勇力可敌万人。《三国志·魏志·程昱传》:“ 刘备 有英名, 关羽 、 张飞 皆万人敌也, 权 必资之以御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 黑寡 、 暮未 二渠,皆万人敌。”

风韵

(1) 风度;韵致

风韵秀彻。——《晋书·桓石秀传》

(2) ——多指女子

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红楼梦》

玉壶冰

(1).壶水成冰,形容寒冷。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研寒金井水,簷动玉壶冰。” 元 杨维桢 《吴子夜四时歌》:“朝来玉壶冰,为君添衣裳。”

(2).喻高洁清廉。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宋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奉身玉壶冰,立朝朱丝絃。” 清 刘献廷 《赠别还灯和尚》诗:“仪范三坛云海月,禪心一片玉壶冰。”

(3).酒名。 宋 叶梦得 《浣溪沙·送卢倅》词:“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復记他年。” 清 吴伟业 《戏题士女图》诗之五:“四壁萧条酒数升, 锦江 新酿玉壶冰。”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万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光焰

(1) 火焰;火光

桌上的油灯只有黄豆大小的一粒光焰

(2) 光辉;光芒

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光焰。——《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鹘》

论价

议定价格。《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内外要职及郡丞尉,皆论价而后施行。货贿交至,旬月之间,累至千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马子才 ﹞坐肆中,使僕代论价,廉其值,数日尽售。”

连城

(1).指毗邻的诸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 ,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亦有鬻繒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 宋 赵蕃 《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之二:“俾公按连城,此责亦重矣。” 清 王士禛 《兰溪丞徐君殉节诗》:“连城大帅竖降旛,独有微官死报恩。”

(2). 战国 时, 赵惠文王 得 和氏 璧, 秦昭王 寄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易璧。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连城”指 和氏 璧或珍贵之物。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终酬九年之积,不损连城之美。” 宋 赵蕃 《次韵徐季纯见贻》:“ 郑 人之璞 周 死鼠,昧者自谓怀连城。” 明 袁宗道 《刻<文章辨体>序》:“今天下人握夜光,家抱连城,类惮於结撰,传景輒鸣。” 明 陈子龙 《酬李司马萍槎先生》诗:“久瞻枢府重 明光 ,投我连城云锦章。”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三异

指 汉 中牟 令 鲁恭 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 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 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 。” 金 赵秉文 《中牟阳冰篆》诗:“ 中牟 三异今则四,断碑残缺 阳冰 书。”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寒谷

(1).山谷名。一名 黍谷 。在今 北京市 密云县 。相传为 邹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 汉 刘向 《七略别录·诸子略》:“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 黍谷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和阴阳,当以道德至诚。然而 邹衍 吹律, 寒谷 更温,黍穀育生。推此以况诸有成功之类,有若 邹衍 吹律之法。故得其术也,不肖无不能;失其数也,贤圣有不治。” 晋 左思 《魏都赋》:“且夫 寒谷 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后以借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 寒谷 待鸣律。”

(2).常用以自比为对别人提携奖掖的谢词。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藻镜洞开,而秋毫在照;文律傍畅,而 寒谷 生辉。”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譬如 寒谷 ,幸蒙六律之吹;有若秋毫,遂借千钧之重。”

(3).阴冷的山谷。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唐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诗之二:“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鶯。”

春生

(1).在春季萌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汉 王充 《论衡·变动》:“春生而冬杀者,天也。”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2).犹言春天到来。 唐 张乔 《送友人游湖南》诗:“春生 南岳 早,日转大荒迟。” 唐 崔颢 《相逢行》:“春生百子殿,花发五城楼。” 宋 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奏牍

(1).书写奏章的简牍。《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断木为槧,析之为板,力加括削,乃成奏牘。”

(2).犹奏章。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百辟动容观奏牘,几人回首愧朝班。”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自书奏牍》:“ 六朝 人奏牘多自书,今《淳化帖》有 钟繇 表,盖 三国 时已然也。”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晁董

汉 代 晁错 和 董仲舒 的并称。《宋史·王十朋传》:“学者争传诵其策,以拟 晁 董 。”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文章过 晁 董 ,对丹墀已膺天宠。”

销声

(1).隐匿声名;隐姓埋名。《晋书·儒林传论》:“ 文博 之漱流枕石,铲跡销声……通儒之高尚者也。” 唐 王维 《能禅师碑》:“禪师遂怀宝迷邦,销声异域。”

(2).默不作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僧徒肃穆,学业清高,外道学人,销声缄口。”一本作“镇声”。

玺书

(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国语·鲁语下》:“ 襄公 在 楚 , 季武子 取 卞 ,使 季冶 逆,追而予之璽书。” 韦昭 注:“璽书,印封书也。”

(2). 秦 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上病益甚,乃为璽书赐公子 扶苏 曰:‘与丧会 咸阳 而葬。’”《魏书·高聪传》:“今更造璽书,以代往詔。”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闻道璽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 明 陆深 《俨山外集·传疑录上》:“世言三尺法者,盖用三尺竹简书法律。詔书谓之尺一,亦以一尺版书詔。囊封加璽,又谓之璽书。”

天尺五

(1).《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 汉 韦曲 杜曲 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六:“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

(2).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 宋 周邦彦 《鬓云鬆令·送傅国华奉使三韩》词:“鷺飞遥,天尺五。” 清 黄景仁 《少年行》:“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千龄

(1).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晋书·礼志上》:“方今天地更始,万物权舆,荡近世之流弊,创千龄之英范。”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2).用作祝寿之语。《天雨花》第二十回:“当时同到书房去,千龄寿麵用完成。”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指点

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日边

(1).太阳的旁边。犹言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元帝 ﹞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宋 陈师道 《和彦詹题远轩》:“开牕得远意,兴出杳冥间。芳草日边路,片云天外山。”

(2).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 唐 赵嘏 《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诗:“ 江 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唐 高蟾 《下第后献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宋 杨万里 《送丁卿季吏部赴召》诗:“吾州 史君 五十年,不曾召节来日边。”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

看取

(1).看。取,作助词,无义。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浄,应知不染心。”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词:“看取连宵雪,借与万家春。” 清 纳兰性德 《剪湘云·送友》词:“密约重逢知甚日,看取青衫和泪。”

(2).犹且看。 宋 晏殊 《喜迁莺》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宋 欧阳修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3).看待;对待。 鲁迅 《坟·论睁了眼看》:“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时候到了。” 沙汀 《困兽记》一:“尽管大后方的某些人士,他们看取战争,只把它当成一种物价升降的寒暑表样……可是认真而严肃的关怀它的却也不少。”

(4).照顾;关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凡百事要老爹老娘看取,后日另有重报。”

纶巾羽扇

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多用以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 唐 吕岩 《雨中花》词:“ 岳阳楼 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 宋 周邦彦 《隔浦莲》词:“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清 顾炎武 《复周制府书》:“雅歌投壶, 祭潁阳 之取人皆用经术;纶巾羽扇, 诸葛公 之为将足见风流。”

静扫

犹净扫。扫除清净。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须臾静扫众峯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因此把驛庭静扫,鑾舆幸早。”

神州赤县

战国 时 齐 人 邹衍 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唐 刘禹锡 《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盖神州赤县,尊有所厌,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 中国 的别称。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把中原厮扰,军声似海涛,看取神州赤县似蜃气潜消。” 谭作民 《噩梦》诗:“神州赤县殊今昔,夏非我夏冬非冬。” 李大钊 《青春》:“神州赤县,古称天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之盛,荒凉废落至於此极也!”

功业

(1) 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 工作的成绩,成果

良平

(1). 汉 张良 、 陈平 的并称。二人皆 刘邦 的谋臣。《汉书·刑法志》:“﹝ 高祖 ﹞任 萧 曹 之文,用 良 平 之谋……大略举焉。”

(2).后世常用于比喻足智多谋之人。《周书·贺拔胜传》:“虽有 韩 白 之勇, 良 平 之谋,亦不能为大王用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平常家里没风波,总有 良 平 也无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以京城现象而论,再閲一月则臣民有冻馁之忧,军警有譁溃之势,虽有 良 平 不能为之谋矣。”

凌烟阁

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唐太宗 贞观 十七年画功臣像于 凌烟阁 之事最著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 凌烟 之阁,言念旧臣;出 平乐 之宫,实思贤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锡》:“ 贞观 十七年, 太宗 图画 太原 倡义及 秦 府功臣 赵公 长孙无忌 、 河间王 孝恭 、 蔡公 杜如晦 、 郑公 魏徵 、 梁公 房玄龄 、 申公 高士廉 、 鄂公 尉迟敬德 、 郧公 张亮 、 陈公 侯君集 、 卢公 程知节 、 永兴公 虞世南 、 渝公 刘政会 、 莒公 唐俭 、 英公 李勣 、 胡公 秦叔宝 等二十四人於 凌烟阁 , 太宗 亲为之赞, 褚遂良 题阁, 阎立本 画。” 唐 白居易 《题酒瓮呈梦得》诗:“ 凌烟阁 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水浒传》第五四回:“且教:功名未上 凌烟阁 ,姓字先标 聚义厅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不要取笑,日后画在 凌烟阁 上,倒有些神气的。”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十场:“不求图画 凌烟阁 ,只为家邦致太平。”

见“ 凌烟阁 ”。

星星

(1) 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细而小的点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