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卢沟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过卢沟桥原文

东曰归心西已悲,拜瞻犹迟四朝期。

过桥絜矩怀南渎,遇涨冲堤亦北陲。

幸即合龙成不日,尚思漏蚁剧前兹。

由来永定原无定,救弊补偏而已而。

诗词问答

问:过卢沟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卢沟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过卢沟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六

2. 去声

参考注释

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过桥

迷信风俗,“做七”时的一种仪式。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 区细 和 区卓 捧着 区桃 的灵牌,到门口外面去‘过桥’。桥是竹枝扎成的,上面糊着金色的纸和银色的纸,一共有两座,一座叫金桥,一座叫银桥。正位师姑宣读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乐章来,师姑们齐声念唱。每唱一节,正位师姑用手卷在桥上一指,灵牌就往上挪动一级。到了桥顶,又往下降;过了金桥,又过银桥, 周炳 一直看到过完了桥,才告辞回家。”

絜矩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北陲

见“ 北垂 ”。

合龙

桥梁、堤、坝等从两端施工的工程在中间接合

大堤即将合龙

不日

不几天;不久(限用于未来)

我不日到京,请准备住处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救弊

纠正弊端。 汉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已而

(1) 不久;后来

突然雷电大作,已而大雨倾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已而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罢了;算了

(3) 时而(叠用)

旁观皆为之嘻笑,已而叹骇,已而怒骂。——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